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8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两面均设置有钢丝拉网,所述钢丝拉网的连接处设置以后折叠机构,所述钢丝拉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联结块,所述螺杆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母将两块联结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拉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矩形金属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埋构件,所述墙体的裂缝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将嵌入钢板钉入墙体的裂缝中,嵌入钢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外墙固定块,外墙固定块正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外墙固定块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钉,利用螺钉将外墙固定块固定在墙上,可以避免在施工时裂缝变的更大。可以避免在施工时裂缝变的更大。可以避免在施工时裂缝变的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土墙施工加固
,具体为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考古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生土建筑在中国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到汉代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更多,而且在夯土城墙中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称为“纴木”,这种做法上至汉长安城,下至南北朝、唐、宋,最晚到元代还在使用,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坊也用夯土墙分隔,到了北宋夯土技术又有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系统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其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它们有的是用粘土和砂,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的.也有的地方是用土,砂,石灰加以碎石夯筑的.版筑夯土墙,其高度一般是底厚的一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所以城墙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冷兵器(刀,抢,箭等)的袭击,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便.所以隋朝以前的长城,多是采用版筑夯土墙.汉代夯层在15公分左右,由于筑城术的进步,唐代和明代筑城夯层则在30公分左右.但这种墙容易被敌人破坏,而且不耐风雨剥蚀,天长日久会自行坍倒.例如在玉门关和汉长城烽台,明显打有木筋,相隔数米并有规则,至今犹存.但是一些唐代如锁阳城和明代的大同古堡,一些木筋则腐烂掉,少许耐腐蚀木料则存留.芦苇筋在玉门关大小方盘城呈规则分布,上下左右各相隔20公分左右.汉长城厚度足够容2个全副铠甲士兵相向通过,现存厚度在1.2米以上.城墙高度,都在8~18米左右,体现了筑城术整体的坚固和技巧,部分长城也采用了版筑夯土墙方法构筑,土墙以土为材料,土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墙的坚固性。福建土楼所在的地区山多土多,建楼均可就地取材。一般选用黏性较好含砂质较多的黄土,如果黏性不够,还要掺上“田岬泥”(又称“田底泥”,即水田下层未曾耕作过的黏土)。一般净黄土干燥后收缩较大,夯成土墙易开裂,含砂质则可降低缩水率以减少土墙开裂,有的掺合旧墙的泥土(老墙泥)也可以减少土墙开裂。掺黏土是为了增加黏性,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与足够的强度,由于各地方土的含砂量千差万别,因此黄土、黏土及老墙泥的配合比例完全由经验确定,通常不能直接使用生土,而要把生土与掺合的田底泥等反复翻锄,敲碎调匀,而且翻锄得越仔细、堆放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实际上是促使土壤中的腐殖质通过发酵流失(俗称“熟化”),这样的泥土版筑成的土墙强度高且不易开裂,也有部分古建筑采用“三合土”即黄土、石灰、砂子拌和夯筑,有的土中还掺入红糖和秫米浆,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这样的土夯成的土墙铁钉都难以钉入,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此外,夯筑时对土中含水量的控制,也是保证土
墙质量的关键。含水量太少,土质黏性差,夯筑的土墙质地松散,显然不结实;含水量过多,土墙无法夯实,水分蒸发后墙体容易收缩开裂,在经过日积月累风力作用和雨水冲刷导致墙体开裂,需要对古建筑进行维修,而夯土建筑在施工时不可以直接对其施工,外力作用可能会导致古建筑墙体的裂缝变大或倒塌,所以需要有一种加固结构在古建筑墙体修复时对其进行加固,维持墙体的稳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两面均设置有钢丝拉网,所述钢丝拉网的连接处设置以后折叠机构,所述钢丝拉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联结块,所述联结块的内腔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母将两块联结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拉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垂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金属块,所述拉杆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矩形金属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埋构件,所述墙体的裂缝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嵌入钢板,所述嵌入钢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外墙固定块,所述外墙固定块正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外墙固定块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钉,所述侧板相对一面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将嵌入钢板钉入墙体的裂缝中,利用螺钉将外墙固定块固定在墙上,可以避免在施工时裂缝变的更大。
[0006]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轴。
[0007]优选的,所述连轴的外圈套装有第二金属块,所述第二金属块可以连轴进行旋转折叠,在墙体修筑完成后,可以将钢丝拉网进行折叠,减小加固结构占空间大的弊端。
[0008]优选的,所述钢丝拉网相互交叉连接,用于加强钢丝拉网的韧性和束缚力。
[0009]优选的,所述预埋构件应用时,需要砸在墙体根基处开槽,深度>30cm,然后用钢钉将预埋构件的两端固定在槽体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侧板、安装块、支撑杆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连通孔,然后通过一根连杆将三者贯穿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钢丝拉网相互交叉连接,用于加强钢丝拉网的韧性和束缚力。
[0013]2、该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钢丝拉网、垂直杆、拉杆、矩形金属块、固定块、预埋构件的配合使用,墙体的两面均设置有钢丝拉网,钢丝拉网的外置位于墙体裂缝的以下的位置,钢丝拉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杆,垂直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杆,垂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金属块,拉杆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矩形金属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埋构件,预埋构件应用时,需要砸在墙体根基处开槽,深度>30cm,然后用钢钉将预埋构件的两端固定在槽体的内部,在施工时,由于拉力作用可以使墙体更加稳固,避免古建筑土墙长期失修在施工时受外力影响倒塌。
[0014]3、该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嵌入钢板,将嵌入钢板钉入墙体的裂缝中,嵌入钢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外墙固定块,外墙固定块正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外墙固定块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钉,利用螺钉将外墙固定块固定在墙上,可以避免在施工时裂缝变的更大。
[0015]4、该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钢丝拉网的连接处设置以后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金属块,金属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轴,连轴的外圈套装有第二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可以连轴进行旋转折叠,在墙体修筑完成后,可以将钢丝拉网进行折叠,减小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两面均设置有钢丝拉网(2),所述钢丝拉网(2)的连接处设置以后折叠机构(3),所述钢丝拉网(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联结块(4),所述联结块(4)的内腔开设有贯穿孔(5),所述贯穿孔(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母(7)将两块联结块(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拉网(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杆(8),所述垂直杆(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杆(9),所述垂直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金属块(10),所述拉杆(9)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矩形金属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埋构件(12),所述墙体(1)的裂缝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13)包括嵌入钢板(131),所述嵌入钢板(13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外墙固定块(132),所述外墙固定块(132)正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33),所述外墙固定块(132)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134),所述螺纹孔(13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钉(135),所述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松锋周亮张鹏徐晴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