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39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包括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的外壁套接有细径厚壁铜管,细径厚壁铜管的外部套接有外模,且工变形区一和加工变形区二伸入外模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造成拉伸加工过程中铜屑(或铜粉)排出困难,铜屑(或铜粉)累积过多,铜屑(或铜粉)易引起刮伤或划伤铜管内表面,造成铜管内壁划伤,内壁划伤的铜管,用户在扩口加工过程中,划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


[0001]本技术涉及无缝光面铜管拉伸加工的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说明书附图4所示,在铜管减径减壁拉伸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外模和游动芯头(整体形状说明书附图3)两种模具。铜管加工拉拔方向附图箭头所示,通过外模内孔对铜管进行缩径加工,而通过调节外模内孔与游动芯头定径圆柱段的间隙对铜管进行减壁加工,以达到对铜管减径减壁拉伸变形加工的目的。所以铜管拉伸后的壁厚(T)由游芯动芯定径圆柱段与外模孔径的间隙决定。为了解决游芯头抛光装夹问题,装夹部位游动芯头后圆柱端(H)长度≥4mm,较长。
[0003]缺点:说明书附图4所示,在细径壁厚无缝光面铜管减径减壁拉伸加工过程中,由于铜管壁厚(A)尺寸较厚,加工变形量大,拉伸变形产生的铜屑(或铜粉)较多,在无缝铜管连续拉伸加工过程,变形区产生的铜屑(或铜粉)需要通过游动芯头后圆柱段与铜管内孔的配合区(B)排出,此区通常叫做“排屑行程区(B)”。而细径铜管外径细小壁厚(A)较厚,铜管内孔与游动芯头后圆柱段之间的排屑行程区(B)间隙(F)≤0.2mm,排屑行程(B)长度≥4mm,间隙细小长度过长。造成拉伸加工过程中铜屑(或铜粉)排出困难,铜屑(或铜粉)累积过多,铜屑(或铜粉)易引起刮伤或划伤铜管内表面,造成铜管内壁划伤。内壁划伤的铜管,用户在扩口加工过程中,划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产品无法使用。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解决了造成拉伸加工过程中铜屑(或铜粉)排出困难,铜屑(或铜粉)累积过多,铜屑(或铜粉)易引起刮伤或划伤铜管内表面,造成铜管内壁划伤,内壁划伤的铜管,用户在扩口加工过程中,划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包括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且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为自右向左排布,所述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的外壁套接有细径厚壁铜管,所述细径厚壁铜管的外部套接有外模,且工变形区一和加工变形区二伸入外模内腔。
[0007]优选的,所述游动芯头排屑区的长度为1~2mm。
[0008]优选的,所述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为半球状。
[0009]优选的,所述游动芯头排屑区为圆柱状。
[0010]优选的,所述游动芯头排屑区的外径和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的外径大小相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为了防细径厚壁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整体形状说明书附图1),通过缩短游动芯头后圆柱段(即游动芯头排屑区)长度L,缩短至1~2mm,比原来缩短4~10倍,从而缩短整个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的长度,有利于加工变形区产生的铜屑(或铜粉)及时排出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防止由于排屑性差,排铜屑行程(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区累积铜屑(或铜粉)过多,造成铜屑或铜粉划伤或刮伤铜管内壁,并且将游动芯头后圆柱段后端改为半球状(即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防止后圆柱段后端蹭伤或刮伤铜管内壁,并且对铜管扁管或凹坑有显著的修复整圆的效果,同时,在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的未端增加抛光装夹段,解决游动芯头抛光装夹的问题,通过改善后,排出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只有1~3mm,排屑效果良好,铜管内壁划伤得到彻底解决。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拉伸工作原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普通游动芯头的立体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拉伸加工截面的原理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加工变形区一;2、加工变形区二;3、游动芯头排屑区;4、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5抛光装夹段;6、细径厚壁铜管;7、外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包括加工变形区一1、加工变形区二2、游动芯头排屑区3、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和抛光装夹段5,且加工变形区一1、加工变形区二2、游动芯头排屑区3、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和抛光装夹段5为自右向左排布,加工变形区一1、加工变形区二2、游动芯头排屑区3、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和抛光装夹段5为一体式结构,加工变形区一1、加工变形区二2、游动芯头排屑区3、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和抛光装夹段5的外壁套接有细径厚壁铜管6,细径厚壁铜管6的外部套接有外模7,游动芯头排屑区3的长度为1~2mm,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为半球状,游动芯头排屑区3为圆柱状,游动芯头排屑区3的外径和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的外径大小相同。
[0022]实施例1:
[0023]本装置在使用时,将细径厚壁铜管6套接在本装置的游动芯头上(即加工变形区一
1、加工变形区二2、游动芯头排屑区3、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和抛光装夹段5组成的结构,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再将套接有细径厚壁铜管的游动芯头由加工变形区一1端伸入到外模7的内腔,细径厚壁铜管6向加工变形区一1一侧拉伸,通过缩短游动芯头后圆柱段(即游动芯头排屑区3)长度L,缩短至1~2mm,比原来缩短4~10倍,从而缩短整个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的长度,有利于加工变形区(即加工变形区一1和加工变形区二2组合而成)产生的铜屑(或铜粉)及时排出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防止由于排屑性差,排铜屑行程(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区累积铜屑(或铜粉)过多,造成铜屑或铜粉划伤或刮伤铜管内壁,并且将游动芯头后圆柱段后端改为半球状(即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4),防止后圆柱段后端蹭伤或刮伤铜管内壁,并且对铜管扁管或凹坑有显著的修复整圆的效果,同时,在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的未端增加抛光装夹段5,解决游动芯头抛光装夹的问题,通过改善后,排出排屑行程区(参看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C)只有1~3mm,排屑效果良好,铜管内壁划伤得到彻底解决。
[0024]以上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细径壁厚铜管内壁划伤的游动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且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为自右向左排布,所述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工变形区一、加工变形区二、游动芯头排屑区、游动芯头排屑修复区和抛光装夹段的外壁套接有细径厚壁铜管,所述细径厚壁铜管的外部套接有外模,且加工变形区一和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快跃戴洪生王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荣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