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57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将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入蚕砂中,再加入复合菌,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得到富硒肥料;选取土壤基料,灭菌处理,再将富硒肥料混入土壤基料中,调节pH得到人工土壤;将油用牡丹种子放入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浸泡后冲洗干净并晾干,再把种子植入人工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喷洒营养液;定期喷洒叶面富硒溶剂,叶面富硒溶剂由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亚硒酸钠和水制成;追肥,虫害防治,牡丹籽采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人工土壤种植生产油用牡丹,并配合使用营养液和富硒溶剂,使得培育出的油用牡丹结籽率高、牡丹籽含硒量高,大幅度提升了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且培育操作较为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并且是一种能力很强的抗氧剂,能够有效的清除致癌因子——自由基,有“抗癌之王”的美誉。科学家调查了20个国家的癌症死亡率和每个人硒摄取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硒的摄入量少,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增高,其中尤以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男性的肺癌及皮肤癌等最为明显。据统计,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中国营养学会做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约7亿人口处于缺硒状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32微克,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
[0003]为了让人们每日摄入适量的硒,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生产富硒食用油,通过日常饮食提高硒摄入量。而生产食用油的作物有很多种,例如大豆、花生、油菜籽、牡丹籽等。其中,牡丹籽是通过培育油用牡丹得来,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能在一些边际土地上种植,可与经济林等间作,一年种植可连续30年以上收获,值得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但是,针对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现有的生产方式较为复杂,且结籽率不高,牡丹籽内含硒量较少,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富硒油用牡丹生产方法操作复杂、结籽率低、牡丹籽内含硒量少等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
[0007](1)将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入蚕砂中,再加入1.0
×
10
8-3.0
×
109cfu/g的复合菌,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40-60℃,密封发酵10-15d,得到富硒肥料;
[0008](2)选取土壤基料,灭菌处理,再将富硒肥料混入土壤基料中,搅拌均匀,调节pH至6.8-7.5,得到人工土壤;
[0009](3)将油用牡丹种子放入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浸泡后冲洗干净并晾干,再把种子植入人工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喷洒营养液;
[0010](4)追肥,虫害防治,牡丹籽采摘。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植入人工土壤后,待植株高度生长至8-10cm后,每隔20-25d喷洒一次叶面富硒溶剂,直至牡丹开花,且在每次喷洒叶面富硒溶剂后用薄膜罩密封植株1-1.5h,所述叶面富硒溶剂由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亚硒酸钠和水混合制成。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叶面富硒溶剂中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亚硒酸钠和水的重量比为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亚硒酸钠:水=0.05-0.5:0.4-0.8:120-150。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按照0.002-0.01L/kg的比例,将浓度为50-300mg/L的亚硒酸钠
水溶液混入蚕砂中。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富硒肥料混入土壤基料的比例为150-500g/kg。
[00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赤霉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50-300mg/L,且浸泡时间为24-48h。
[00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土壤基料中组分包括木屑、麦麸、蔗糖和硫酸钙,且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木屑:麦麸:蔗糖:硫酸钙=10-40:5-20:1-8:0.05-0.5。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菌由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混合制成,且活菌数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5:1。
[001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营养液由米汤或过期牛奶中的一种与醋酸镁按照80-120: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001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人工土壤在使用前混入保水剂,所述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酯保水剂或聚乙烯醇保水剂中的一种。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选用蚕砂作为有机肥基料,先与无机硒源亚硒酸钠混合,再加入复合菌进行发酵,制备富硒肥料,该肥料能提高土壤养分指标,增强土壤酶活性;并且,复合菌由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混合制成,经微生物发酵,能提高植株对亚硒酸钠的吸收及生物转换效率;将富硒肥料与土壤基料混合,制得人工土壤,相比较于天然土壤,其营养物质含量更加充分,无有害杂质,疏松度较好,有利于油用牡丹根系的营养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开花结籽,并且能降低硒含量的损失。种子种植后,在土壤表面喷洒营养液,进一步保证了种子萌发阶段的营养供给,定期喷洒特制的叶面富硒溶剂,叶面富硒溶剂中加入有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其能降低溶剂体系的表面张力,促进流平,从而增加溶剂的附着力和保湿性,配合薄膜罩密封措施,使得叶面富硒溶剂不易挥发与流失,增加叶面吸收效果,促进无机硒生物转化的完成,增加牡丹籽的硒含量。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人工土壤种植生产油用牡丹,并配合使用营养液和富硒溶剂,使得培育出的油用牡丹结籽率高、牡丹籽含硒量高,大幅度提升了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且培育操作较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3]实施例1
[0024]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
[0025](1)按照0.002L/kg的比例,将浓度为300mg/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入蚕砂中,再加入1.0
×
108cfu/g的复合菌,复合菌由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混合制成,且活菌数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40℃,密封发酵15d,得到富硒肥料;
[0026](2)选取土壤基料,土壤基料中组分包括木屑、麦麸、蔗糖和硫酸钙,且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木屑:麦麸:蔗糖:硫酸钙=10:5:1:0.05,灭菌处理,再按照150g/kg的比例,将富硒肥料混入土壤基料中,搅拌均匀,调节pH至6.8,得到人工土壤;
[0027](3)将油用牡丹种子放入15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48h,浸泡后冲洗干净并晾干,再把种子植入人工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由米汤与醋酸镁按照80: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0028](4)追肥,虫害防治,牡丹籽采摘。
[0029]实施例2
[0030]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
[0031](1)按照0.002L/kg的比例,将浓度为300mg/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入蚕砂中,再加入1.0
×
108cfu/g的复合菌,复合菌由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混合制成,且活菌数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40℃,密封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将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入蚕砂中,再加入1.0
×
10
8-3.0
×
109cfu/g的复合菌,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40-60℃,密封发酵10-15d,得到富硒肥料;(2)选取土壤基料,灭菌处理,再将富硒肥料混入土壤基料中,搅拌均匀,调节pH至6.8-7.5,得到人工土壤;(3)将油用牡丹种子放入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浸泡后冲洗干净并晾干,再把种子植入人工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喷洒营养液;(4)追肥,虫害防治,牡丹籽采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由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混合制成,且活菌数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植入人工土壤后,待植株高度生长至8-10cm后,每隔20-25d喷洒一次叶面富硒溶剂,直至牡丹开花,且在每次喷洒叶面富硒溶剂后用薄膜罩密封植株1-1.5h,所述叶面富硒溶剂由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亚硒酸钠和水混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在贵聂铭聂琬晴聂蕾房月华聂荣京马嵩高家磊卞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