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58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感光鼓,可绕转动轴沿预定方向转动,并且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外围表面;    驱动单元;    驱动信号产生单元,产生加在驱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响应所述驱动信号使感光鼓转动;    充电单元,位于所述感光鼓对面,给所述感光鼓充电;    充电偏压施加单元,对所述充电单元施加充电偏压;    显影剂承载构件,位于所述感光鼓对面、相对所述感光鼓预先设定的转动方向,在所述充电单元更下游的位置,通过将显影剂施加在所述感光鼓的静电潜像上在所述感光鼓上形成显影图像;    转印单元,位于所述感光鼓对面、相对所述感光鼓预先设定的转动方向上,在所述充电单元更上游、所述显影承载构件更下游的位置,用来将所述感光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控制单元,用来控制所述充电偏压施加单元,通过中断从所述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施加给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信号,在所述感光鼓完全停止转动之前停止施加给所述充电单元的充电偏压,并且控制感光鼓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电势差,使得在感光鼓完全停止前,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更少量的显影剂粘在感光鼓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断电后墨粉难以粘附到空转的感光鼓上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其它的成像设备都包括一个感光鼓(静电潜像承载元件),在感光鼓的一个底部原料层上设有一个电荷产生层和一个电荷传输层。采用电晕放电或其它操作过程给感光鼓预先充电,并将感光鼓置于激光、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光源下曝光,使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通过使用墨粉或其它显影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显影图像被传递到纸张上或其它的记录介质上,并通过温度固定装置加热固定。通常,感光鼓是成圆筒状的,并可绕与纸张进给方向垂直的延伸轴旋转。驱动源通过齿轮或其它的动力传动装置将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并驱动感光鼓旋转。一个充电单元,一个使感光鼓曝光的曝光单元,一个显影单元,其通过墨粉使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和一个把显影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其设置在感光鼓的四周并与感光鼓的外圆周相正对。假如,当为了得到更加紧凑的成像设备和实现节省能源的目的而增大设置在驱动源与感光鼓之间的动力传动装置的齿轮减速比时,感光鼓上的负载就会被减小。成像后,当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的末端时,会增加感光鼓的空转。例如,假如使用带正电的墨粉,通过感光鼓的空转,电压被转印单元降低的感光鼓的表面将会到达一个啮合区域(感光鼓与显影单元的实际接触区域),这使得墨粉从显影单元移动到感光单元上。然后,粘附在感光鼓上的墨粉就会移动到与感光鼓相接触的转印单元上,那么,在下一次打印时,就会污染纸张的后测。由于允许充电单元控制空转感光鼓与显影单元之间的电压关系,因此可用充电单元连续施加偏压直至感光鼓完全停止。这就意味着感光鼓27的啮合区域有一个比显影单元更高的电压,该电压用来防止墨粉从显影单元粘附到感光鼓上,这已在专利申请号为62-201470和6-214442的日本专利中披露。上面的专利申请规定充电单元需连续充电直至感光鼓停止。这意味着感光鼓在停止前和停止瞬间是部分充电的,这会缩短感光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可以防止显影剂承载元件上的显影剂粘附到静电潜像生成元件上,同时也为了防止由于感光鼓部分充电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感光鼓、一个驱动装置、一个驱动信号发生单元、一个充电单元、一个充电偏压施加单元、一个显影剂承载构件、一个转印单元、和一个控制单元。感光鼓有一个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外围表面,并可沿着一个轴以预先设定的方向旋转。驱动信号发生单元产生一个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发送给驱动单元,驱动感光鼓响应驱动信号旋转。充电单元设置在感光鼓的正对面并给感光鼓充电。