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及移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38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及移液装置,所述吸管结构包括管体;第一开口,在管体的一端,设置为培养液进出管体的通道;第二开口,在管体的另一端,设置为气体进出管体的通道;切割机构,设置于管体内部,用于对培养液中的组织块进行切割;切割机构包括定位部,在管体内靠近第二开口一侧;旋转杆,穿过定位部,自第二开口一侧向第一开口一侧延伸;切割部,靠近于第一开口一侧,与旋转杆连接,用于切割自第一开口进入的组织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移液器的管体内设置切割机构,实现了对培养液中的原代细胞组织的切割快速,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减少细胞在操作过程中的死亡及污染风险。作过程中的死亡及污染风险。作过程中的死亡及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及移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及移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中必备的实验工具,移液器吸头与移液器配套使用完成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操作步骤。其中,组织块切割是生物组织来源的原代细胞培养中的常用步骤,成功的后续原代细胞培养要去组织切割快速、无菌进行,减少细胞在操作过程中的死亡及污染风险。
[0003]申请号为CN201911082471.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细胞组分自动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细胞样本和致敏剂混合后加入加样槽孵育;(2)在孵育5至10min后,移液器将样品加到滤管中;(3)喷气加压,细胞在剪切力和惯性冲击作用下破碎;(4)如需收集细胞总蛋白或某种亚细胞结构特殊分布的蛋白,可将步骤(3)所得产物先进行预处理再将系列细胞组分抽提液加入到过滤产物中进行抽提。
[0004]虽然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切割、破碎细胞的技术方案,但其采用的是喷气加压,切割效果难以保证的同时,会对细胞自身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坏。
[0005]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
[000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移液装置。
[000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包括:
[0009]管体;
[0010]第一开口,在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为培养液进出所述管体的通道;
[0011]第二开口,在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为气体进出所述管体的通道;
[0012]切割机构,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用于对所述培养液中的组织块进行切割。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割机构包括:
[0014]定位部,在所述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
[0015]旋转杆,穿过所述定位部,自所述第二开口一侧向所述第一开口一侧延伸;
[0016]切割部,靠近于所述第一开口一侧,与所述旋转杆连接,用于切割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的所述组织块。
[0017]具体来说,通过设置能够在管体转动的旋转杆和切割部,实现了对进入管体内的组织块进行切割,在实际应用中,管体内被抽成负压,培养液自第一开口进入管体内,在培养液的流动作用下,切割部和旋转杆在管体内转动,切割部对流经的组织块进行切割。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部包括:
[0019]第一定位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管体内;
[0020]第二定位片,可拆卸的在所述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与所述第一定位片间隔设置;
[0021]过滤芯,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
[0022]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实现了对旋转杆的支撑,使得旋转杆在管体内转动时能够得到一个支撑力和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夹置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之间的过滤芯,避免了被切碎的组织块四处飞溅,保证组织块在管体内的某一区域内。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片抵接。
[0024]具体来说,通过设置支撑板,使得旋转杆能够受到第二定位片提供的支撑力,支撑板在第二定位片形成的支撑平面内转动,并带动旋转杆一同转动,实现对进入管体内的组织块的切割。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割部包括:
[0026]第一切割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0027]第二切割组件,与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割组件间隔设置。
[0028]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切割组件和第二切割组件,实现了对进入管体内部的组织块的两级切割,保证了组织块切割的完整,避免切割后存在组织块影响实验的问题。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切割组件包括:
[0030]第一固定座,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
[0031]若干第一刀片,均布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周向;
[0032]其中,所述第一刀片为,沿所述旋转杆轴向延伸的片状结构。
[0033]具体来说,第一切割组件与旋转杆为固定连接,即,第一切割组件与旋转杆的转动同步,且设置了沿旋转杆轴向延伸的片状第一刀片,实现了对进入管体内部组织块的一级粗切割,其中,至少第一刀片朝向第一开口一侧开刃。
[003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切割组件包括:
[0035]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并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片和第四定位片;
[0036]第二固定座,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片和所述第四定位片之间,并与所述旋转杆之间为转动连接;
[0037]若干第二刀片,均布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周向;
[0038]其中,所述第二刀片为,沿所述旋转杆径向均布的扇叶状结构。
[0039]具体来说,第二切割组件与旋转杆之间为转动连接,即,第二切割组件自身也可发生转动,且通过沿旋转杆径向设置的扇叶状的第二刀片,实现了对进入管体内部组织块的二级细切割,其中,至少第二刀片的外边缘开刃。
[004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包括呈圆柱状设置的直线段,以及与所述直线段连接,朝向所述第一开口一侧,内壁逐渐收缩的收口段;
[0041]其中,所述切割部设置于所述收口段内。
[0042]具体来说,通过收口段的设置,使得进入管体内的培养液能够得到一个加速的流动,在收口段作用下,培养液进入管体内后加速流向切割机构,实现对培养液中组织块的切
割。
[004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口段的端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直线段的端部。
[0044]具体来说,通过将第一开口设置于收口段的端部,进一步提升了培养液进入管体后的加速流动效果。
[004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移液装置,包括:
[0046]上述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
[0047]移液器,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
[004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通过在移液器的管体内设置切割机构,通过培养液在管体内的流动,带动切割机构工作,实现了对培养液中的原代细胞组织的切割快速,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减少细胞在操作过程中的死亡及污染风险。
[004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开口,在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为培养液进出所述管体的通道;第二开口,在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为气体进出所述管体的通道;切割机构,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用于对所述培养液中的组织块进行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定位部,在所述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旋转杆,穿过所述定位部,自所述第二开口一侧向所述第一开口一侧延伸;切割部,靠近于所述第一开口一侧,与所述旋转杆连接,用于切割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的所述组织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第二定位片,可拆卸的在所述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与所述第一定位片间隔设置;过滤芯,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片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液器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第一切割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第二切割组件,与所述旋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李俊博李宝明杜美红管笛安云鹤钱嘉林张晓莉方晨程小艳洪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