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印刷油墨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76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固体或液体的印刷油墨传送的方法,所述油墨从一个中间载体,如一个传送辊被传送到另一中间载体或一个基片上,如纸张。印刷油墨以颗粒状粘附在中间载体上,并其远离中间载体的侧面被熔化,然后它被传送。在印刷油墨至少部分为液体状态粘附在中间载体上的情况下,印刷油墨在中间载体上的粘附性通过一分离介质减小,该分离介质在中间载体的表面上排出,依此,用简单的措施可实现传送效率为100%。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单个和相互组合地实施上述方法的多个装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固体或液体的印刷油墨的方法,该印刷油墨从一个中间载体,如一个传送辊被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或一个基片如纸张上。还涉及实施上述方法的多个装置。为了能够使液体印刷油墨从一个印刷机辊体传送到另一辊体或一个基片上,该印刷油墨在第二辊体或基片上由于界面物理效应造成的粘附性必须大于其在原始辊体上的粘附性。但是在传送时经常存在液体膜的破裂,因此一部分油墨会保留在原始辊体上,由此,实际上将液体印刷油墨实现一个几乎百分之百的传送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固体印刷油墨传送的情况,该固体油墨处于颗粒状态,例如一种碳粉。虽然,静电传送技术是公知的,用它可以实现一个最大传送效率约为95-98%,但是,它只能应用在不导电的碳粉情况。对于印刷功率为每小时数千张纸的印刷机时,这就不足够了,因为,清洁装置必须持续地被替换,或者在印刷机外边进行清理。在一杂志“科学和技术的推测”(1993年9/10月份,No.5,37卷,第458页中标题为“偏离特性的电子摄影”之文章中(以后称“OQE”)提出了不同的静电印刷技术,其适用于在高的空气温度中传送导电的碳粉。这一技术在于将碳粉置于压力下再传送到基片上并同时定位处理。另一个技术是用两个温度梯度进行热力传送。另外还给出了由压力传送和热力传送的组合方案。这种组合方案描述在上面所述的文献的459页上。该碳粉通过压力从一个第一辊体被传送到一个中间辊体上,然后通过热力传送再传送到一个纸页上,该纸页贯穿通过中间辊体和一个热的对置印刷辊之间。在通过压力作用传送时,可以实现一个效率为95%,并且在热力传送时,效率可达100%。在杂志“The Seybold Report on Publishing Systems”卷24,No.20,第20页,左栏(以后称“Seybold Report),中描述了一个传送系统,其中,一个图象通过两个带体被传送到纸张上。该第一带体接收碳粉并具有一个与印刷图象对应的分布。然后图象被传送到第二被加热的带体上。这个带体不足够热,即不使碳粉熔化,但是可实现碳微拉相互粘接,并将图象传送到纸张上,而纸张被予先加热,因此,该图象用一个热的印刷辊就定位了。这样,就不再需要以后的碳粉熔化或定位问题了。在第一步骤中,从第一带体被传送到第二带体上,当然不可能实现传送效率为100%。该第一带体虽然是用步骤四氟乙烯涂层的,但是原则上只能在碳粉上施加至少是微小的粘附力,因此,至少在第一步骤中,传送效率只能是小于100%的,这类似于在杂志“OQE”中描述的技术。在前面描述的两个技术中,该碳粉不是完全地被第一辊体或第一带体传送的。特别在较新的印刷技术中例如所描述的“Seybold Report”印刷技术中,为了实现一个无问题的印刷,必需的是,多余留下的印刷油墨在重新使用第一带体或第一辊体描图之前应完全清除掉。这是很困难和花费昂贵的。特别当印刷油墨应能再被应用时更是困难和耗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创建如此的(油墨)传送技术,即它不仅在传送到纸张上时,而且在传送到一个中间载体上时都能实际上具有一个100%的传送效率。在一个上述类型的方法中,该印刷油墨以颗粒状粘附在中间载体上,按照本专利技术,上述任务是如此解决的该印刷油墨在其远离中间载体的侧面被熔化,然后它能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或基片上。在一个上述类型的方法中,该印刷油墨以至少部分液体的状态粘附在中间载体上,按照本专利技术,上述任务如此解决印刷油墨在中间载体上的粘附性在传送到另一中间载体或基片之前和/或期间通过一分离介质被减小。在一个对应于此的实施方案中,该中间载体具有一个外边的弹性层件、例如一个橡胶层,其中含有分离介质,同时,该分离介质、当中间载体和另一中间载体或基片被相对挤压时,被驱赶到橡胶层的表面上。