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17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包括污水回流管、原水进水管、支撑腿、上罐体、下罐体、出水管、PP棉过滤层、颗粒活性炭层、RO反渗透膜、隔离板、导流管以及纳米过滤膜,污水回流管右侧安装有原水进水管,原水进水管下侧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上侧固定有下罐体,下罐体上侧安装有上罐体,下罐体下侧连接有出水管,上罐体内部安装有PP棉过滤层,PP棉过滤层下侧安装有颗粒活性炭层,颗粒活性炭层下侧安装有RO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下侧安装有隔离板,隔离板内部安装有导流管,隔离板下侧安装有纳米过滤膜,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供水罐不能进行循环过滤供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循环供水,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


[0001]本技术是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属于供水罐


技术介绍

[0002]水,化学式为H
2 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在使用水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供水罐进行储水供水。
[000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供水罐只能进行单一的储水供水,不能对水体进行过滤消毒,且不能进行污水回收循环过滤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使用效果不好,现在急需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循环供水,过滤效果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包括污水回流管、原水进水管、便于过滤供水机构以及支撑腿,所述污水回流管右侧安装有原水进水管,所述原水进水管下侧设置有便于过滤供水机构,所述原水进水管下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便于过滤供水机构包括上罐体、下罐体、出水管、PP棉过滤层、颗粒活性炭层、RO反渗透膜、隔离板、导流管以及纳米过滤膜,所述支撑腿上侧固定有下罐体,所述下罐体上侧安装有上罐体,所述下罐体下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上罐体内部安装有PP棉过滤层,所述PP棉过滤层下侧安装有颗粒活性炭层,所述颗粒活性炭层下侧安装有RO反渗透膜,所述RO反渗透膜下侧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内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隔离板下侧安装有纳米过滤膜。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罐体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规格与出水管规格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罐体与下罐体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密封垫,所述上罐体与下罐体通过螺栓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隔离板规格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罐体环形侧面前侧设置有水位观察窗,且水位观察窗表面刻设有水位标识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与下罐体连接处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规格与出水管规格相同。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因本技术添加了上罐体、下罐体、出水管、PP棉过滤层、颗粒活性炭层、RO反渗透膜、隔离板、导流管以
及纳米过滤膜,该设计能够对水体进行过滤循环供水,解决了原有供水罐不能进行循环过滤供水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
[0012]因上罐体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规格与出水管规格相同,该设计便于通过排污管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出,因上罐体与下罐体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密封垫,上罐体与下罐体通过螺栓相连接,该设计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因隔离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隔离板规格相同,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因下罐体环形侧面前侧设置有水位观察窗,且水位观察窗表面刻设有水位标识线,该设计便于通过水位观察窗进行水位观察,因出水管与下罐体连接处安装有接头,接头规格与出水管规格相同,该设计便于通过接头使出水管与下罐体相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循环供水,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中便于过滤供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中便于过滤供水机构的正视剖视图;
[0017]图中:1-污水回流管、2-原水进水管、3-便于过滤供水机构、4-支撑腿、31-上罐体、32-下罐体、33-出水管、34-PP棉过滤层、35-颗粒活性炭层、36-RO反渗透膜、37-隔离板、38-导流管、39-纳米过滤膜、311-排污管、312-硅胶密封垫、321-水位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包括污水回流管1、原水进水管2、便于过滤供水机构3以及支撑腿4,污水回流管1右侧安装有原水进水管2,原水进水管2下侧设置有便于过滤供水机构3,原水进水管2下侧安装有支撑腿4。
[0020]便于过滤供水机构3包括上罐体31、下罐体32、出水管33、PP棉过滤层34、颗粒活性炭层35、RO反渗透膜36、隔离板37、导流管38以及纳米过滤膜39,支撑腿4上侧固定有下罐体32,下罐体32上侧安装有上罐体31,下罐体32下侧连接有出水管33,上罐体31内部安装有PP棉过滤层34,PP棉过滤层34下侧安装有颗粒活性炭层35,颗粒活性炭层35下侧安装有RO反渗透膜36,RO反渗透膜36下侧安装有隔离板37,隔离板37内部安装有导流管38,隔离板37下侧安装有纳米过滤膜39,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供水罐不能进行循环过滤供水的问题。
[0021]上罐体31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排污管311,排污管311规格与出水管33规格相同,该设计便于通过排污管311将过滤后的污水排出,上罐体31与下罐体32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密封垫312,上罐体31与下罐体32通过螺栓相连接,该设计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隔离板37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隔离板37规格相同,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下罐体32环形侧面前侧设置有水位观察窗321,且水位观察窗321表面刻设有水位标识线,该设计便于通过水位观察窗321进行水位观察,出水管33与下罐体32连接处安装有接头,接头规格与出水管33规格
相同,该设计便于通过接头使出水管33与下罐体32相连接。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原水进水管2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外界水源通过原水进水管2进入上罐体31内部,PP棉过滤层34对原水进行初级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然后通过颗粒活性炭层35对水体进行吸附过滤,吸附水中的异色、异味、余氯等,再通过RO反渗透膜36将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以及重金属颗粒杂质过滤掉,通过排污管311可以将过滤掉的杂质排出罐外,过滤后的水通过导流管38流入下罐体32内部进行储存,然后通过纳米过滤膜39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杀菌,改善口感,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管33流出,进行使用,使用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污水回流管1回流到上罐体31内部,进行再次过滤,实现了对水体的循环过滤供水,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过滤式供水罐,包括污水回流管、原水进水管、便于过滤供水机构以及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流管右侧安装有原水进水管,所述原水进水管下侧设置有便于过滤供水机构,所述原水进水管下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便于过滤供水机构包括上罐体、下罐体、出水管、PP棉过滤层、颗粒活性炭层、RO反渗透膜、隔离板、导流管以及纳米过滤膜,所述支撑腿上侧固定有下罐体,所述下罐体上侧安装有上罐体,所述下罐体下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上罐体内部安装有PP棉过滤层,所述PP棉过滤层下侧安装有颗粒活性炭层,所述颗粒活性炭层下侧安装有RO反渗透膜,所述RO反渗透膜下侧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内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隔离板下侧安装有纳米过滤膜。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沈逸夫詹鲸玮詹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