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83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模块化控制盒和控制器外壳,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下内壁上,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前壁上开设有输入入口,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后壁上开设有输出出口,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与滑槽适配,所述滑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处于网板的内部,该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给售后带来极大的便利。的便利。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器
,具体为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小汽车作为日常出行需求已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而立体车库作为停车难问题最可行的解决手段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立体车库行业目前普通存在着客户功能需求多变,安装预算主要是线材计算粗略,线路维护麻烦等痛点。
[0003]传统控制系统方案受限于分布式IO模块的成本问题只能将每个车位的报警输入点串接起来引入到主控制器里面,信号点则按单元车位引入。这样做不仅线材浪费严重,而且也很难快速定位异常车位,也会给维护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厂家在安装初期还得实地考察,通过建筑图纸来进行线材粗略规划,若客户实际建设出入较大,则可能浪费严重。尤其在多层多列的设计场合,线路复杂不仅给主控制器带来业务逻辑的麻烦,且一旦线路有异常,问题点排除都费时费力影响工程进度。
[0004]所以,提供一种新的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既能在安装规划早期能够确定性进行耗材和人力核算,按车位单元数量搭积木方式来进行预算和报价,又能在安装后期使主控制器业务逻辑简单,且所有车位单元维护简便,很有应用价值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具备车位单元维护简便等优点,解决了线路维护麻烦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模块化控制盒和控制器外壳,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下内壁上,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前壁上开设有输入入口,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后壁上开设有输出出口。
[0009]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与滑槽适配,所述滑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处于网板的内部。
[0010]所述齿轮一的前侧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二的前侧啮合有齿轮四,所述齿轮四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四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一,所述螺纹柱一贯穿网板,所述螺纹柱一的右方设置有移动板一,所述移动板一处于屏蔽板的前方,所述移动板一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柱一,所述齿柱一的螺纹齿与螺纹柱一啮合,所述移动板一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交流接触器。
[0011]所述齿轮一的后侧啮合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三的后侧啮合有齿轮五,所述齿轮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五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二,所述螺纹柱二的右方设置有移动板二,所述移动板二处于屏蔽板的后方,所述移动板二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柱二,所述齿柱二的螺纹齿与螺纹柱二啮合,所述移动板二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模块化控制板。
[0012]所述模块化控制板上固定安装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光电隔离输入、RC低通滤波、485及CAN芯片、三十二位ARM处理器、输入输出信号板级交互接口和继电器输入输出,所述光电隔离输入处于RC低通滤波的正下方,所述继电器输入输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继电器输入输出均处于RC低通滤波的左上方,所述继电器输入输出采用超小型功率继电器,所述485及CAN芯片处于RC低通滤波的右上方,所述485及CAN芯片采用带ESD防护的芯片,且总线上采用TVS和PPTC防护过压、浪涌等,所述三十二位ARM处理器处于485 及CAN芯片的上方,所述三十二位ARM处理器采用32位低成本的嵌入式ARM 处理器,所述输入输出信号板级交互接口处于模块化控制板的左侧边处。
[0013]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与模块化控制盒之间采用485或CAN通讯控制方式来交换数据与业务逻辑。
[0014]优选的,所述模块化控制盒的安装方式上包括从上一模块过来的输入入口及到下一模块的输出出口,所述模块化控制盒包括升降或横移控制交流接触器及模块化控制板。
[0015]优选的,所述输入入口与输出出口接口在拓扑结构上采用手牵手方式连接,信号通过输入输出信号板级交互接口和信号输入输出接口进行转换,负责升降或横移控制的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模块化控制板之间设置屏蔽板,防止信号串扰。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通过改变设计初期的预算和规划不确定性,通过车位单元数量搭积木式的进行预算和报价,避免线材浪费和人力消耗,改变厂家在安装初期通过实地考察或通过建筑图纸来进行线材粗略规划的现状;可以在调试中简化主控制器的业务控制逻辑,节约工程师时间,加快工程进度;可以在后期使用和维护中快速定位异常车位,若模块损坏可以直接使用新的模块替换,给售后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本技术提及的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很有应用价值。
[0019]2、该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通过风扇和网板的设计,控制器内部的交流接触器和模块化控制板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过于封闭的控制器外壳在控制器持续工作后可能会发烫,当控制器内部温度过高的时候,模块化控制板上的零件可能因为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一些性能数据,对控制器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控制器的内部加上了风扇,可以加快控制器内部的空气流通,便于控制器进行散热,帮助控制器更好的进行工作。
[0020]3、该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通过齿轮一、齿轮二和齿轮三的啮合设置,加设上滑槽与滑柱的连接设计,一般情况下滑柱会处于滑槽的最右端,此时齿轮一和齿轮二以及齿轮三不会啮合,风扇自行转动,对控制器内部进行散热,在需要对交流接触器或者模块化控制板进行操作的时候,由于控制器外壳内部的空间狭小十分的不方便对交流接触器和模块
化控制板进行操作,因此,在需要的时候将滑柱移动到滑槽的最左端,滑柱处于滑槽最左端的时候,齿轮一会和齿轮二和齿轮三啮合起来,带动齿轮四和齿轮五的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柱一和齿柱一的啮合以及螺纹柱二和齿柱二的啮合将移动板一和移动板二从控制器外壳的内部推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大大的提升了对装置内部操作的简便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交流接触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模块化控制板的正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拓扑图。
[0026]图中:1交流接触器、2屏蔽板、3模块化控制板、4信号输入输出接口、 5输入入口、6输出出口、7光电隔离输入、8RC低通滤波、9485及CAN芯片、 10三十二位ARM处理器、11输入输出信号板级交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13)、模块化控制盒(14)和控制器外壳(15),所述控制器外壳(15)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1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外壳(15)的上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网板(17),所述控制器外壳(15)的内部设置有屏蔽板(2),所述屏蔽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控制器外壳(15)的下内壁上,所述控制器外壳(15)的前壁上开设有输入入口(5),所述控制器外壳(15)的后壁上开设有输出出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6)的内部设置有滑柱(18),所述滑柱(18)与滑槽(16)适配,所述滑槽(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0),所述齿轮一(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21),所述风扇(21)处于网板(17)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20)的前侧啮合有齿轮二(22),所述齿轮二(2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15)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二(22)的前侧啮合有齿轮四(24),所述齿轮四(24)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15)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四(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一(25),所述螺纹柱一(25)贯穿网板(17),所述螺纹柱一(25)的右方设置有移动板一(26),所述移动板一(26)处于屏蔽板(2)的前方,所述移动板一(2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柱一(27),所述齿柱一(27)的螺纹齿与螺纹柱一(25)啮合,所述移动板一(26)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交流接触器(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立体车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20)的后侧啮合有齿轮三(23),所述齿轮三(23)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15)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三(23)的后侧啮合有齿轮五(28),所述齿轮五(28)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控制器外壳(15)的上内壁上,所述齿轮五(2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二(29),所述螺纹柱二(29) 的右方设置有移动板二(3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时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