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懿涵专利>正文

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73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包括细空心钻头、粗空心钻头、螺帽、筒夹、主壳体、滑块、限位套筒、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钢丝挡圈、芯轴、弹簧、连接杆;所述主壳体设有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和钢丝挡圈,前端安装有筒夹和螺帽,所述限位套筒套在主壳体上,所述细空心钻头连接固定于滑块,所述滑块与主壳体连接,所述芯轴、弹簧与连接杆装配成一体,连接杆前端设有凹齿,通过芯轴控制与滑块离合,连接杆后端与电钻相连,所述粗空心钻与筒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性钻出粗、细骨道,简化手术步骤,保证细骨道的长度为固定值,钻透骨皮质后,骨道钻自动停止旋转,避免打爆对侧骨皮质,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


[0001]本技术涉及膝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

技术介绍

[0002]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损伤最常见的方式,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运动医学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方式为:手术入路,股骨端及胫骨端定位,钻取骨道,植入移植物,固定移植物,此过程重要的是骨道定位及钻取骨道,其中骨道定位越准确,手术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理想。股骨骨道包括靠近关节的粗骨道部分及靠外侧的细骨道部分,目前股骨骨道钻取步骤是:屈膝定位后打入导针,经导针导向用直径4.5毫米打透骨皮质形成细骨道,然后用测深尺测量骨道全长,确定粗骨道需要钻取的长度,再根据测量移植物结果选取同型号空心钻头,从关节腔内向外钻取粗骨道,在钻粗骨道时要从关节镜观察钻头的刻度,保证钻到需要的长度,同时还要注意勿打爆对侧骨皮质,需要保留10~20毫米长的细骨道,选取适合襻钢板,引导移植物通过骨道翻襻固定移植物。
[0003]此钻取骨道的手术过程存在如下问题:粗、细骨道要分别钻取,需要更换两次空心钻头,浪费时间,手术繁琐;在钻粗骨道时,由于是从关节腔内向外钻,要在关节镜中观察钻头上的刻度来控制钻入的长度,不方便观察,读取刻度容易出现误差,且长度不易控制,粗骨道过长有打爆外侧骨皮质的风险,粗骨道过短使细骨道过长无法翻襻钢板或牵引线因力度过大而拉断,移植物无法引入,导致手术困难及手术风险,在控制钻取长度时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我们提出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在重建股骨骨道过程中,骨道钻经导针导引,实现粗、细骨道一次性成形,不用反复更换钻头,控制粗骨道长度一次性钻取到位,保证细骨道是固定长度并可以在10~20毫米范围内微调,骨道钻通后钻头自动停止旋转,可避免因力度控制不好而打爆骨道,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依赖医生经验的不足,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出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包括细空心钻头、粗空心钻头、螺帽、筒夹、主壳体、滑块、限位套筒、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钢丝挡圈、芯轴、弹簧、连接杆;所述主壳体前端安装有筒夹和螺帽,主壳体前端锥孔与筒夹配合,设有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和钢丝挡圈,所述限位套筒套在主壳体上,前面与复位弹簧连接,后面用钢丝挡圈限位,所述细空心钻头连接固定于滑块,所述滑块设有导向槽、中心孔和凸齿,导向槽与主壳体的导向柱销配合,所述芯轴、弹簧与连接杆装配成一体,芯轴设有中心孔,芯轴由弹簧弹出,前端顶住滑块,连接杆设有中心孔,前端设有凹齿,通过芯轴控制与滑块离合,连接