充电偏压施加单元用于给充电装置产生一个偏压。显影剂承载构件设置在感光鼓的对面,相对感光鼓预先设定的旋转方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应位于充电装置的更下游。通过把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施加到感光鼓上,显影剂承载构件就会在感光鼓上形成一个显影图象。转印单元设置在感光鼓的对面,相对预先设定的方向,转印单元位于充电装置的更上游,但位于显影剂承载元件的更下游。转印单元把感光鼓上的显影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在感光鼓完全停止之前,控制单元根据驱动信号发生单元给驱动单元发送的间断性的驱动信号,控制充电偏压施加单元终止给充电单元施加充电偏压。同时,在感光鼓完全停止之前,为了使显影剂承载构件上的显影剂粘附到感光鼓上的数量变得更少,控制单元也用于控制感光鼓与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压。附图说明图1是激光打印机1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激光打印机1的电路设计框图;图3是打印结束时成像设备各元件的时间控制表;图4是打印结束时调整成像设备各元件的时间控制表;图5是打印结束时调整成像设备各元件的时间控制表;图6是打印结束时调整成像设备各元件的时间控制表。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参考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术语“向上”,“向下”,“上部的”,“下部的”,“上面的”,“下面的”,“在下面”和类似术语将被用于整个说明书中,并假设激光打印机设置在一个确定的使用方位上。首先,根据图1讲解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1是激光打印机1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激光打印机1的横截面视图所示,激光打印机包括一个进给部分4,和一个成像部分,它们都设置在主壳体2中。进给部分4是供应纸张3。成像部分是把图像形成在每一纸张3上,和包括一个扫描单元16,一个处理盒17,和一个固定单元18。图1的右侧是激光打印机的前表面。一个纸张传送托盘46设在主壳体2顶部中心表面上并形成一个向上倾斜的凹室。来自激光打印机1的打印纸在托盘46上排放成一堆。在靠近主壳体2前上部表面的空间内容纳有一个处理盒17。上述空间与前侧面相通,因此处理盒17能够被插入。一个可向下转动的盖子54设置在主壳体2的右端面(前侧)上。在盖子54敞开的地方可以插入和取出处理盒17。在主壳体2内的后部(图1中的左侧)设有一个纸张传送通道44。纸张传送通道44成半弧形并沿着主壳体2的后面垂直向上延伸。纸张传送通道44用于传送来自一个固定单元18的纸张3,相对于设置在主壳体2后上部的纸张传送托盘46,固定单元18设置在主壳体2后下部。沿着纸张传送通道44设有一个用于输送纸张3的纸张输送辊45。进给单元4包括一个进给辊8,一个纸张供应盒6,一个压板7,一个橡胶垫9,一个传送辊11,一个纸张灰尘清除辊10,和校准辊12。进料辊8设置在主壳体2的下部。纸张供应盒6容纳成堆的纸张3,并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底部。在打印机1的正面,纸张供应盒6可沿着前到后的方向移动插入,也可以沿着后到前的方向移动而从打印机1中拔出。压板7是为了支撑成堆的纸张3并把纸张3压向进给辊8。分离垫9设置在纸张供应盒6的上部并压住进料辊8,分离垫9通过与输送纸张3的进给辊8相配合,从成堆的纸张3中一次分离出一张纸。沿着纸张3的传送方向,传送辊11设置在进给辊8的下游。纸张灰尘清除辊10压住传送辊11,并通过与传送辊11相配合,在传送纸张时,清除夹在它们之间的纸张3上的灰尘。沿着纸张3的传送方向,校准辊12设置在传送辊11的下游,用于控制输送纸张3进行打印的时间。压板7能堆叠纸张3。压板7的一端连接有一个轴7a,轴7a由纸张供应盒6的底面支撑,使压板7可上下枢轴转动。连接在压板7底面上的一个弹簧7b把远离轴7a的压板7的另一端推挤到进给辊8上。当堆叠在压板7上的纸张3增加时,压板7可克服弹簧7b的弹簧力可转动地向下移动。进给辊8和分离垫9对立设置。一个连接在分离垫9后表面的弹簧13把分离垫9挤压到进给辊8上。纸张灰尘清除辊14通过与分离垫9下游侧的进给辊8相配合,把纸张3和分离垫9摩擦所产生的纸张灰尘吸附到纸张灰尘清除辊14上。海绵14a吸取并清除纸张灰尘。纸张灰尘清除辊14未清除掉的灰尘由纸张灰尘清除辊10清除,避免灰尘进入成像部分。接下来,对双面打印单元26进行介绍。双面打印单元26设置在纸张供应盒6的上面,并包括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反向传送辊50a,50b,和50c。反向传送通道47a设置在反向传送辊50a和反向传送辊50b的后侧,反向传送通道47b设置在反向传送辊50c的前侧。反向传送通道47a从纸张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悟森田文雄佐藤史和出口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