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41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其包括多个透水砖、透水砂浆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素土层以及路缘石,透水混凝土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防渗层;透水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多个凹陷部,每个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路缘石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个凹陷部内均铺设有排水管,每个排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路缘石靠近每个排水管的管口处开设有与排水管相通的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将砖隙内的积水排出,从而便于行人行走。从而便于行人行走。从而便于行人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型人行道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型人行道。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通常会在人行道上铺设地砖以及供盲人行走的盲道砖。人行道地砖铺设施工时,先在路基上铺设碎石,然后铺设细砂或砂浆,然后在细沙或砂浆上直接铺设地砖,铺设地砖的过程中通过找平,形成平整的人行道。
[0003]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68540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人行道路结构,其包括路面结构和设于两边的路缘石,路面结构设为透水混凝土结构,路缘石包括一体成型的平块和侧块;其中,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和素土层;其中,透水混凝土层包括粗骨料和透水空隙,透水混凝土结构还包括依次设于透水混凝土层上方的透水砂浆找平层和透水砖;透水砂浆找平层设为半干性硬性透水砂浆找平层。
[0004]上述现有的路面结构的最上层采用透水砖铺设而成,时间久了之后就会产生松动,当雨天雨量较大的时候,松动的透水砖之间容易产生积水。砖隙内的积水会沿着路面结构逐层下渗,当下层的积水逐渐饱和的时候,积水下渗的速度会逐渐变慢,导致砖隙内的积水难以及时排出,进而影响行人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型人行道,通过设置排水管和排水孔及时将下渗至路面结构下层的积水排出,进而提高积水的下渗速度,及时将砖隙内的积水排出,从而便于行人行走。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包括多个透水砖、透水砂浆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素土层以及路缘石,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隔水的防渗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多个凹陷部,每个所述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路缘石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凹陷部内均铺设有排水管,每个所述排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路缘石靠近每个所述排水管的管口处开设有与排水管相通的排水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隙内的积水会沿着透水砂浆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逐层下渗,防渗层会对下渗的积水进行隔挡,下渗的积水逐渐汇聚在透水混凝土的凹陷部,通过进水孔进入排水管内,接着下渗的积水会流入路缘石的排水孔内,被排出人行道,提高了积水的下渗速度,以此及时将砖隙内的积水排出,进而便于行人行走。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管之间连通有分流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位置的积水的水量和路面结构的平整度有差异,导致下渗的积水的水量和速度有所不同,分流管能够将下渗的积水均匀分布到各个排
水管中,有效缓解了水流量大的排水管的排水压力,加快了下渗的积水排出的速度。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用于防止进水孔堵住的尼龙网。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网对沙石起到过滤的作用,降低了沙石堵塞进水孔的可能性。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透水砖的一侧均设置有凸缘,每个所述透水砖远离凸缘的一侧均设置有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透水砖之间的凸缘与凹槽插接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缘插进插槽时,相邻的透水砖之间相互嵌锁,提高了透水砖之间的稳固性,减小了单个透水砖受力下陷的可能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砖的顶部四周设置有斜面,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透水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四周的斜面便于透水砖表面的积水进入透水砖之间的缝隙中,通过设置透水孔,加快了透水砖之间的积水下渗的速度。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渗层采用多层防水土工布铺设而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土工布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延伸率,不易发生破损。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透水砖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防滑槽,每个所述防滑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透水砖两侧的斜面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槽,首先,提高了透水砖顶面的摩擦力,降低了行人经过有积水的透水砖顶面滑倒的可能性;其次,透水砖顶面的积水经过防滑槽,被引导至相邻透水砖之间的间隙中,降低了透水砖顶面有积水的可能性。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1.本方案中,砖隙内的积水会沿着透水砂浆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逐层下渗,防渗层会对下渗的积水进行隔挡,下渗的积水逐渐汇聚在透水混凝土的凹陷部,通过进水孔进入排水管内,接着下渗的积水会流入路缘石的排水孔内,被排出人行道,提高了积水的下渗速度,以此及时将砖隙内的积水排出,进而便于行人行走;
[0023]2.本方案中,由于不同位置的积水的水量和路面结构的平整度有差异,导致下渗的积水的水量和速度有所不同,分流管能够将下渗的积水均匀分布到各个排水管中,有效缓解了水流量大的排水管的排水压力,加快了下渗的积水排出的速度;
[0024]3.本方案中,当凸缘插进插槽时,相邻的透水砖之间相互嵌锁,提高了透水砖之间的稳固性,减小了单个透水砖受力下陷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施例中凸显透水砖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施例中凸显凹陷部和尼龙网的爆炸图;
[0028]图4为本实施例中凸显排水管和排水孔局部剖视图。
[0029]图中,1、透水砖;11、斜面;12、渗水槽;13、防滑槽;14、凸缘;15、透水孔;16、凹槽;2、透水砂浆找平层;3、透水混凝土层;4、防渗层;5、碎石层;6、素土层;7、路缘石;81、凹陷部;82、排水管;83、进水孔;84、排水孔;85、三通管;86、四通管;87、分流管;88、尼龙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如图1所示,包括透水砖1、透水砂浆找平层2、透水混凝土层3、防渗层4、碎石层5以及素土层6,还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块路缘石7。防渗层4由多层防水土工布铺设而成。每块透水砖1呈长方体形,多块透水砖1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两块路缘石7之间。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水砖1顶面的四周经倒角处理成斜面11,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的斜面11拼合形成渗水槽12,透水砖1的顶面开设有十二个相互平行的防滑槽13,防滑槽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透水砖1两侧的12中。透水砖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凸缘14和凹槽16,凸缘14上开设有透水孔15,透水孔15有九个,九个透水孔15呈矩形阵列排布,每个透水孔15的两端分别与凸缘的顶部和底部连通,透水砖1的凸缘1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包括多个透水砖(1)、透水砂浆找平层(2)、透水混凝土层(3)、碎石层(5)、素土层(6)以及路缘石(7),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与碎石层(5)之间设置有隔水的防渗层(4);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上开设有多个凹陷部(81),每个所述凹陷部(81)的延伸方向与路缘石(7)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凹陷部(81)内均铺设有排水管(82),每个所述排水管(8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83),所述路缘石(7)靠近每个所述排水管(82)的管口处开设有与排水管(82)相通的排水孔(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管(82)之间连通有分流管(8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管(82)的外侧壁上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琴薛磊周勇周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仁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