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油墨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27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油墨桶,包括油墨桶体,油墨桶体设有油墨容腔和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处于油墨容腔的外面,所述恒温油墨桶还包括恒温控制箱、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夹层空间、恒温控制箱和循环泵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恒温控制箱的进液口与夹层空间的出液口连通,恒温控制箱的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夹层空间的进液口连通;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并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箱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这种恒温油墨桶能保持油墨的温度,使油墨温度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印刷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油墨桶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特别涉及恒温油墨桶。

技术介绍

[0002]凹版印刷是凹印版辊浸入油墨槽内(或者供墨辊浸入油墨槽内,并由供墨辊将油墨传递到凹印版辊上),凹印版辊经过刮刀装置把空白部分油墨刮掉,版辊图文部分网穴储存了油墨,在橡胶压辊一定压力下,油墨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文,再经过烘箱进行干燥固化,完成印刷过程。在印刷过程中,版辊网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印刷油墨会随着印刷时间的长短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油墨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油墨粘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如花版、脏版、拉线等印刷质量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油墨桶,这种恒温油墨桶能保持油墨的温度,使油墨温度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印刷质量。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恒温油墨桶,包括油墨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桶体设有油墨容腔和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处于油墨容腔的外面,所述恒温油墨桶还包括恒温控制箱、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夹层空间、恒温控制箱和循环泵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恒温控制箱的进液口与夹层空间的出液口连通,恒温控制箱的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夹层空间的进液口连通;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并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箱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0006]上述夹层空间可由设于油墨桶体侧壁中的夹层腔体构成,也可由设于油墨桶体侧壁中的夹层腔体以及设于油墨桶体底部的夹层腔体构成。/>[0007]上述恒温油墨桶使用时,在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加入油墨,温度传感器处于油墨中,恒温控制箱中设有导热液体,导热液体自恒温控制箱的出液口经过循环泵的输送由夹层空间的进液口进行夹层空间中,并在流动到夹层空间的出液口后重新回流至恒温控制箱中,形成循环;油墨在使用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对油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恒温控制箱,恒温控制箱中预设有设定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油墨中的温度下降,并且低于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箱对由夹层空间出液口回流的导热液体进行加热,使导热液体的温度升高,使加热后的导热液体能够在夹层空间中对处于油墨容腔的油墨进行加热,从而使油墨温度重新回升至所需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油墨中的温度上升,并高于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箱对由夹层空间出液口回流的导热液体进行冷却,使导热液体的温度降低,使冷却后的导热液体能够在夹层空间中对处于油墨容腔的油墨进行冷却,从而使油墨温度重新下降至所需温度。通过这种设置,处于油墨桶体油墨容腔中的油墨能够时刻与处于夹层空间内的导热液体进行热量交换,由于恒温控制箱能够根据油墨的实时温度对导热液体进行加热或冷却,从而使油墨能够时刻保持在适合印刷工作的温
度,保证印刷质量。
[0008]优选方案中,所述恒温油墨桶还包括粘度控制装置,粘度控制装置包括溶剂桶、溶剂导管、粘度传感器和粘度控制系统,溶剂桶设有溶剂出口,溶剂导管的一端与溶剂出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溶剂导管上设有阀门;粘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粘度控制系统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阀门信号输入端与粘度控制系统相应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粘度传感器可以对油墨实时进行粘度检测,并将粘度信号发送至粘度控制系统,粘度控制系统中预设有设定粘度,当油墨粘度变大时,粘度控制系统控制阀门打开,使溶剂桶中的溶剂经过溶剂导管输送到油墨中,直至油墨粘度与预设粘度相同,粘度控制系统控制阀门重新关闭。通过设置粘度控制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油墨因溶剂挥发而导致粘度变化的问题,保证印刷质量。
[0009]优选方案中,所述恒温控制箱包括供液箱、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和恒温控制电路,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蒸发器和加热装置均处于供液箱中,恒温控制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在供液箱上;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电路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恒温控制电路相应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供液箱内充满导热液体,蒸发器浸入导热液体中,当需要对导热液体进行冷却时,恒温控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使冷却装置运行,蒸发器吸收供液箱内导热液体的热量,对供液箱内导热液体进行冷却;当需要对导热液体进行加热时,恒温控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使加热装置运行,加热装置能对供液箱内的导热液体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可采用电加热器。
[0010]优选方案中,所述油墨桶体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处于夹层空间的外面。保温层能够避免导热液体的热量向外界散发。
[0011]上述粘度控制系统和恒温控制电路一般采用单片机、微处理器、PLC控制器等。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恒温油墨桶通过在夹层空间中输入导热液体,使导热液体与油墨进行热量交换,并且能够根据油墨的实时温度调节导热液体的温度,从而使恒温油墨桶中的油墨温度保持稳定,使得提供给凹印版辊的油墨温度较为稳定,保证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恒温油墨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粘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恒温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7]如图1-3所示的一种恒温油墨桶,包括油墨桶体1、恒温控制箱2、循环泵3、温度传感器4和粘度控制装置5,油墨桶体1设有油墨容腔101、夹层空间102和保温层103,夹层空间102处于油墨容腔101的外面,保温层103处于夹层空间102的外面,夹层空间102、恒温控制箱2和循环泵3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恒温控制箱2的进液口与夹层空间102的出液口连通,恒温控制箱2的出液口与循环泵3的进液口连通,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夹层空间102的进
液口连通;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油墨桶体1的油墨容腔101中,并且温度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箱2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粘度控制装置5包括溶剂桶501、溶剂导管502、粘度传感器503和粘度控制系统504,溶剂桶501设有溶剂出口,溶剂导管502的一端与溶剂出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油墨桶体1的油墨容腔101中,溶剂导管502上设有阀门5021;粘度传感器503的信号输出端与粘度控制系统504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阀门5021信号输入端与粘度控制系统504相应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0018]上述夹层空间102由设于油墨桶体1侧壁中的夹层腔体构成。
[0019]上述恒温油墨桶使用时,在油墨桶体1的油墨容腔101中加入油墨,温度传感器4处于油墨中,恒温控制箱2中设有导热液体,导热液体自恒温控制箱2的出液口经过循环泵3的输送由夹层空间102的进液口进行夹层空间102中,并在流动到夹层空间102的出液口后重新回流至恒温控制箱2中,形成循环;油墨在使用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4对油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恒温控制箱2,恒温控制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恒温油墨桶,包括油墨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桶体设有油墨容腔和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处于油墨容腔的外面,所述恒温油墨桶还包括恒温控制箱、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夹层空间、恒温控制箱和循环泵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恒温控制箱的进液口与夹层空间的出液口连通,恒温控制箱的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夹层空间的进液口连通;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并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箱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油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油墨桶还包括粘度控制装置,粘度控制装置包括溶剂桶、溶剂导管、粘度传感器和粘度控制系统,溶剂桶设有溶剂出口,溶剂导管的一端与溶剂出口连通、另一端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纯胡付宜王培学辛从云方小国曾伟群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