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681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车间废水管接集水池,集水池经泵接调节池,调节池还接有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调节池内设温度传感器,调节池经泵接第一ABR池,第一ABR池经泵接第一SBR池,第一SBR池经泵接第一中间池,第一中间池经泵接第二A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S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中间池,第二中间池经泵接混凝沉淀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污泥浓缩池均接有带排泥泵的排泥管,排泥管接至污泥浓缩池。其结构简单,能快速、稳定、高效进行废水处理。高效进行废水处理。高效进行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酒精化工生产中,酒精废水具有COD 高、SS 含量多、酸性强、水量大的污染特点,属于高浓度农产品加工有机废水,对酒精废水的处理一般采取厌氧+好氧的方式,但直接将废水进行处理,其废水中的高SS 很敏感,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稳定、高效进行废水处理的系统。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污泥浓缩池、混凝沉淀池,车间废水管接集水池,集水池经泵接调节池,调节池还接有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调节池内设温度传感器,调节池经泵接第一ABR池,第一ABR池经泵接第一SBR池,第一SBR池经泵接第一中间池,第一中间池经泵接第二A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S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中间池,第二中间池经泵接混凝沉淀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污泥浓缩池均接有带排泥泵的排泥管,排泥管接至污泥浓缩池。
[0005]进一步地,第一、二ABR池均包括两个以上串接的ABR池体,第一ABR池体底部设置外接进水的布水管,第一ABR池体中部设置载体层,第一ABR池体上部经溢流管接后一ABR池体上部,后一ABR池体中部设置载体层,后一ABR池体池体底部设置水管接该ABR池后的SBR池上部或接其后部ABR池体内底部的布水管;ABR池体底部多点外接排泥管。
[0006]进一步地,ABR池体还包括设置于高出其内底面的承托板,承托板上蒙设大孔径尼龙网,尼龙网和/或承托板上支撑布水管。
[0007]进一步地,第一、二SBR池均包括两个以上并联设置的SBR池体,SBR池体内设微孔曝气器、滗水器、液位计,SBR池体中部或中下部外接排泥管,任一ABR池经泵通过切换阀切换连接两个以上SBR池体,两个以上SBR池体通过切换阀经泵接其后的中间池。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为多个并联设置的调节池体,每个调节池体内均设温度传感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浓缩池经泵接叠螺污泥脱水机,叠螺污泥脱水机排水接至第一SBR池。
[0010]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调节池和第一、二ABR池、第一、二SBR池、第一、二中间池、混凝沉淀池排气接焚烧炉。
[0011]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池上设有加药盒。
[0012]本系统生产车间废水管收集进入集水池,集水池的作用是汇集、储存和均衡废水的水质水量。集水池废水送入调节池,与去除SS后的酒精废水厌氧一级出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内曝气搅拌,以达到均质均量、pH调节;液位测量及显示系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以
满足生化处理的需要。
[0013]调节池废水进入第一ABR池,通过两个以上的ABR池体升流反应式,废水通过底部的布水管布水后以升流的方式通过池内中部多层载体层,水力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废水进入后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一个载体层,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废水的流动作用,池中的废水上下进行运行,由于载体层的阻挡作用和污泥的自身沉降性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被截留在池内。池底设置承托板,上覆尼龙网;每个池设多根溢流管对下一池体输送、以及多根排泥管多点排泥。载体层疏通混合均匀以及及时的排走厌氧处理产生的气体,提高传质速率。废水在第一ABR池中与生长在载体上的菌体接触,水解菌首先将废水中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紧接着酸化菌将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酸化为乙酸等低级脂肪酸,然后产碱杆菌利用废水中的H+为电子受体将低级脂肪酸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水解酸化。同时,在EMO菌群的作用下,在厌氧阶段发生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硝化等生物反应,从而实现高氨氮废水的生物脱除。
[0014]第一ABR池废水流入第一SBR池。第一SBR池采用多个池体并联的方式,切换运行,边进水边曝气后排入中间池。废水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排水进入第一中间池。SBR池体内设有微孔曝气器曝气、滗水器排水、排泥管多点排泥、液位测量。
[0015]第一、二ABR池,第一、二SBR池要进行排泥,通过排泥管排出,以利于排出污泥,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
[0016]中间水池出水经泵提升计量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水的同时加混凝剂,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等,混凝沉淀池连续进水,混凝池和沉淀池底部连通,经过混凝后的废水从混凝池底部进入沉淀池,沉淀池设计为竖流沉淀池。废水经过沉淀,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污泥及其他颗粒杂质沉降到池底部,经过一段时间污泥累积后可通过排泥操作排出。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原有污水处理系统,脱氮除磷后达标排放。
[0017]废水在混凝沉淀池停留,混凝后的废水经过沉淀,上清液进入原有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用污泥泵通过污泥管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0018]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泵进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污泥通过叠螺污泥脱水机脱水,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废水进入第一SBR池再次处理,湿泥外运到市政污泥处理场处理。集水池、调节池和ABR池产生的气体进入燃气锅炉燃烧,SBR池、中间池和混凝沉淀池加密闭罩,气体引到燃气锅炉的鼓风机的进口。
[0019]本系统采用多级多室串接处理的ABR池、多室并联选择切换备用的SBR池,对混合车间废水、去除SS后的酒精废水厌氧一级出水混合调节后处理,并排泥处理,具有快速、稳定、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第一ABR池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第一SBR池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车间废水管1、集水池2、调节池3、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4、温度传感器5、第一ABR池6、第一ABR池体61、第二ABR池体62、承托板63、布水管64、载体层65、溢流管66、
ABR池出管67、ABR池排泥管68、ABR池排泥泵69、第一SBR池7、第一SBR池体71、第二SBR池体72、液位计73、微孔曝气器74、滗水器75、SBR池排泥管76、SBR池排泥泵77、SBR池切换阀78、第一中间池8、第二ABR池9、第二SBR池10、第二中间池11、混凝沉淀池12、污泥浓缩池13、叠螺污泥脱水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3所示: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车间废水管1、集水池2、调节池3、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4、温度传感器5、第一ABR池6、第一SBR池7、第一中间池8、第二ABR池9、第二SBR池10、第二中间池11、混凝沉淀池12、污泥浓缩池13、叠螺污泥脱水机14。
[0026]车间废水管1接集水池2,集水池2经泵接调节池3,调节池还接有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污泥浓缩池、混凝沉淀池,车间废水管接集水池,集水池经泵接调节池,调节池还接有去除SS酒精废水厌氧出水管,调节池内设温度传感器,调节池经泵接第一ABR池,第一ABR池经泵接第一SBR池,第一SBR池经泵接第一中间池,第一中间池经泵接第二A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SBR池,第二ABR池经泵接第二中间池,第二中间池经泵接混凝沉淀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污泥浓缩池均接有带排泥泵的排泥管,排泥管接至污泥浓缩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ABR池均包括两个以上串接的ABR池体,第一ABR池体底部设置外接进水的布水管,第一ABR池体中部设置载体层,第一ABR池体上部经溢流管接后一ABR池体上部,后一ABR池体中部设置载体层,后一ABR池体池体底部设置水管接该ABR池后的SBR池上部或接其后部ABR池体内底部的布水管;ABR池体底部多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劲富许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