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18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包括拆卸式连接的前腰带和后腰带;前腰带的中部内侧固定有肚脐定位凸起,前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运动捕捉设备,肚脐定位凸起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相对设置;后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二运动捕捉设备,第二运动捕捉设备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中心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以人体肚脐为位置基点,根据人体自身的对称性,可快速将运动捕捉设备对称固定在肚脐和腰椎位置,达到捕捉人体动作的目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紧身衣固定运动捕捉设备的方法相比,腰带使用方便,可快速穿戴,可避免衣服大面积包裹及束缚人体,并达到贴紧检测部位的目的。部位的目的。部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动态捕捉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动作捕捉又称运动捕捉,是指记录并处理人或其他物体动作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娱乐,体育,医疗应用,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人技术等诸多领域。动作捕捉需要应用到运动捕捉设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运动捕捉的实质就是要测量、跟踪、记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经过计算机等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后获取物体的运动信息。惯性测量单元(简称IMU)是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运动捕捉设备,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
[0003]当需要捕捉人体的动作时,需要在人体上固定运动捕捉设备。现有技术中,是通过穿戴固定有运动捕捉设备的紧身衣来实现上述目的。但是紧身衣具有很多不便,比如在人们平常已穿有衣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脱衣、换衣等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且浪费大量时间;且穿戴紧身衣对人体会产生束缚感,用户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通过将运动捕捉设备固定在前、后腰带上,利用人体自身的对称性,即可将运动捕捉设备对称固定在肚脐和腰椎位置,达到捕捉人体腰部动作的目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包括拆卸式连接的前腰带和后腰带;所述前腰带的中部内侧固定有肚脐定位凸起,所述前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运动捕捉设备,所述肚脐定位凸起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相对设置;所述后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二运动捕捉设备,所述第二运动捕捉设备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中心对称设置。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腰带的两端固定有对称的定位卡口;所述后腰带的两端具有与定位卡口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外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前腰带和后腰带通过连接部与定位卡口的配合拆卸式连接。使用时,将后腰带的连接部穿设定位卡口,然后将连接部翻折将第一定位凸起对准某个第一定位孔,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定位凸起按压进第一定位孔内,即实现连接部与定位卡口的连接,即完成后带与前带的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口的侧壁固定有指针;所述后腰带两端的连接部延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对称的刻度。在连接后腰带和前腰带时,通过指针与刻度的配合,当连接部两端拉至同一刻度时,则后腰带的中部即对准前腰带的中部,可帮助使用者快速完成第二运动捕捉设备的定位。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腰带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肚脐定位凸起
具有与第二定位孔适配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运动捕捉设备具有与第二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即可快速将肚脐定位凸起、第一运动捕捉设备固定在前腰带上,操作简单。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腰带的外侧中部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运动捕捉设备具有与第三定位孔适配的第三定位部。通过第三定位孔与第三定位部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即可将第二运动捕捉设备固定在后腰带上。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运动捕捉设备、第二运动捕捉设备均为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自身带有电源,充电时可采用无线或者有线充电。所述测量单元为市购产品,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此不作累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以肚脐为位置基点,根据人体自身的对称性,可快速确定第一运动捕捉设备、第二运动捕捉设备分别在前腰带、后腰带上的固定点,即可将两个运动捕捉设备对称固定在肚脐和腰椎位置,达到捕捉人体腰部动作的目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紧身衣固定运动捕捉设备的方法相比,腰带使用方便,可快速穿戴,可避免衣服大面积包裹及束缚人体,并达到贴紧检测部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15]图3为前腰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0017]图5为后腰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后腰带与第二运动捕捉设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前腰带,101-第二定位孔,2-后腰带,201-连接部,202-第一定位凸起,203-第一定位孔,204-第三定位孔,3-肚脐定位凸起,301-第一定位部,4-第一运动捕捉设备,401-第二定位部,5-第二运动捕捉设备,501-第三定位部,6-定位卡口,7-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连接”、“固定”等均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拆卸式连接”是指两部件是连接在一起的并且可拆卸。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
分。
[0022]参考1-2,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包括拆卸式连接的前腰带1和后腰带2;所述前腰带1的中部内侧固定有肚脐定位凸起3,所述前腰带1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运动捕捉设备4,所述肚脐定位凸起3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4相对设置;所述后腰带2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二运动捕捉设备5,所述第二运动捕捉设备5与第一运动捕捉4设备中心对称设置。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运动捕捉设备4、第二运动捕捉设备5均为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为市购产品,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此不作累述。
[0023]参考2-5,所述前腰带1的两端固定有对称的定位卡口6;所述后腰带2的两端具有与定位卡口6相适配的连接部201,所述连接部201的端部外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凸起202,所述连接部201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定位凸起202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203;前腰带1和后腰带2通过连接部201与定位卡口6的配合拆卸式连接。使用时,将后腰带2的连接部201穿设定位卡口6,然后将连接部201翻折将第一定位凸起202对准某个第一定位孔203,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定位凸起202按压进第一定位孔203内,即实现连接部201与定位卡口6的连接,即完成后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腰部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式连接的前腰带和后腰带;所述前腰带的中部内侧固定有肚脐定位凸起,所述前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运动捕捉设备,所述肚脐定位凸起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相对设置;所述后腰带的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二运动捕捉设备,所述第二运动捕捉设备与第一运动捕捉设备中心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捕捉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腰带的两端固定有对称的定位卡口;所述后腰带的两端具有与定位卡口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外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前腰带和后腰带通过连接部与定位卡口的配合拆卸式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铧刘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