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送部件和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36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处理盒上的驱动力传送部件,其本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三个接受驱动力的凸起,每个凸起具有一个受压部,三个受压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面上的一个与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孔口形状大小相一致的虚拟三角形内,每个受压部分别与该虚拟三角形的一条边线相对;当第一受压部与相对于其的第一边线接触时,第二受压部和第三受压部中至少有一个偏离与其相对的边线。上述三个受压部通过不对称的分布方式,使至少一个受压部的配合间隙与其它不同,避免了三个凸起同步形变而导致的传动效果劣化,从而延长了驱动力传递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驱动力传递的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驱动力传送部件的处理盒。(*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盒上的驱动力传送部件,以及具 有这种驱动力传送部件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诸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设备通常使用可 拆卸的处理盒作为补充碳粉的容器并与之配合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处 理盒运动部件所需的驱动力由图像形成设备内的电机提供。处理盒的两种 一种是如美国专利US4, 829, 335揭示的处理盒,该处理盒的驱 动力传送部件包括设在感光鼓一端的螺旋齿轮,通过图像形成设备上 驱动部件的螺旋齿轮与处理盒上感光鼓的螺旋齿轮相啮合,以驱动感 光鼓旋转。另一种是如中国专利CN1217241C揭示的处理盒,该处理 盒的驱动力传送部件包括从感光鼓一端部伸出的非圆截面凸起,该非 圆截面凸起与图像形成设备上驱动力输出头的非圆截面啮合孔相配合 以接受并传送驱动力使感光鼓转动。采用上述第二种动力传动方式的一种处理盒如图1所示,其主 要由容纳碳粉的粉仓1及一个收容废粉的废粉仓2构成,粉仓1内有 搅拌架、送粉辊、显影辊等运动部件,废粉仓2内的运动部件为感光 鼓,此外,还有充电辊及清洁刮刀等。感光鼓作为处理盒的一个重要 部件,包括由导电物质制成的鼓状筒体及具有轴部的一对鼓凸缘,鼓 凸缘上设置有齿轮,用以向处理盒内的其它运动部件传送驱动力。感 光鼓通过上述两个鼓凸缘可旋转地支撑在废粉仓2的两个側壁4之 间。其中一个鼓凸缘作为驱动力传送部件,从一个侧壁4的圆孔中伸 出,该圆孔周围形成一圆孔凸缘41。在驱动力传送部件的轴部前端 面上设有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扭曲柱状凸起3。此外,动力传送部件 的非圆截面凸起还可采用图2所示的非扭曲柱状凸起9形式。在图2中,图像形成设备内的电机5、齿轮6、齿轮7及驱动力输出头8用 双点划线表示。当感光鼓(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设备内时,驱动力 输出头8将沿齿轮7的轴向左移,其上与凸起9横截面相同的凹孔套 住凸起9,并与凸起9的拐角部分91的一侧面92相接触,从而完成 电机5向感光鼓(处理盒)的扭矩传送。图1所示为可相互配合的扭曲孔与扭曲凸起相配合。图2所示为 可相互接合的直面凹孔与直立凸起相配合。在图2所示的传动方式 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内部环境有振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 可能会使驱动力传送部件脱开,进而使扭矩的传输变得不可靠。图1 所示的传动方式虽克服了上述缺陷,在扭矩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沿 着轴向把凸起拉向凹孔的轴向力,从而可防止凹孔与凸起相脱离,但 由于扭曲的存在,使凹孔与凸起相吻合时二者之间存在嵌入啮合的现 象,而在相分离时,必须克服此嵌入啮合,从而加大了驱动力输出头 退出的阻力。在进行多次分离操作后,可能会使驱动力输出头及其回 退机构受损,降低其动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盒上的驱动力传 送部件,它与驱动力输出头配合时受力更集中、传动更可靠,而且能 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驱动力传送部件 的处理盒。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力传送部 件,包括具有驱动力传送齿轮的本体,该本体上设置有通过与驱动力 输出头的凹孔配合接受驱动力的凸起,所述凹孔的孔口大致呈一个等 边三角形;其中,所述凸起有三个,它们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上 且沿其轴向伸出,每个凸起在其侧面具有一个接受驱动力时与所述凹 孔孔口边缘接触的受压部;所述三个受压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面上的一 个与所述孔口形状大小相一致且以所述本体轴线为中心的虛拟三角形内,该虚拟三角形由其内切圆分成三个角部区域;每个受压部分别位 于一个角部区域内,且分别与该虚拟三角形的一条边线相对;当第一 受压部与相对于其的第一边线接触时,第二受压部和第三受压部中至少有一个偏离与其相对的边线。