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06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盆架以及固接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骨架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和主音膜,所述主音膜包括折环部、位于所述折环部内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朝向所述球顶的第一面和背向所述球顶的第二面,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面全部与所述球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装置中球顶最大化,可提高发声效果。可提高发声效果。可提高发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电子装置中,扬声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固定系统,其中,振动系统通常包括球顶和音圈,而相关技术中球顶的面积比较小以至于影响高次谐波能量产生噪声,进而影响扬声器的发声效果。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大球顶面积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提高发声装置的振动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盆架以及固接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骨架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和主音膜,所述主音膜包括折环部、位于所述折环部内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朝向所述球顶的第一面和背向所述球顶的第二面,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面全部与所述球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相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盆架设置在所述骨架外周且与所述骨架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骨架与所述盆架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折环部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在所述台阶部内。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相互垂直且均与所述盆架连接的第三子连接部和第四子连接部,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球顶设置的第三面和背向所述球顶设置的第四面,所述第四子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盆架具有环绕所述骨架外周设置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顶面和自顶面的外周缘朝背离所述顶面的方向弯折,所述顶面与所述第四面相连接,所述侧面与所述第六面相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子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辅助音膜和第二辅助音膜,所述第一辅助音膜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中远离所述骨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音膜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中远离所述骨架的一侧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垫圈,所述主体部、所述垫圈和所述音圈依次层叠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音圈和所述垫圈均为矩形环状结构,且所述垫圈的形状和尺寸与所
述音圈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0012]可选的,所述本体部具有与所述顶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磁轭、位于所述磁轭内侧的主磁钢和间隔围设在所述主磁钢周缘的多个副磁钢,所述多个副磁钢均与所述主磁钢之间具有磁间隙,所述音圈的一部分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
[0013]可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层叠设置在主磁钢上的极芯,所述音圈具有通孔和围绕设置形成所述通孔的音圈本体,所述极芯容置在所述通孔内且位于所述主磁钢和所述球顶之间。
[0014]可选的,所述固定系统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多个副磁钢中背离所述磁轭的一侧以支撑所述多个副磁钢和所述主磁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面全部与球顶的连接部连接,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面仅部分与球顶的连接部连接,本专利技术使得球顶可以最大化覆盖振膜折环内侧区域,实现球顶面积最大化,从而改善发声装置在振动过程中的高次谐波能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发声装置中主音膜的立体图;
[0019]图4为图2所示发声装置中球顶的立体图;
[0020]图5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6为图2所示发声装置中盆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和图5,图2为发声装置的爆炸图,图5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100,其中包括固定系统1、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固定系统1可以为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提供支撑,磁路系统3可以驱动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振动系统2包括振膜、骨架22和驱动振膜振动的音圈25,振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21和主音膜22,主音膜22包括折环部221、位于折环部221内侧的第一固定部223和位于折环部外侧的第二固定部224,第一固定部223具有朝向球顶21的第一面2231和背向球顶的第二面2232,球顶21包括主体部211和自主体部211延伸出的连接部212,第一面2231全部与球顶21的连接部212连接,第二固定部224与盆架11连接,主体部211和连接部212之间形成台阶部213,第一固定部223收容在台阶部213内。
[0025]相关技术中,通常仅将第一面2231的一部分与球顶21的连接部212连接,从而影响高次谐波能量产生噪声,进而影响扬声器100的发声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面2231全部与球顶21的连接部212连接,使得球顶21最大化覆盖第一固定部223的区域,有利于改善高次谐波能量,进而提高发声装置100的发声效果。
[0027]请参阅图2和图5,骨架23包括第一连接部23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31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连接部232和第二子连接部233,并且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面2232相连接,盆
架11设置在骨架23外周且与骨架23间隔设置,以在骨架23与盆架11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234,折环部221位于收纳空间234内。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面2232的一部分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231的上表面2311的覆盖面积小,对于金属材质的骨架23结构,有利于降低振动系统2的质量。
[0029]请参阅图2、图3和图6,第二固定部224具有相互垂直且均与盆架11连接的第三子连接部224a和第四子连接部224b,第三子连接部224a具有朝向球顶21设置的第三面2241和背向球顶21设置的第四面2242,第四子连接部224b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五面2243和第六面2244,盆架11具有环绕骨架23外周设置的本体部11a和凸出部11b,本体部11a具有顶面112、与顶面112相背设置的底面115、自顶面112的外周缘朝背离顶面112的方向弯折设置的侧面113和内表面114,顶面112与第四面2242相连接,侧面113与第六面2244相连接,内表面114与折环部221相连接。
[0030]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中,振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盆架以及固接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骨架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和主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音膜包括折环部、位于所述折环部内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朝向所述球顶的第一面和背向所述球顶的第二面,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面全部与所述球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设置在所述骨架外周且与所述骨架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骨架与所述盆架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折环部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在所述台阶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相互垂直且均与所述盆架连接的第三子连接部和第四子连接部,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球顶设置的第三面和背向所述球顶设置的第四面,所述第四子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盆架具有环绕所述骨架外周设置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顶面和自所述顶面的外周缘朝背离所述顶面的方向弯折设置的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四面相连接,所述侧面与所述第六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张帆钟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