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断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75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断控制电路,电路包括非隔离DC/DC电路(101)、延时调节电路(102)和控制电路(103),非隔离DC/DC电路(101)包括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可以是升降压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延时调节电路(102)包括电容C1、电阻R1和变阻器RP1,变阻器RP1是可变电阻;控制电路(103)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接触器快速关断的同时,还可以提高PF值;在高低压情况下,可以让关断速度更加稳定;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现相近的关断速度下,电路输入电压范围可以更宽,降低了成本,减小了温升。了温升。了温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断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接触器领域,特别涉及关断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接触器行业出现大量的接触器节电电路,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如图1,为一种常见的节电电路原理图,在关断阶段,为了让接触器迅速关断,需要快速消耗线圈的电流,但关断时,线圈能量仅能通过续流二极管进行消耗,而续流二极管上管压降较小,导致线圈能量消耗缓慢,进而使得接触器关断非常慢。传统接触器产品中,关断时间为50ms左右,而加了节电电路的接触器产品,关断时间会上升到200ms左右,即变为原来的四倍左右。在部分应用场合中,关断时间的增大会产生致命的问题,如控制电机正逆转的接触器在关断速度变慢后,接触器主触头之间拉弧时间会加长,继而导致严重威胁接触器寿命等问题的发生。
[0004]2、公开号为CN106024521B的《一种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专利,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快速关断阶段,主功率开关管TR1断开,线圈电流被二极管D1和快速关断电路(即开关管TR2)快速消耗掉,达到快速关断的效果。该电路的缺点是在关断阶段,快速关断电路的开关器件工作在放大区,接触器线圈续流时,会损耗较多的能量,一方面由于给接触器线圈去磁的电压较低,导致接触器关断时间较长,增加了节电电路在关断阶段的损耗,另一方面导致快速关断电路的开关器件的温度升高、可靠性降低。同时该方案在关断过程中,线圈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在开关管TR2上,在频繁通断的场合,开关管TR2会因过度发热而损坏,并且对于能量浪费严重。
[0005]3、公开号为CN201911066386.5的《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关断时,线圈能量回馈给输入端,利用输入电压使得线圈电流迅速下降,从而达到快速关断的效果。但是此电路有以下几个缺点:

当输入电压较低时,其快速关断效果并不好,不能实现快速关断;

当输入电压波动时,关断延时也会随之有较大波动;

当输入电容容值较小时,其输入电压纹波大,关断延时存在很大差异;

当输入电压较高时,需要使用较大的MOS管,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总结,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关断控制电路,加快接触器的关断速度,且保证在不同输入电压范围下,关断延时不会有差别,关断速度保持稳定;同时在输入电压较低时,也能够实现超快关断的功能;在同一输入电压时,可实现关断延时可调功能。另外根据电磁阀对关断控制的需求及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的相似性,本技术还可适用于电磁阀装置。
[0007]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关断控制电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关断控制电路,用于接触器,包括依次并联的非隔离DC/DC电路(101)、延时调节电路(102)和控制电路(103);
[0009]非隔离DC/DC电路(101)包括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入端用于与电磁控制装备中的整流器BD1的正极连接,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负端用于接地;
[0010]延时调节电路(102)包括电容C1、电阻R1和变阻器RP1,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正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变阻器RP1的另一端、变阻器RP1的活动接触点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0011]控制电路(103)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电容C1的一端还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管Q1漏极的相交点,开关管Q1源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管Q2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的相交点,二极管D2阳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开关管Q1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阳极和开关管Q2的源极用于接地。
[0012]优选地,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为升压BOOST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2、二极管D3、开关管Q3、电阻R2,电感L2的一端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入端,电感L2的一端还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3的阳极与开关管Q3的漏极的相交点,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该连接点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负端,二极管D3的阴极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正端。
[0013]优选地,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为降压BUCK电路,包括开关管Q3、电感L2、电容C2、二极管D3、电阻R2,开关管Q3的漏极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入端,开关管Q3的漏极还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到电感L2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的相交点,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到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该连接点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负端,二极管D3的阴极为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正端。
[0014]优选地,控制电路(103)还包括电阻R3,开关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3用于接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通过调节电阻RP1的阻值,设计电容C1的电压,灵活调节关断速度,实现关断时间可调功能;
[0017]2、通过非隔离DC/DC电路101,电容C1两端的电压升压至较大值时,可以实现超快关断;
[0018]3、在输入电压较低时本技术也能实现快速关断,且在输入电压有波动的情况下,关断速度仍可以保持在快速的水准,关断速度稳定;
[0019]4、当输入电压较高时,通过非隔离DC/DC电路101将输入电压降低至一个合适的值,保证快速关断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后级开关管的应力,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小了温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无快速关断功能的接触器节电电路原理图;
[0021]图2为现有技术带快速关断功能的接触器节电电路原理图;
[0022]图3为现有技术带快速关断功能的接触器节电电路原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关断控制电路的控制应用原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路应用原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电路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电路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电路。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关断控制电路的控制应用原理图,控制电路应用于接触器,接触器的电网L/N线通过整流器BD1的非极性两端串接进整流器BD1。
[0029]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包括依次并联的非隔离DC/DC电路101、延时调节电路102和控制电路10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断控制电路,用于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联的非隔离DC/DC电路(101)、延时调节电路(102)和控制电路(103);非隔离DC/DC电路(101)包括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入端用于与电磁控制装备中的整流器BD1的正极连接,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负端端用于接地;延时调节电路(102)包括电容C1、电阻R1和变阻器RP1,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非隔离DC/DC电路(101)的输出正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变阻器RP1的另一端、变阻器RP1的活动接触点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控制电路(103)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电容C1的一端还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管Q1漏极的相交点,开关管Q1源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管Q2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的相交点,二极管D2阳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开关管Q1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阳极和开关管Q2的源极用于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隔离DC/DC模块电源为升压BOOST电路,包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恩亮周灿荣王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