当所述三个凸起与图像形成设备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配合时,每 个凸起分别通过侧面与凹孔孔口的一条边缘棱部贴合实现传动,凸起 与孔口边缘棱部贴合时近似于点接触,使得受力更集中;而且,考虑 到三个凸起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和形变,通 过上述不对称的分布方式,使至少一个受压部的配合间隙与其它不 同,进而其磨损形变量也会有所不同,避免了三个凸起同步形变而导 致的传动效果急剧劣化,从而延长了驱动力传递部件的使用寿命,保 证了驱动力传递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典型方案,当第一受压部与第一边线接 触时,第二受压部与相对于其的第二边线接触,第三受压部偏离与其 相对的第三边线。而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典型方案,当第一受压 部与第一边线接触时,第二受压部以第一间距偏离与其相对的第二边 线,第三受压部以第二间距偏离与其相对的第三边线,第一间距小于 第二间距;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驱动力输出头配合的定位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凸起在其受压部设有可与所 述凹孔孔口边缘啮合且基本垂直于所述轴线的防脱槽。这样,在旋转 传送扭矩的过程中,凹孔的孔口边缘棱部啮合在凸起的防脱槽内,使 得驱动力传送部件不易脱离开驱动力输出头,防止驱动力传送部件在 传动过程中意外脱离,使传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得到进一 步的保证。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前端形成有导向面,以^更更顺利地落 入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内。在驱动力输出头朝向凸起移动的过程中, 只要其凹孔的孔口边缘或内壁面接触到直柱前端的导向面,即可顺着该导向面滑入,使凸起通过自导向顺利地落入凹孔内并与之形成稳定 的配合,从而省去了处理盒框架上复杂的预定位结构,降低了处理盒 框架的开模难度和材料成本,简化了结构。更为具体地,所述本体还具有沿所述驱动力传送齿轮向伸出的 轴部,所述三个凸起为分布在所述轴部前端面上的三根直柱。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 框架以及可转动地支撑于该处理盒框架的感光鼓,该感光鼓的一纵向端设置有一驱动力传送部件;所述驱动力传送部件包括具有驱动力传 送齿轮的本体,该本体上设置有通过与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配合接受 驱动力的凸起,所述凹孔的孔口大致呈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中,所述 凸起有三个,它们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上且沿其轴向伸出,每个 凸起在其侧面具有一个接受驱动力时与所述凹孔孔口边缘接触的受压 部;所述三个受压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面上的一个与所述孔口形状大小 相一致且以所述本体轴线为中心的虚拟三角形内,该虚拟三角形由其 内切圓分成三个角部区域;每个受压部分别位于一个角部区域内,且 分别与该虛拟三角形的一条边线相对;当第一受压部与相对于其的第 一边线接触时,第二受压部和第三受压部中至少有一个偏离与其相对 的边线。当所述三个凸起与图像形成设备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配合时,每 个凸起分别通过侧面与凹孔孔口的一条边缘棱部贴合实现传动,凸起 与孔口边缘棱部贴合时近似于点接触,使得受力更集中;而且,考虑 到三个凸起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和形变,通 过上述不对称的分布方式,使至少一个受压部的配合间隙与其它不 同,进而其磨损形变量也会有所不同,避免了三个凸起同步形变而导 致的传动效果劣化,从而延长了驱动力传递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 驱动力传递的可靠性。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现有感光鼓与图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驱动力传送部件,包括: 具有驱动力传送齿轮的本体,该本体上设置有通过与驱动力输出头的凹孔配合接受驱动力的凸起,所述凹孔的孔口大致呈一个等边三角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有三个,它们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上且沿其轴向伸出;每个凸起在其侧面具有一个接受驱动力时与所述凹孔孔口边缘接触的受压部; 所述三个受压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面上的一个与所述孔口形状大小相一致且以所述本体轴线为中心的虚拟三角形内,该虚拟三角形由其内切圆分成三个角部区域;每个受压部分别位于一个角部区域内,且分别与该虚拟三角形的一条边线相对; 当第一受压部与相对于其的第一边线接触时,第二受压部和第三受压部中至少有一个偏离与其相对的边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清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