杆安装于主壳体后端,通过调整主壳体上的钢球控制连接杆锁紧或释放,连接杆后端与电钻相连,所述粗空心钻安装于筒夹内孔,螺帽锁紧后使筒夹涨紧锁住粗空心钻头,细空心钻头从粗空心钻头内孔穿出,细钻前端距粗钻前端长度10~20毫米,组装完成后装置整体具有中心通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细空心钻头外径为4.5毫米,钻头端部标有刻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粗空心钻头有三种规格,工作部位外径分别为7、8、9毫米,尾端夹紧位置外径均为8毫米,内孔直径为4.6毫米与细空心钻头配合,钻头全长标有刻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为空心结构,后端面为十字凸齿,齿高1毫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结构,前端面为十字凹齿,齿高1毫米。
[0011]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为空心结构,导针可以顺利通过,骨道钻经导针导引可以一次性钻出粗、细骨道,不用反复更换钻头,简化了手术步骤;能够保证粗骨道的长度钻取到位,保证细骨道的长度为固定值,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在10~20毫米范围内微调;在细空心钻头钻透骨皮质后,粗空心钻头和细空心钻头同时自动停止旋转,避免因力度控制不好而打爆对侧骨皮质,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是粗空心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5是本技术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包括细空心钻头1、粗空心钻头2、螺帽3、筒夹4、主壳体5、滑块6、紧定螺钉600、限位套筒7、导向柱销500、复位弹簧501、钢球502、钢丝挡圈503、芯轴800、弹簧801、螺钉802、连接杆8。
[0019]如图1~图4所示,所述主壳体5前端安装有筒夹4和螺帽3,主壳体5前端锥孔与筒夹4配合,设有导向柱销500、复位弹簧501、钢球502和钢丝挡圈503,所述限位套筒7套在主壳体5上,前面与复位弹簧501连接,后面用钢丝挡圈503限位,细空心钻头1与滑块6连接在一起用紧定螺钉600锁紧,从主壳体5后端穿入,所述滑块6设有导向槽601、中心孔602、螺孔603和十字凸齿604,齿高1毫米,滑块6的导向槽601与导向柱销500配合,所述芯轴800、弹簧801、螺钉802和连接杆8装配组合成一体,芯轴800设有中心孔,由弹簧801弹出顶到滑块6的尾端,芯轴800伸缩的行程为2毫米,连接杆8设有中心孔801、螺孔802、环槽803和前端设有十字凹齿804,齿高1毫米,通过芯轴800控制其与滑块6的离合,连接杆8安装于主壳体5后端,通过调整主壳体5上的钢球502控制连接杆8锁紧或释放,连接杆8后端与电钻相连,所述粗空心钻头2内孔与细空心钻头1配合,尾端安装于筒夹4内孔,调整好细空心钻头1露出的长度,长度为10~20毫米,然后拧紧螺帽3涨紧筒夹4锁住粗空心钻头2,组装完成后装置整体具有中心通孔,保证导针可以顺利通过。
[0020]使用时:首先根据移植物的直径选择适合规格的粗空心钻头2,根据需要的细骨道的长度调整好细空心钻头1前端露出的长度并锁紧,连接杆8后端连接电钻,工作时,先用导针对骨道定位打入,然后将本技术装置穿入导针,细空心钻头1在钻通骨道前,由于阻力作用克服弹簧801的弹力,把细空心钻头1向后推,带动滑块6把芯轴800压入,滑块6后端的十字凸齿604与连接杆8前端的十字凹齿804啮合,这样动力通过连接杆8传递到滑块6,滑块6带动细空心钻1旋转,同时滑块6通过导向槽与主壳体5的导向柱销500将动力传递到主壳体5,带动粗空心钻头2旋转,向前依次钻出细、粗骨道,当细空心钻头1钻透骨皮质后,由于阻力消失,滑块6被弹回,与连接杆8脱离,动力消失,细空心钻头1与粗空心钻头2停止旋转,粗空心钻头2因为细骨道的阻挡不能前进,起到了限位和保护的作用,本装置按要求一次性钻出了股骨粗、细骨道,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骨道钻,其特征在于,包括细空心钻头、粗空心钻头、螺帽、筒夹、主壳体、滑块、限位套筒、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钢丝挡圈、芯轴、弹簧、连接杆;所述主壳体前端安装有筒夹和螺帽,主壳体前端锥孔与筒夹配合,设有导向柱销、复位弹簧、钢球和钢丝挡圈,所述限位套筒套在主壳体上,前面与复位弹簧连接,后面用钢丝挡圈限位,所述细空心钻头连接固定于滑块,所述滑块设有导向槽、中心孔和凸齿,导向槽与主壳体的导向柱销配合,所述芯轴、弹簧与连接杆装配成一体,芯轴设有中心孔,芯轴由弹簧弹出,前端顶住滑块,连接杆设有中心孔,前端设有凹齿,通过芯轴控制与滑块离合,连接杆安装于主壳体后端,通过调整主壳体上的钢球控制连接杆锁紧或释放,连接杆后端与电钻相连,所述粗空心钻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懿涵姜伟浩王芳杨怀冰李劲阳
申请(专利权)人:杨懿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