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34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2
提供马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在径向上与转子对置;壳体,其由树脂构成,埋入有定子;以及嵌件部件。嵌件部件具有:主体部,其埋入于壳体;以及被紧固部,其紧固有紧固部件。主体部和被紧固部由一个部件构成。被紧固部由一个部件构成。被紧固部由一个部件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简化组装工序等,开发了用树脂模制定子的马达。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对定子进行模制的树脂制的壳体的马达。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91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1的壳体具有为了安装于外部设备而紧固螺栓的孔部。在这样的马达中,为了利用螺栓得到充分的紧固力,考虑采用在壳体的内部埋入螺母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螺母由作为树脂材料的壳体保持。因此,从作为旋转部分的转子产生的振动难以从紧固部分向设备逃逸,存在马达自身容易共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驱动时的振动的马达。
[0006]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壳体,其由树脂构成,埋入有所述定子;以及嵌件部件。所述嵌件部件具有:主体部,其埋入于所述壳体;以及被紧固部,其紧固有紧固部件。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被紧固部由一个部件构成。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驱动时的振动的马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0009]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嵌件部件的立体图。
[0010]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嵌件部件的俯视图。
[0011]标号说明
[0012]1:马达;2:嵌件部件;9e:固定螺栓(紧固部件);10:转子;20:定子;30:壳体;36:进入部;40:轴承保持架部(主体部);50:螺母部(被紧固部);50a:上端面(露出端部);51:螺纹孔(被紧固孔);61:臂部(第1连结部);62:环状桥部(第2连结部);63:径向桥部(第3连结部);64:外环部(第4连结部);64M:中间位置;69:贯通孔;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参照图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或“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中心轴线J的轴向的一侧简称为“上侧”,将另一侧简称为“下侧”。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说明的方向,并不
限定马达使用时以及流通时的姿势。
[0015]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如图1中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马达1使用固定螺栓(紧固部件)9e安装在配置于马达1的上侧的外部装置9上。马达1向外部装置9传递动力。
[0016]马达1具有转子10、包围转子10的定子20、可旋转地保持转子10的上侧轴承15和下侧轴承16、保持上侧轴承15的嵌件部件2、保持下侧轴承16的下侧轴承保持架70以及壳体30。嵌件部件2埋入于壳体30中。
[0017]转子1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转子10具有沿中心轴线J延伸的轴11、转子铁芯12和转子磁铁13。
[0018]轴11在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与外部装置9的动力传递机构9d连接。轴11被上侧轴承15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在轴1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转子铁芯12。另外,在转子铁芯12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转子磁铁13。另外,多个转子磁铁13也可以埋入转子铁芯12的内部。
[0019]定子2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10。定子20在径向上与转子10对置。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1、绝缘件22和线圈29。
[0020]定子铁芯21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背部21a以及从铁芯背部2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21b。齿部21b在绕中心轴线J的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0021]线圈29经由绝缘件22安装在齿部21b上。线圈29的端部经由配置在定子20的下侧的汇流条(省略图示)从控制装置供给电力。
[0022]上侧轴承15位于定子20的上侧,下侧轴承16位于定子20的下侧。上侧轴承15支承轴11的上端部,下侧轴承16支承轴11的下端部。本实施方式的上侧轴承15以及下侧轴承16是球轴承。然而,上侧轴承15和下侧轴承16可以是滚针轴承等其他种类的轴承。
[0023]下侧轴承保持架70保持下侧轴承16。下侧轴承保持架70位于定子20的下侧。下侧轴承保持架70为树脂制。下侧轴承保持架70从轴向观察为圆板状。下侧轴承保持架70在外缘部固定于壳体30。
[0024]壳体30由树脂材料构成。在本说明书中,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例如由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这样的纤维材料强化后的复合材料。即,壳体30也可以是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0025]定子20和嵌件部件2埋入壳体30中。由此,壳体30保持定子20以及嵌件部件2。壳体30通过在将定子20和嵌件部件2保持在模具内的状态下进行嵌件成型而制造。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壳体30中埋入定子20以及嵌件部件2,因此能够简化各部件的组装工序。
[0026]壳体30具有从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部32a。环状部32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环状部32a安装在外部装置9上而承担马达1的密封功能的一部分。
[0027]外部装置9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的保持筒部9a。保持筒部9a从径向外侧包围环状部32a。在保持筒部9a的内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9b。在凹槽9b中收纳有密封部件9c。密封部件9c在凹槽9b的底面与环状部32a的外周面之间被压缩。密封部件9c抑制水分浸入保持筒部9a的内侧。
[0028]嵌件部件2位于定子20的上侧。嵌件部件2由铝合金构成。另外,嵌件部件2通过压铸法制造。
[0029]图2是嵌件部件2的立体图。图3是嵌件部件2的俯视图。
[0030]如图2所示,嵌件部件2具有轴承保持架部(主体部)40、多个螺母部(被紧固部)50、多个臂部(第1连结部)61、环状桥部(第2连结部)62、多个径向桥部(第3连结部)63、外环部(第4连结部)64。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部50、臂部61以及径向桥部63分别在嵌件部件2上设置有三个。
[0031]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部40埋入壳体30中。轴承保持部40保持上侧轴承15。轴承保持架部40位于嵌件部件2的中央。
[0032]轴承保持架部40具有保持架筒部(筒状部)41和从保持架筒部41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上板部42。保持架筒部4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保持架筒部4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上侧轴承15。上板部42覆盖上侧轴承15的外圈的上侧。在上板部42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中央孔42a。轴11通过中央孔42a。
[0033]多个螺母部50沿着周向排列配置。螺母部50是沿着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中心线J2延伸的柱状。螺母部50埋入壳体30中。螺母部50的中心线J2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J平行。
[0034]螺母部50的上端面50a从壳体30露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壳体,其由树脂构成,埋入有所述定子;以及嵌件部件,所述嵌件部件具有:主体部,其埋入于所述壳体;以及被紧固部,其紧固有紧固部件,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被紧固部由一个部件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多个所述被紧固部沿周向排列配置,所述嵌件部件具有多个第1连结部,该多个第1连结部从所述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被紧固部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嵌件部件具有将多个所述被紧固部相互连结的第4连结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4连结部的轴向尺寸在一对所述被紧固部之间随着远离所述被紧固部而变小,在中间位置最小。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4连结部的径向尺寸在一对所述被紧固部之间随着远离所述被紧固部而变小,在中间位置最小。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4连结部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嵌件部件具有第2连结部,该第2连结部绕所述中心轴线呈环状延伸并且与所述第1连结部交叉连接。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裕也藤原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