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余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3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包括多个执行机器人和用于给执行机器人供能的运输机器人;所述执行机器人包括执行机器人主体,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的横截面为等边直角三角形,所述执行机器人的直角边外侧壁上固定连接重构结构,通过所述重构结构使多个执行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重构;所述执行机器人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重构母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通过设置执行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多个执行机器人之间通过重构结构可以进行分解、结合,并且能够与运输机器人结合,多个执行机器人结合能够进行形状重构,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任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惊人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救援任务中,机器人更是成为一位拯救生命的机械英雄。通过其高度灵活性、快速响应和强大的功能,机器人在灾害救援、危险环境探测和医疗救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传统机器人的动作范围和执行能力受到固定结构和刚性设计的限制,传统机器人本身难以灵活适应不同的任务要求。考虑到传统机器人在进行救援任务时的能耗问题,机器人一般只做一些探测等辅助性工作,在面对灾害时,难以实现能耗的补充,导致传统的救援机器人难以代替救援人员执行救援工作。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包括多个执行机器人和用于给执行机器人供能的运输机器人;所述执行机器人包括执行机器人主体,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的横截面为等边直角三角形,所述执行机器人的直角边外侧壁上固定连接重构结构,通过所述重构结构使多个执行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重构;所述执行机器人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重构母头转动,所述第一空间的内部安装可拆卸的乘载组件;所述重构结构包括重构母头和第一重构公头,所述执行机器人的直角边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重构母头,另一直角边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重构母头相匹配的第一重构公头,一个所述执行机器人的重构母头能够与另外一个执行机器人的第一重构公头相配合;所述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机器人主体和供能模块,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前端呈弧形,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后端安装有第二重构公头,所述第二重构公头能够与重构结构配合,通过所述第二重构公头与重构结构能够给执行机器人进行充电;所述供能模块设置在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内部,用于发电并存储电能。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控制端,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控制端相匹配的控制模块,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三摄像组件,所述第三摄像组件可用于收集环境信息后上传至控制端并通过控制端显示。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乘载组件包括乘载板,所述乘载板的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之间还设置有气囊垫;所述第一气囊椅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气囊椅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凹陷部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气囊椅上还设置有第一凸部。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内均设置有多个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和充气腔之间互不相通;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给第一气囊椅、第二气囊椅和气囊垫充气的充气组件;所述乘载板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匹配的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与充气组件相连接;所述乘载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收纳槽,所述乘载板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收纳槽相匹配的把手。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底壁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和位于第一收纳槽侧壁的滑道,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用于堵住气囊;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均匀膨胀打开在执行机器人的底部,其与水接触产生的浮力大于执行机器人的重力。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均用于执行机器人的行走;所述第一行走组件为主动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为被动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一端通过轴连接在执行机器人的两侧,所述固定臂的另一端转动和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上设置有履带。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履带包括多个履带板,所述履带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扇叶,所述履带板的底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扇叶的电磁铁;所述扇叶包括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滑动连接在第一扇叶的内部,所述第一扇叶滑动连接在履带板的内部。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供电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的两侧还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开设有观察窗和通风口。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器人上还设置有环境感知系统,所述环境感知系统用于感知执行机器人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所述环境感知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空间内的第一摄像组件和设置在执行机器人外部的第二摄像组件,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和第二摄像组件均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所述环境感知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设置在第一摄像组件的内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可与外界进行通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通过设置执行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多个执行机器人之间通过重构结构可以进行分解、结合,并且能够与运输机器人结合,多个执行机器人结合能够进行形状重构,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任务要求;

14、运输机器人能够给执行机器人进行功能,实现执行机器人在执行救援作业的过程中给执行机器人充电,便于执行机器人的能耗补充,提升执行机器人的续航,从而提升执行机器人的救援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执行机器人和用于给执行机器人供能的运输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控制端相匹配的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载组件包括乘载板,所述乘载板的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之间还设置有气囊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内均设置有多个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和充气腔之间互不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底壁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和位于第一收纳槽侧壁的滑道,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用于堵住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均用于执行机器人的行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包括多个履带板,所述履带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扇叶,所述履带板的底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扇叶的电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供电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的两侧还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开设有观察窗和通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器人上还设置有环境感知系统,所述环境感知系统用于感知执行机器人内部和外部的情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执行机器人和用于给执行机器人供能的运输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控制端相匹配的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载组件包括乘载板,所述乘载板的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之间还设置有气囊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椅和第二气囊椅内均设置有多个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和充气腔之间互不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器人主体底壁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和位于第一收纳槽侧壁的滑道,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用于堵住气囊;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张杰周斌邱宝林张潇鑫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