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93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种植中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降低肥料的使用量,已出现分层施肥的种植模式,农用肥料的使用虽然能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减少肥料使用量的一个途径,减少了肥料的使用,从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肥料过度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减少肥料的使用量,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分层施肥技术,能够将肥料在不同层进行预埋,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因此,出现了配合分层施肥技术的分层施肥机,现有的分层施肥机的施肥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是作业时的阻力较大,开沟的沟型太宽,不利于土壤回流覆盖,并且分层效果不好,分层施肥深度不稳定,即肥料均布较为散乱,无法准确的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
[0003]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该施肥铲构成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该施肥靴构成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
[0005]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其特征在于: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
[0007]上述外刃口为弧形的外边,内刃口为弧形的内边。
[0008]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
[0009]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施肥铲采用外刃口开沟,行进过程中施肥铲的最末端是向行进方向相反的后方弯曲,即施肥铲呈现前端高后端低的行走姿势,在开沟的同时始终对开沟土有一个向下的压力,防止因为施肥铲将土向前推起。
[0010]而现有的施肥铲是用内刃开沟,在行走过程中,会对土有一个向前向上的推力,开沟土扰动较大,造成开沟过大或形状离散,影响肥料分布。
[0011]开沟铲采用外圆面刃口开沟,开出的土壤沟型较窄,土壤向前上方窜动比较小(现有的开沟铲开沟时土壤会向前上方窜动,造成开沟沟型较宽),有利于土壤快速回流覆盖肥料,提高了肥料分层覆盖的稳定性,施肥作业是在前期耕整后土壤中进行的,土壤比较松软,所以开沟过程没有增加阻力。另外,现在基本都是秸秆还田作业,所以导致土壤中秸秆
含量较高,之前的施肥铲容易导致棉秆拥堵在铲子前端,轻则增大作业阻力,重则拥堵导致无法工作,并且堵塞施肥口。这种新改进的施肥铲,外圆面有刃口,在开沟过程中,遇到土壤中的秸秆可以进行切断,同时将秸秆向两侧分散,可以有效解决高秸秆含量土壤的开沟施肥产生的拥堵问题。
[001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至少设有上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
[0013]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
[0014]进一步的,机架(10)上还设有覆土装置(13),所述覆土装置(13)的结构如下:
[0015]连接座(13-1),所述连接座(13-1)用于连接在机架(10)上,
[0016]连接臂(13-5),所述连接臂(13-5)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座(13-1)上,
[0017]刮土板连接板(13-2),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铰接在连接臂(13-5)的另一端,
[0018]刮土板(13-3),所述刮土板(13-3)铰接在刮土板连接板(13-2)上,
[0019]仿形机构(13-7),所述仿形机构(13-7)设在连接座(13-1)和连接臂(13-5)之间,连接座(13-1)、连接臂(13-5)和仿形机构(13-7)形成三角形,
[0020]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设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3-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3-4)能够改变刮土板连接板(13-2)所形成的夹角。
[0021]进一步的,机架(10)上还设有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悬挂架(15)、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所述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和悬挂架(15)在机架(10)上的设置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相同,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在机架(10)上的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垂直。
[0022]还设有副机架(10-1),所述碎土镇压辊(12)设置在副机架(10-1)上,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铰接,且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之间设有仿形装置,所述仿形装置包含镇压仿形杆(8)和镇压仿形弹簧(9),镇压仿形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副机架(10-1)和机架(10)上,所述镇压仿形弹簧(9)套设在镇压仿形杆(8)上。
[0023]还设有限深轮支臂(2),所述限深轮(1)设置在限深轮支臂(2)上,所述限深轮支臂(2)与机架(10)铰接,且与机架(10)之间设有限深仿形杆(4),所述限深仿形杆(4)外套设有仿形弹簧。
[0024]机架(10)上还设有肥料箱(6),所述肥料箱(6)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肥料箱(6)分隔为两个空间,且两个空间分别通过输肥管道连接在施肥铲(14-9)不同层的施肥口,即一个连接浅层排肥口(14-4),一个连接深层排肥口(14-5)。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现有技术中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覆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刮土板张合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其特征在于: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3.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至少设有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上还设有覆土装置(13),所述覆土装置(13)的结构如下:连接座(13-1),所述连接座(13-1)用于连接在机架(10)上,连接臂(13-5),所述连接臂(13-5)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座(13-1)上,刮土板连接板(13-2),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铰接在连接臂(13-5)的另一端,刮土板(13-3),所述刮土板(13-3)铰接在刮土板连接板(13-2)上,仿形机构(13-7),所述仿形机构(13-7)设在连接座(13-1)和连接臂(13-5)之间,连接座(13-1)、连接臂(13-5)和仿形机构(13-7)形成三角形,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设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智辉郑炫刘进宝杨怀君张鲁云何兴村孟祥金贾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