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有机颜料的液体调色剂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16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电子记录调色剂组合物,其含有贝壳杉脂丁醇值低于约30mL的液体载体;以及分散于液体载体中的大量调色剂颗粒。该调色剂颗粒含有聚合物粘合剂和颜料,所述颜料含有第一离子染料组分,其与第二离子染料组分以预定比率离子配合,形成表现出预定颜色的离子配合的着色剂化合物。该着色剂化合物的分子量小于约5000道尔顿并且基本上不含与着色剂化合物非共价键合的金属。还提供了含有颜料的调色剂,所述颜料含有第一离子染料组分和第二离子染料组分,这两种组分配合形成在着色组合物中一起表现出预定颜色的离子配合的化合物。并披露了制备和使用这些调色剂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色剂(toner)。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离子配合的染料组分(ionically complexed dye component)的液体调色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子照相和静电印刷工艺(统称为电子记录工艺(electrographicprocess))中,利用调色剂分别在光感受元件或电介质元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在静电印刷中,通常通过以下步骤形成潜像(1)用静电记录笔或其类似物将电荷图像置于电介质元件(通常为接受基底)上的选择区域内以形成电荷图像,(2)将调色剂涂覆于电荷图像上,以及(3)定影该调色的图像。在美国专利5262259中描述了这类方法的一个例子。在电子照相印刷(也称为静电印刷)中,电子照相技术用来在诸如纸、膜等的最终图像受体上产生图像。电子照相技术被用于广泛的设备中,包括影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一般涉及在最终的永久性图像受体上生成电子照相图像的过程中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感光的、临时图像受体,即光受器(photoreceptor)。代表性的电子照相过程包括在受体上产生图像的一系列步骤,包括带电、曝光、显影、转印、熔合(fusing)、清理和擦除。在带电步骤中,一般使用电晕或充电辊使光受器覆盖有所需极性的电荷,即负电荷或正电荷。在曝光步骤中,以相应于在最终图像受体上形成所需图像的成影像方式,通过对光受器的带电表面进行选择性地放电,光学系统,通常是激光扫描器或二极管阵列,形成了潜像。在显影步骤中,通常使适当极性的调色剂颗粒与光受器上的潜像接触,一般使用显影剂电偏置(electrically-biased)至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电势。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调色剂颗粒迁移至光受器并选择性地粘附到潜像上,从而在光受器上形成调色的图像。在转印步骤中,将调色的图像从光受器上转印到所需的最终图像受体上;有时使用中间转印元件,以在后续调色图像的转印中,进行从光受器向最终图像受体的调色图像的转移。在熔合步骤中,加热最终图像受体上的调色图像以使调色剂颗粒软化或熔化,从而将调色剂图像熔合到最终受体上。可选择的熔合方法还包括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在高压下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到最终受体上。在清理步骤中,去除剩余在光受器上的残留调色剂。最后,在擦除步骤中,通过曝露在特殊波长波段的光线下,将光受器电荷降低到基本均匀的低值,从而除去原始潜像的残余物并使光受器为下次图像循环作好准备。商业上广泛使用的两种调色剂是液体调色剂和干调色剂。术语“干”并不意味着干调色剂完全不含任何液体成分,但意味着调色剂颗粒不含有任何显著量的溶剂,如通常少于10wt%溶剂(一般就溶剂含量而言,干调色剂干到合理实用的程度就称为干),并能带上摩擦电荷。这使得干调色剂颗粒区别于液体调色剂颗粒。典型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通常包括悬浮或分散于液体载体内的调色剂颗粒。为避免使静电潜像放电,液体载体通常是不导电的分散剂。通常在液体载体(或载液)中,将液体调色剂颗粒溶剂化到一定程度,一般是在50wt%浓度以上的低极性、低介电常数、基本上非水性的载液中。一般使用在载体溶剂中离解、但在液体载体中溶剂化和/或分散时不会携带摩擦电荷的极性基团对液体调色剂颗粒进行化学带电。液体调色剂颗粒也一般比干调色剂颗粒小。