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片芯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51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迷宫片芯包,包括筒状的芯包体,芯包体的一端设有底座环盘,芯包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环盘,底座环盘与安装环盘间设有多层迷宫片层,迷宫片层间设有隔层,迷宫片层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流道,流道的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外侧面上,流道的另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内侧面上,介质沿流道流入或流出芯包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层的迷宫片层来降低调节阀内的压力和噪音的方案,具有降压、降噪、控流的特点。控流的特点。控流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迷宫片芯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调节阀的迷宫片芯包,特别涉及一种多级降压降噪的迷宫片芯包,属于迷宫片芯包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使用中,高压差流体通过调节阀节流断面时,会引起压力大幅下降,同时流体速度大幅上升,从而对调节阀内部零件产生冲刷和汽蚀,并伴随有巨大的噪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能够降压、降噪、引流、控流的方案,迷宫片芯包是用于调节阀的控制流速,防止产生汽蚀,提高阀门使用寿命的控流部件,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迷宫片芯包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多层的迷宫片层来降低调节阀内的压力和噪音的方案,解决了现有调节阀在经过高压差流体时流速剧增,导致损坏调节阀内部零件,以及产生巨大噪音的问题。
[0004]本技术迷宫片芯包包括筒状的芯包体,芯包体的一端设有底座环盘,芯包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环盘,底座环盘与安装环盘间设有多层迷宫片层,迷宫片层间设有隔层,迷宫片层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流道,流道的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外侧面上,流道的另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内侧面上,介质沿流道流入或流出芯包体。
[0005]进一步,本方案的流道的进口、出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同一径向线上,流道包括主流道,主流道内沿流道中线设有流道隔板,流道隔板、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分流道。
[0006]更进一步,本方案的流道隔板上沿流道隔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隔板翅片,相邻的隔板翅片间设有一端与主流道的侧壁连接的流道挡板,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分流道。
[0007]再进一步,本方案的隔板翅片是直平板结构,流道挡板是直平板结构,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直角分流道。
[0008]再进一步,本方案的隔板翅片与流道隔板相连处设有转角圆柱面凸起结构,隔板翅片的自由端设有转向圆柱面凸起结构,流道挡板上沿流道挡板延伸方向间隔设有挡板圆柱面凸起结构,相邻的流道挡板间的主流道的侧壁上设有流道圆柱面凸起结构,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圆角分流道。
[0009]更进一步,本方案的流道隔板上设有隔板圆柱面凸起结构,主流道的侧壁上设有侧壁圆柱面凸起结构,分流道内设有若干分流圆柱结构,流道隔板、主流道的侧壁、分流圆柱结构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圆角分流道。
[0010]进一步,本方案的流道的另一端开口外的迷宫片层的内沿端上设有沿周向等距排列的均流圆柱结构,从流道排入的介质经均流圆柱结构均流后进入芯包体内。
[0011]本技术迷宫片芯包采用多层的迷宫片层来降低调节阀内的压力和噪音的方案,具有降压、降噪、控流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迷宫片芯包的示意图。
[0013]图2是迷宫片芯包的迷宫片层的实例一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4是迷宫片层的实例一的流道的原理图。
[0016]图5是迷宫片芯包的迷宫片层的实例二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7是迷宫片层的实例二的流道的原理图。
[0019]其中,100是迷宫片层,101是底座环盘,102是安装环盘,103是隔层,110是迷宫片层的外侧面,120是迷宫片层的内侧面,200是流道,201是主流道的侧壁,210是流道隔板,220是隔板翅片,230是流道挡板,300是分流道,401是转角圆柱面凸起结构,402是转向圆柱面凸起结构,403是挡板圆柱面凸起结构,404是流道圆柱面凸起结构,501是隔板圆柱面凸起结构,502是侧壁圆柱面凸起结构,503是分流圆柱结构,601是均流圆柱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5所示,本技术迷宫片芯包包括筒状的芯包体,芯包体的一端设有底座环盘,芯包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环盘,底座环盘与安装环盘间设有多层迷宫片层,迷宫片层间设有隔层,迷宫片层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流道,流道的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外侧面上,流道的另一端开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内侧面上,介质沿流道流入或流出芯包体。上述方案采用多层的迷宫片层来降低调节阀内的压力和噪音的方案,利用流道来起到降压、降噪、控流的目的,有效降低了调节阀的噪音,延长了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基于以上方案,为了增强控流、降噪效果,如图3、6所示,本方案的流道的进口、出口设在迷宫片层的同一径向线上,流道包括主流道,主流道内沿流道中线设有流道隔板,流道隔板、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分流道。
[0021]为了实现更佳的多级降压、降噪功能,提高降噪、控流效果,如图3、6所示,本方案的流道隔板上沿流道隔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隔板翅片,相邻的隔板翅片间设有一端与主流道的侧壁连接的流道挡板,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分流道。基于以上方案,本方案还公开了以下具体实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2、3所示,本方案的隔板翅片是直平板结构,流道挡板是直平板结构,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直角分流道。这种直角分流道的原理如图4所示,介质经直弯角变向流动。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实施例一公开的方案中,介质从分流道入口进入,经过直角弯道从分流道出口流出,在直角分流道内,介质与直角弯部出现撞击,容易产生啸叫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5、6所示,本方案的隔板翅片与流道隔板相连处设有转角圆柱面凸起结构,隔板翅片的自由端设有转向圆柱面凸起结构,流道挡板上沿流道挡板延伸方向间隔设有挡板圆柱面凸起结构,相邻的流道挡板间的主流道的侧壁上设有流道圆柱面凸起结构,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圆角分流道。这种圆角分流道的原理如图
7所示,介质经圆角变向流动。
[0026]实施例二公开的方案,由于采用了圆柱体无死角转向方式,减少、减缓了介质与转弯部的撞击,避免了啸叫现象的产生,同时,流通面积增加,避免了介质在内壁的阻塞,保证了阀门的平稳调节,降低了流量损耗。
[0027]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多级降压降噪的迷宫片直角迷宫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圆角迷宫结构,其工作原理是介质经过迷宫槽,通过多个圆角逐级降压降噪,最后进入迷宫芯包内,从而降低了流量损耗。
[0028]以上实例还可以结合圆柱分流的方式,如图6所示,本方案的流道隔板上设有隔板圆柱面凸起结构,主流道的侧壁上设有侧壁圆柱面凸起结构,分流道内设有若干分流圆柱结构,流道隔板、主流道的侧壁、分流圆柱结构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圆角分流道。
[0029]为了实现均流的功能,如图5、6所示,本方案的流道的另一端开口外的迷宫片层的内沿端上设有沿周向等距排列的均流圆柱结构,从流道排入的介质经均流圆柱结构均流后进入芯包体内。
[0030]本方案公开的结构,除有特别说明外,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通用、惯用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迷宫片芯包,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芯包体,所述芯包体的一端设有底座环盘,所述芯包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环盘,所述底座环盘与所述安装环盘间设有多层迷宫片层,所述迷宫片层间设有隔层,所述迷宫片层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开口设在所述迷宫片层的外侧面上,所述流道的另一端开口设在所述迷宫片层的内侧面上,介质沿所述流道流入或流出所述芯包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片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进口、出口设在所述迷宫片层的同一径向线上,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内沿流道中线设有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分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宫片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上沿所述流道隔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隔板翅片,相邻的所述隔板翅片间设有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的侧壁连接的流道挡板,所述流道挡板、流道隔板、隔板翅片、主流道的侧壁配合形成曲折延伸的分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片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翅片是直平板结构,所述流道挡板是直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根来施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通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