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13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防止谷物杆向处理齿或支撑部的缠绕,并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在旋转轴(30)与支撑部(72)的径向之间设置架设于第一板(42)与第二板(61)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鼓状物(50),在旋转轴(30)的轴心观察时,使支撑部(72)连结于侧板(59)的外周部,侧板(59)位于比从第一板(42)和第二板(61)的旋转轴(30)与鼓状物(50)的侧板(59)正交的第一假想线(L1)更靠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经由支撑部(72)相对于侧板(59)垂直地设置处理齿(71)。板(59)垂直地设置处理齿(71)。板(59)垂直地设置处理齿(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粒装置的处理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粒装置的处理筒。

技术介绍

[0002]以往,脱粒装置的处理筒提出了如下技术:在与固定于旋转轴的多个多边形状的板的径向正交的各边架设具备多个处理齿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撑部,相对于支撑部垂直地竖立设置多个处理齿,在边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固定支撑部并使多个处理齿具有预定的后退角(专利文献1)。
[0003]另外,提出了如下技术:在沿前后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连结于旋转轴的多个圆形状的板的外周部,架设具备多个处理齿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撑部,使多个处理齿具有预定的后退角地竖立设置于支撑部(专利文献2)。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37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87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支撑部设于板的边的外周部,因此较多的谷物杆缠绕在支撑部,需要频繁地停止脱粒装置来去除缠绕在支撑部的谷物杆,从而存在无法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的问题。
[0010]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固定于支撑部的前部的处理齿的磨损进展到预定以上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为新的旋转体,从而有运行成本恶化的担忧。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谷物杆向处理齿或支撑部的缠绕,并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以下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在固定于支撑部的前部的处理齿的磨损进展到预定以上的情况下,使支撑部的前后方向相反地安装来将运行成本抑制得较低。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如下。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如下。
[0016]即,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脱粒装置的处理筒,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0、设于该旋转轴30的前部的圆形状的第一板42、设于上述旋转轴30的后部的圆形状的第二板61、以及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和上述第二板61的具有多个处理齿71的支撑部72形成,上述脱粒装置的处理筒的特征在于,
[0017]在上述旋转轴30与上述支撑部72的径向之间设置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与上述第
二板61且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多个侧板59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多边形状的鼓状物50,从上述旋转轴30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使上述支撑部72的中心位于比通过上述旋转轴30且与上述侧板59正交的第一假想线L1更靠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配置在上述侧板59的外周部,以相对于上述侧板59大致垂直的姿势设置上述处理齿71。
[0018]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
[0019]在上述旋转轴30的轴心观察时,将上述支撑部72设置在比将上述侧板59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长得到的第二假想线L4更靠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0020]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
[0021]上述支撑部72由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圆筒状的管形成,将上述处理齿71连结于支撑部72的径向的外周部和内周部。
[0022]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
[0023]在上述支撑部72的前部设置将上述支撑部72连结于第一板42的前撑件73,在上述支撑部72的后部设置将上述支撑部72连结于第二板61的后撑件74,使上述支撑部72的内周部沉入形成于前撑件73和后撑件74的外周部的半圆弧状的开口部。
[0024]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
[0025]在上述旋转轴30中的第一板42与第二板61的中间部,连结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固定部80,上述鼓状物50由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和上述固定部80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前鼓状物51、以及架设于上述固定部80和上述第二板61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后鼓状物55形成,在上述支撑部7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置将上述支撑部72连结于固定部80的中间撑件75,做成将中间撑件75从径向的外侧连结于上述固定部80的结构。
[0026]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
[0027]相对于上述支撑部72垂直、而且以上述支撑部7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为中心而在前后方向上对称地竖立设置上述处理齿71。
[002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9]根据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旋转轴30与支撑部72的径向之间设置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与第二板61且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多个侧板59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多边形状的鼓状物50,从上述旋转轴30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上述支撑部72位于比通过旋转轴30且与对应于该支撑部72的上述侧板59正交的第一假想线L1更靠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配置在上述侧板59的外周部,以相对于上述侧板59垂直的姿势设置上述处理齿71,因此能够使处理齿71具有预定的后退角,能够抑制谷物杆缠绕在处理齿71上,能够沿鼓状物50的侧板59向后方搬运谷物杆而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
[0030]根据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外,由于在旋转轴30与支撑部72的径向之间设置架设于第一板42和第二板61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鼓状物50,在旋转轴30的轴心观察时,将支撑部72设置在比将侧板59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长得到的第二假想线L4更靠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因此能够抑制谷物杆缠绕在支撑部72上,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
[0031]根据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或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外,由于支撑部72由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圆筒状的管形成,将处理齿71连结于支撑部72的径向的外周部和内周
部,因此处理齿71牢固地固定于支撑部72,能够防止处理齿71的脱落和变形。
[0032]根据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外,由于在支撑部72的前部设置将支撑部72连结于第一板42的前撑件73,在支撑部72的后部设置将支撑部72连结于第二板61的后撑件74,使支撑部72的内周部沉入形成于前撑件73和后撑件74的外周部的半圆弧状的开口部,因此能够抑制谷物杆缠绕在支撑部72上,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
[0033]根据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外,由于在旋转轴30中的第一板42与第二板61的中间部连结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固定部80,鼓状物50由架设于第一板42和固定部80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前鼓状物51、以及架设于固定部80和第二板61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六边形状的后鼓状物55形成,在支撑部7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置将支撑部72连结于固定部80的中间撑件75,做成将中间撑件75从径向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粒装置的处理筒,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0)、设于该旋转轴(30)的前部的圆形状的第一板(42)、设于上述旋转轴(30)的后部的圆形状的第二板(61)、以及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和上述第二板(61)的具有多个处理齿(71)的支撑部(72)形成,上述脱粒装置的处理筒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30)与上述支撑部(72)的径向之间设置架设于上述第一板(42)与上述第二板(61)且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多个侧板(59)的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多边形状的鼓状物(50),从上述旋转轴(30)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使上述支撑部(72)的中心位于比通过上述旋转轴(30)且与上述侧板(59)正交的第一假想线(L1)更靠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配置在上述侧板(59)的外周部,以相对于上述侧板(59)大致垂直的姿势设置上述处理齿(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30)的轴心观察时,将上述支撑部(72)设置在比将上述侧板(59)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长得到的第二假想线(L4)更靠旋转方向的上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72)由左右方向的纵剖面为圆筒状的管形成,将上述处理齿(71)连结于支撑部(72)的径向的外周部和内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宽树二神伸中井正司张栋泽村亮田上和成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