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52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包括承载车,所述承载车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且第一旋转轴外壁一侧连接有贴合杆,所述贴合杆末端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外壁四周啮合有调节螺帽,所述贴合杆外壁下端贴合有配置块,且配置块外壁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配置块外壁下端安装有滚轮,且滚轮外壁两侧贴合有滑槽,所述承载车外壁底部两侧安装有垂直连接板,且垂直连接板外壁上端安装有连杆。该便于安装的配重块设置有十字连接块通过第一弹簧来控制垂直连接板、轮体连接板与连杆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上下运动,第一弹簧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承载车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将平行四边形结构压坏。压坏。压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


[0001]本技术涉及配重块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配重快被越来越多的装置使用,其目的是为了给装置增加重量来保护装置不会倒下,然而市面上各种的产品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007501U所公开的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配重块,其虽然实现了能够实现配重块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无需拆装器材,同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并未解决现有配重块的问题,如大型配重块的安装和移动,搬运或者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砸伤人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
[0004]市场上的配重块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人手动进行抬动,如果一不小心可能会砸伤人员,同时配重块在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复杂,安装后也缺少固定的结构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配重块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人手动进行抬动,如果一不小心可能会砸伤人员,同时配重块在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复杂,安装后也缺少固定的结构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包括承载车,所述承载车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且第一旋转轴外壁一侧连接有贴合杆,所述贴合杆末端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外壁四周啮合有调节螺帽,所述贴合杆外壁下端贴合有配置块,且配置块外壁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配置块外壁下端安装有滚轮,且滚轮外壁两侧贴合有滑槽,所述承载车外壁底部两侧安装有垂直连接板,且垂直连接板外壁上端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外壁两侧连接有第二旋转轴,且第二旋转轴外壁两侧安装有轮体连接板,所述有轮体连接板外壁另一侧中部连接有承载轮,所述垂直连接板外壁中部另一侧连接有十字连接块,且十字连接块外壁下端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十字连接块外壁末端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垂直连接板、轮体连接板与连杆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平行四边形结构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相互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承载车通过第一旋转轴与贴合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螺纹杆焊接于贴合杆的末端并与调节螺帽相互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贴合杆外壁尺寸与凹槽内壁尺寸相互配合,且滚轮外壁尺寸与滑槽内壁尺寸相互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配置块整体呈类长方体结构,且配置块外壁尺寸与承载车内壁尺寸相互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十字连接块与垂直连接板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十字连接块通
过第一弹簧与连杆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十字连接块通过第二弹簧与轮体连接板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第二弹簧外壁两侧分别与十字连接块和轮体连接板活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安装的配重块设置有承载车主要起到承载配置块的作用,贴合杆则主要起到与配置块上的凹槽贴合的作用,在配置块还没放置到承载车上时,贴合杆最好竖直方向进行摆放,当配置块被推上承载车车时,使用者可以将贴合杆顺着凹槽自然放下,这样配置块在横向的方向就无法运动,再通过调节螺帽对螺纹杆不断拧紧,起到在前后方向锁定配置块的作用,这样配置块就被完全锁定在承载车上;
[0013]垂直连接板、轮体连接板与连杆之间构成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是为了让承载轮可以让承载轮有上下活动的空间,因承载车需要承载大重量的配置块,所以承载车不能完全承载,需要在竖直方向进行一定的移动,让配置块底部的滚轮也接触地面,起到辅助配置块移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轮体连接板与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承载车与滑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承载车;2、第一旋转轴;3、贴合杆;4、螺纹杆;5、调节螺帽;6、配置块;7、凹槽;8、滚轮;9、滑槽;10、垂直连接板;11、连杆;12、第二旋转轴;13、轮体连接板;14、承载轮;15、十字连接块;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包括承载车1、第一旋转轴2、贴合杆3、螺纹杆4、调节螺帽5、配置块6、凹槽7、滚轮8、滑槽9、垂直连接板10、连杆11、第二旋转轴12、轮体连接板13、承载轮14、十字连接块15、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7,承载车1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2,且第一旋转轴2外壁一侧连接有贴合杆3,贴合杆3末端安装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外壁四周啮合有调节螺帽5,承载车1通过第一旋转轴2与贴合杆3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螺纹杆4焊接于贴合杆3的末端并与调节螺帽5相互螺纹连接,承载车1主要起到承载配置块6的作用,贴合杆3则主要起到与配置块6上的凹槽7贴合的作用,在配置块6还没放置到承载车1上时,贴合杆3最好竖直方向进行摆放,当配置块6被推上承载车1车时,使用者可以将贴合杆3顺着凹槽7自然放下,这样配置块6在横向的方向就无法运动,再通过调节螺帽5对螺纹杆4不断拧紧,起到在前后方向锁定配置块6的作用,
这样配置块6就被完全锁定在承载车1上;
[0022]贴合杆3外壁下端贴合有配置块6,且配置块6外壁上端开设有凹槽7,配置块6整体呈类长方体结构,且配置块6外壁尺寸与承载车1内壁尺寸相互配合,配置块6底部配有滚轮8,主要是为了方便配置块6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方便使用者对配置块6进行装卸,从而不再需要人手动进行抬动,增加了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度;
[0023]配置块6外壁下端安装有滚轮8,且滚轮8外壁两侧贴合有滑槽9,贴合杆3外壁尺寸与凹槽7内壁尺寸相互配合,且滚轮8外壁尺寸与滑槽9内壁尺寸相互配合,垂直连接板10、轮体连接板13与连杆11之间构成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是为了让承载轮14可以让承载轮14有上下活动的空间,因承载车1需要承载大重量的配置块6,所以承载车1不能完全承载,需要在竖直方向进行一定的移动,让配置块6底部的滚轮8也接触地面,起到辅助配置块6移动的作用;
[0024]承载车1外壁底部两侧安装有垂直连接板10,且垂直连接板10外壁上端安装有连杆11,连杆11外壁两侧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2,且第二旋转轴12外壁两侧安装有轮体连接板13,有轮体连接板13外壁另一侧中部连接有承载轮14,垂直连接板10、轮体连接板13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配重块,包括承载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2),且第一旋转轴(2)外壁一侧连接有贴合杆(3),所述贴合杆(3)末端安装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外壁四周啮合有调节螺帽(5),所述贴合杆(3)外壁下端贴合有配置块(6),且配置块(6)外壁上端开设有凹槽(7),所述配置块(6)外壁下端安装有滚轮(8),且滚轮(8)外壁两侧贴合有滑槽(9),所述承载车(1)外壁底部两侧安装有垂直连接板(10),且垂直连接板(10)外壁上端安装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外壁两侧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2),且第二旋转轴(12)外壁两侧安装有轮体连接板(13),所述有轮体连接板(13)外壁另一侧中部连接有承载轮(14),所述垂直连接板(10)外壁中部另一侧连接有十字连接块(15),且十字连接块(15)外壁下端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十字连接块(15)外壁末端安装有第二弹簧(17),所述垂直连接板(10)、轮体连接板(13)与连杆(11)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平行四边形结构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
申请(专利权)人:精科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