由于液体调色剂的颗粒尺寸小,为约5微米到次微米的范围,所以它们能产生非常高分辨率的调色图像。用于液体调色剂组合物的典型调色剂颗粒通常含有视觉增强添加剂(visual enhancement additive)(例如,着色的颜料颗粒)和聚合物粘合剂。聚合物粘合剂满足在电子照相工艺之中和之后的功能。在可加工性能方面,粘合剂的性能影响调色剂颗粒的带电和电荷稳定性、流动和熔合特性。这些特性对于在显影、转印和熔合中获得良好的性能非常重要。图像在最终受体上形成后,粘合剂的本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熔体粘度、分子量)和熔合条件(如温度、压力和熔合器构造)影响图像的耐久性(如耐粘连和耐擦性能)、图像对受体的粘合力、光泽等。以前用于调色剂的典型的着色颜料颗粒通常以染料、颜料和色淀这三种类型为特征。染料在韦氏字典(Webster’s)中被定义为“通常用来染色或着色,如织物或毛发的可溶物质”。同样地,韦氏字典定义颜料为“干性着色物质(特别是与液体混合以制备涂料等的不溶性粉末)”。色淀被定义为“通常以沉淀的方式将某种着色物质和金属氧化物或难以还原的金属氧化物(earth),尤其是和氢氧化铝结合起来形成的颜料;如茜草红色淀、佛伦汀色淀、黄色色淀等”。制备色淀颜料的常规方法是将可溶性有机染料沉淀到不溶的、无机的、吸附的基底上。颜料是通过将可溶性试剂如明矾加入到包含染料和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其它化合物如碳酸钠或碳酸钾的含水溶液中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已经寻求永固颜料(permanent pigment)以在各种应用中提供持久的颜色。例如,Oliver等人的美国专利4576649披露了通过在选择的胺增色剂(amine color enhancing agent)存在下,用络合杂多酸(complex heteropoly acid)从含水溶液沉淀的方法,从选择的阳离子染料制备永固颜料。这些颜料据称有利于配制高质量的石版油墨(lithographic ink)。含有结合染料(bound dye)的着色剂已经被掺入到用于静电照相印刷和复印工艺的调色剂中。例如,Smith等人的美国专利5434030披露了调色剂组合物,其包括树脂、电荷增强添加剂、离子束缚聚合物(ion bindingpolymer)、以及至少一种与离子束缚聚合物配合的离子染料。该离子染料是与电荷增强添加剂不同的组分,其能稳定和分散在调色剂组合物中。Berenguer等人的美国专利5766269描述了阳离子染料,其含有至少一个季铵基或质子化的或可质子化的叔胺基以及至少一个发色基团,其中发色基团是任选地(预)还原的硫化染料的基团,它的前体包含碱性的仲胺基的阳离子基团。这些染料据称能和阴离子抑溶剂(desolubilizer)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染料。抑溶剂的例子包括其它例子中的阴离子染料。参见第15栏第37-50行。Yoon的美国专利6001524披露了用于彩色电子照相成像的调色剂颗粒。该颗粒基于基本上非晶态的聚酯,所述聚酯含有能和着色试剂反应形成染色的聚酯颗粒的官能团,该聚酯颗粒可在进一步处理后掺入到调色剂组合物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电子记录调色剂组合物,其含有贝壳杉脂丁醇值(Kauri-Butanol number)低于约30mL的液体载体以及分散于液体载体中的大量调色剂颗粒。调色剂颗粒含有聚合物粘合剂和有机颜料,所述有机颜料含有第一离子染料组分,其与第二离子染料组分以预定比率离子配合,形成表现出预定颜色的离子配合的着色剂化合物(colorant compound)。该颜料的分子量小于约5000道尔顿并且基本上不含与着色剂化合物非共价键合的金属。该有机颜料不溶于液体载体和水中。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调色剂,其中所述颜料为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离子染料组分,离子染料组分以预定比率离子配合,形成在着色组合物(colorant composition)中一起表现出预定颜色的离子配合的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电子记录调色剂组合物,其含有:a)贝壳杉脂丁醇值低于约30mL的液体载体;以及b)分散于液体载体中的大量调色剂颗粒,其中该调色剂颗粒含有i)聚合物粘合剂;以及ii)颜料,所述颜料含有第一离子染料组分, 其与第二离子染料组分以预定比率离子配合,形成表现出预定颜色的离子配合的着色剂化合物,该着色剂化合物的分子量小于约5000道尔顿并且基本上不含与着色剂化合物非共价键合的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伦纳德J斯特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