另一个应用分离介质的实施方案在于,该中间载体具有一个硬的外部层件,例如一种由烧结材料或陶瓷制成的多孔层件,它可以完全有效地贮存一种分离介质。在运行中产生的分离介质损失可以通过一个相应的输入装置加以补偿或者该分离介质掺合在油墨中,因此,在运行中,分离介质的导入就可调节在一个平衡状态。关于一个中间载体,应理解为一个装置,它具有一个表面,其上构成一个其为油墨分布形式的印刷图象,然后被继续输送,接着又被卸掉,因此它例如是一个旋转的传送辊或一个环绕一辊体的带体,同时,油墨的传送可以选择方式发生即可被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上,或者传送到一个基片上。不仅在本专利技术固体油墨传送的情况,亦即通过熔化作用的传送,此时,印刷油墨主要是固体的,而且在用分离介质辅助的液体油墨传送中,都可以实际上达到100%的传送效率。在从外边熔化一种颗粒状的印刷油墨情况下,首先实现,油墨微粒相互粘接。第二步,该印刷油墨在中间载体上的粘附性通过熔化不使之加大,因为,熔化仅仅发生在油墨层的外部表面上,同时,印刷油墨在对着中间载体的侧面上仍旧仅为单个的点状粘附在中间载体上。由此,这些相关连的油墨岛就可容易地和完全地从中间载体上脱掉。第三步,从外边使印刷油墨的熔化实现一个更强的对随后的中间载体或基片的粘附性,因此,使印刷油墨的完全传送就进一步可靠了。和由“Seybold Report”公知的方法之不同在于,按照本专利技术固体的印刷油墨不是从里侧开始熔化,而是从外面侧熔化。同时,公知的技术中从中间载体上脱掉是很困难的,但在本专利技术情况下所必需的松脱力则保持不变且很小,并且这一点还使得在目标载体上的粘附性得到改善。因此,在本专利技术固体油墨传送的方法中实现了传送过程比公知方法好许多倍的可靠性。依此,人们用微小的结构和能量消耗就实现了一个100%的传送效率,同时,为传送到一基片如纸张上所必需的挤压力也是微小的,所以纸张得到保护。这一点不仅适合于印刷油墨直接传送到一个基片如纸张上的情况,此时基片通过其强烈的毛细管作用有助于传送功能,而且还适合于多级方法的情况,其中,印刷油墨通过另一个中间载体被传送到该基片上。将在第一中间载体上形成的隐含图象完全地传送到第二中间载体上并由此再传送到一个基片上,对这两个过程提出的是相反要求。首先,印刷油墨对第二中间载体的亲附性相对第一中间载体而言必须占有优势,然后,印刷油墨对基片的亲附性根对第二中间载体而言必须占有优势。亦即第二中间载体必须首先接收印刷油墨,为的是然后又交出它。因为按照本专利技术,印刷油墨在展开以后从第一中间载体上脱下变得容易了,所以人们在第二中间载体上只需要一个比没有辅助松脱时要更微小的亲附性,就可以使油墨完全地传送到该第二中间载体上。这种在第二中间载体上微小的粘附力还使得随后的将印刷油墨完全地传送到基片上也变得容易了。如果,在往基片上传送(油墨)时同样应用本专利技术熔化方法,那么,和现有技术相比,为了传送和最终的定位人们只需要明显较少的总合热能,因为在公知技术中,印刷油墨通过中间载体的加热及通过纸张的予先加热才能熔化。在本方法的印刷中纸张不被干燥,所以得到保护。对于印刷油墨在中间载体上是以至少部分液体状态存在的情况或者被置于这种状态时,按照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一种分离介质,以确保100%的传送。该印刷油墨不仅可以是一种在常温下液体的油墨,而且可以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体而在一个高于熔点时保持熔化(油墨)的油墨。在后者情况下,例如该中间载体设有一种具有高的热传导性和小热容量的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将印刷油墨从一个中间载体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或一个基片上的方法,其中,印刷油墨以一个颗粒形的状态粘附在中间载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印刷油墨在其从中间载体(1;30;31;50;60)远离的侧面上被熔化,然后,它被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31;51;61)上或者基片(4;34)上。2、将印刷油墨从一个中间载体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或一个基片上的方法,其中,印刷油墨以至少部分液体的状态粘附在中间载体上,其特征在于:印刷油墨在中间载体(21;40;41)上的粘附性在被传送到另一个中间载体(41)上或基片(24;44)上之前和/或期间通过一个分离介质而被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鲁迪诺伯特弗雷耶尔汉斯克林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