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散热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10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20:08
一种防尘散热电源,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外壳上壁上的堵塞板、握持块,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堵塞板收容于第一通孔内,握持块的下端与堵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堵塞板的设置,可以对外壳内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防止外部灰尘杂质进入到外壳内,防尘效果好,并且可以方便的经过第一通孔将电源本体取放,操作简单;同时在活塞背离电源本体的一侧存储有冷却液或者水,且导热板与导热框直接与电源本体接触,有利于快速的吸收电源本体的热量,将其传递至冷却液或者水中,对电源本体的吸热效果好;并且导热框的设置使其与电源本体接触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对电源本体吸热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对电源本体吸热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对电源本体吸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散热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尘散热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不仅影响电源放电的效率,而且温度较高且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源自燃,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电源进行散热。现有对电源外设置专门的散热结构,现有的散热结构主要通过风扇、散热片等方式,该种散热方式散热的效率低,不能满足电源实际使用时散热的需求。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防尘散热电源。
[0005]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尘散热电源,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所述防尘散热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左右侧面上的堵塞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吸热结构,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壁上的堵塞板、设置于所述堵塞板上的握持块,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堵塞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握持块的下端与所述堵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堵塞结构包括旋转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连接杆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与外壳侧面之间的密封环。
[0008]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板正对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密封环的轴向一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顶靠在所述密封环轴向的另一端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防尘散热电源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源本体。
[0011]优选地,所述吸热结构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本体的左右两侧。
[0012]优选地,所述吸热结构包括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上的导热板、设置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电源本体一侧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电源本体一侧的导热框。
[0013]优选地,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外壳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活塞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方孔,所述导热板收容于所述方孔内且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本体的端面顶靠在所述导热板上。
[0014]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框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导热框的一端面与所述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本体的端部收容于所述导热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0015]优选地,所述吸热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电源本体一侧的冷却液或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由于堵塞板的设置,可以对外壳内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防止外部灰尘杂质进入到外壳内,防尘效果好,并且可以方便的经过第一通孔将电源本体取放,操作简单;同时在活塞背离电源本体的一侧存储有冷却液或者水,且导热板与导热框直接与电源本体接触,有利于快速的吸收电源本体的热量,将其传递至冷却液或者水中,对电源本体的吸热效果好;并且导热框的设置使其与电源本体接触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对电源本体吸热的效率;并且弹簧的设置使得导热板紧密的顶靠在电源本体的端面上,有利于导热板对电源本体进行吸热;所述活塞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却液或水流入到活塞之间的空间内与电源本体接触,密封效果好;并且可以晃动外壳,使得冷却液或水在外壳内流动,有利于热量在冷却液或水中均匀分布,提高冷却液或水对热量吸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的沿B-B

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技术防尘散热电源包括电源本体4、设置于所述电源本体4左右两侧的吸热结构3、收容所述电源本体4的外壳结构1、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4左右侧面上的堵塞结构2。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壳结构1包括外壳11、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上壁上的堵塞板12、设置于所述堵塞板12上的握持块13。所述外壳1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上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可以为圆形,亦可以为方形,所述第二通孔112为圆形,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贯穿所述外壳11的内外表面。所述堵塞板1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所述堵塞板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以便堵住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堵塞板12可以向上拔出。所述握持块13可以为圆柱体,亦可以为长方体,所述握持块13的下表面与所述堵塞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将其向上拔出。
[0024]所述外壳结构1的设置可以用于收容电源本体4,并且可以集中对电源本体1进行冷却降温处理,降低电源本体1运行时的温度,保证电源本体1稳定的运行,且安全性高;同时堵塞板12堵塞所述第一通孔111,从而可以对电源本体4起到保护作用,外部灰尘亦不会进入到外壳11内,防尘效果显著。
[0025]如图1及图2所述,所述堵塞结构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左右壁上,所述堵塞结构2包括旋转板21、设置于所述旋转板21上的连接杆22、设置于所述旋转板21与外壳11侧面之间的密封环23。所述旋转板21呈圆柱体,所述旋转板21与所述外壳11的侧面平行,所述旋转板21正对所述第二通孔112。所述连接杆22呈圆柱体,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
与所述旋转板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通孔112内且与所述外壳11螺纹连接,以便将旋转板21固定在所述外壳11的侧壁上。所述密封环23呈圆环状,所述密封环23处于旋转板21与所述外壳11的侧壁之间,所述密封环23的一轴向端面与所述外壳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21顶靠在所述密封环23另一轴向端面上,从而可以起到显著的密封作用。
[0026]所述堵塞结构2的设置可以将外壳11左右侧壁上的第二通孔112堵塞住,以便防止外壳11内部的冷却液或者水经过第二通孔112排出,并且可以从第二通孔112输入相应的冷却液或水,以便实现对电源本体4有效的冷却处理,操作简单,使用便利。
[0027]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吸热结构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本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吸热结构3包括活塞31、设置于所述活塞31上的导热板32、设置于所述活塞31背离所述电源本体4一侧的弹簧33、设置于所述活塞31靠近电源本体4一侧的导热框34。所述活塞31收容于所述外壳1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活塞31可以在所述外壳11内左右移动,所述活塞3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方孔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散热电源,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散热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左右侧面上的堵塞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吸热结构,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壁上的堵塞板、设置于所述堵塞板上的握持块,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堵塞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握持块的下端与所述堵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结构包括旋转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连接杆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与外壳侧面之间的密封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板正对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轴向一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顶靠在所述密封环轴向的另一端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散热电源还包括收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宏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