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74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属于卫生洁具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蹲坐一体化便器、空间转换隔板结构、超声雾化冲洗以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负压风机,蹲坐一体化便器采用按钮控制的电磁管道伸缩系统实现蹲便器与座便器的转换,使蹲坐功能集于一个便器。该装置结构巧妙,蹲坐一体化装置使得便器使用部分利用升降实现蹲便器和座便器的双重功效,每个便位可同时满足坐便与蹲便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可分散均匀排队,缓解了某种特定便器的便位排队难的问题。缓解了某种特定便器的便位排队难的问题。缓解了某种特定便器的便位排队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

技术介绍

[0002]厕所是我们生活中必要的生活设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早提出了“厕所革命”的理念,表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普遍对厕所的卫生条件和环保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环保、节能节水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但目前,公共厕所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卫生清洁难度大、异味难处理以及蹲座便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0003]从用水量来看,公共厕所的用水量普遍很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根据《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2014,公共厕所的每个蹲位每次使用的用水量最大可达到6L,假设某公共厕所有10个蹲位,每个蹲位每天使用300次,公共厕所每天的用水量在200吨左右。不仅如此,氮磷含量较高的厕所污水会给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带来更大压力。
[0004]从厕所的卫生情况来看,排泄物中存在着大量细菌及微生物,公共厕所人流量较大,若卫生清洁不达标,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引发肠道疾病及各种传染病,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厕所的通风条件有限,清洁不到位会造成厕所异味加重,给使用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困扰。
[0005]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使用者对便器有不同的需求。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目前公共厕所的普遍做法是同时配置蹲便器与座便器,但两种便器数量配置的不合理会造成空间、材料、用水等资源的浪费,也会产生不同便器蹲位排队不均、造成拥堵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
[0007]该装置包括蹲坐一体化便器、空间转换隔板结构、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和负压风机,蹲坐一体化便器下部储污空间的管道内壁固定有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空间转换隔板结构通过中心固定轴与便器连接,并且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绕中心固定轴左右旋转后与两边挡板密封接触,空间转换隔板结构下方的两边挡板内壁上安装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负压风机位于蹲坐一体化便器管道正下方;蹲坐一体化便器采用按钮控制的电磁管道伸缩系统实现蹲便器与座便器的转换,空间转换隔板结构使得粪污依靠自重力落入粪污收集空间,沾污的隔板一侧通过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剥离余污消毒杀菌。
[0008]蹲坐一体化便器马桶圈背部、便器上部边缘安装有电磁铁。
[0009]蹲坐一体化便器初始形态为“蹲便”形态,此时马桶圈连接于墙壁,便器两侧有等
高支撑人体重量的附加承重砖,便器边缘宽度+承重砖宽度≥人体足宽;蹲坐一体化便器按钮控制电磁铁通电断电,按下按钮,马桶圈落下为水平状态,电磁铁通电吸引便器上升,转换为“坐便”形态;红外检测到如厕结束后自动减小电流至0,电磁铁吸力逐渐减小,坐便形态回归蹲便初始状态,蹲便形态不变。
[0010]蹲坐一体化便器与储污空间的管道为可伸缩管道,“蹲便”形态时缩短至地下,“坐便”状态时伸长至地上,管道不承重。
[0011]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的转换隔板一端与一侧挡板密封接触,按下冲水按钮后,转换隔板绕轴旋转至与另一侧档板密封接触。
[0012]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的冲洗水流经高压雾化后喷出,高压冲洗喷头固定于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的转换隔板下方管道壁两侧对称位置,高压冲洗喷头的出水口可向上在90
°
范围内旋转。
[0013]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线杀菌协同装置的紫外杀菌灯固定于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的转换隔板下方管道壁两侧,正对旋转后的转换隔板。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设备结构巧妙,蹲坐一体化装置使得便器使用部分利用升降实现了蹲便器和座便器的双重功效每个便位可同时满足坐便与蹲便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可分散均匀排队,缓解了某种特定便器的便位排队难的问题;
[0016](2)便器利用隔板与两边固定板的翻转连接实现了空间隔绝、防止臭味外溢;内置负压风机,异味向下排出,改善传统换气系统向上抽吸异味,经过人口鼻的缺点;
[0017](3)冲水结合超声高压雾化原理,与隔板结合大量节水;大便不溅水,无存水弯,不易堵;
[0018](4)冲洗过程配合紫外杀菌技术,防止病原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工作步骤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便器伸缩管伸长状态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便器伸缩管压缩状态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空间转换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声雾化冲洗以及紫外线杀菌协同装置图。
[0025]其中:1-蹲坐一体化便器,2-空间转换隔板结构,3-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线杀菌协同装置,A-面一,B-面二,C-面三,D-面四,E-面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
[0028]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蹲坐一体化便器1、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和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线杀菌协同装置3,蹲坐一体化便器1下部储污空间的管道内壁固定有
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通过中心固定轴与便器连接,并且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绕中心固定轴左右旋转后与两边挡板密封接触,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下方的两边挡板内壁上安装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3,负压风机位于蹲坐一体化便器1管道正下方;蹲坐一体化便器1采用按钮控制的电磁管道伸缩系统实现蹲便器与座便器的转换,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使得粪污依靠自重力落入粪污收集空间,沾污的隔板一侧通过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剥离余污消毒杀菌。
[0029]如图2所示,蹲坐一体化便器1采用按钮控制的电磁管道伸缩系统实现蹲便器与座便器的转换,使蹲坐功能集于一个便器;管道内采用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使得粪污依靠自重力落入粪污收集空间;沾污的隔板一侧受到超声雾化冲洗以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3剥离余污消毒杀菌;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马桶圈背部、便器上部边缘安装有电磁铁;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初始形态为“蹲便”形态,此时马桶圈连接于墙壁,便器两侧有等高支撑人体重量的附加承重砖,便器边缘宽度+承重砖宽度≥人体足宽;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按钮控制电磁铁通电断电,按下按钮,马桶圈落下于水平状态,电磁铁通电吸引便器上升,转换为“坐便”形态;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与储污空间的管道为可伸缩管道,“蹲便”形态时缩短至地下,“坐便”状态时伸长至地上,管道不承重;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红外检测到如厕结束后自动减小电流至0,电磁铁吸力逐渐减小,“坐便”便器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蹲坐一体化便器(1)、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3)和负压风机,蹲坐一体化便器(1)下部储污空间的管道内壁固定有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通过中心固定轴与便器连接,并且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绕中心固定轴左右旋转后与两边挡板密封接触,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下方的两边挡板内壁上安装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3),负压风机位于蹲坐一体化便器(1)管道正下方;蹲坐一体化便器(1)采用按钮控制的电磁管道伸缩系统实现蹲便器与座便器的转换,空间转换隔板结构(2)使粪污依靠自重力落入粪污收集空间,沾污的隔板一侧通过超声雾化冲洗及紫外杀菌协同装置(3)剥离余污消毒杀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马桶圈背部和便器上部边缘安装有电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雾化与紫外杀菌协同作用的蹲坐一体化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蹲坐一体化便器(1)初始形态为蹲便形态,此时马桶圈连接于墙壁,便器两侧有等高支撑人体重量的附加承重砖,便器边缘宽度+承重砖宽度≥人体足宽;蹲坐一体化便器(1)按钮控制电磁铁通电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昆陈近港闫瑞李祥凯张鑫左雅洁张雅琦郑子晗张玲玲李子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