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识别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71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识别仪,包括:机盒、放置于机盒内的信号发生器、接收机和接收钳,机盒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机盒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信号发生器设置于第一空腔内,接收机和接收钳设置于第二空腔内,接收机通过连接线与接收钳连接,机盒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盖盒,盖盒与机盒转动连接;机盒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第一通孔内位于散热风机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识别仪,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热量积聚的情况,从而导致个元器件的温度超过各自所能承受的极限,使得电缆识别仪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设计合理,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广应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识别仪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识别仪。

技术介绍

[0002]电缆识别在电缆施工及维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电缆故障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在各种道路、市政施工和改造中涉及到的电缆迁移、改接也十分普遍。可见,从一组电缆中识别出目标电缆是电缆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0003]但该电缆识别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功率元件会散出热量,若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会存在热量积聚的情况,从而导致个元器件的温度超过各自所能承受的极限,使得电缆识别仪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识别仪,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热量积聚的情况,从而导致个元器件的温度超过各自所能承受的极限,使得电缆识别仪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识别仪,包括:机盒、放置于所述机盒内的信号发生器、接收机和接收钳,所述机盒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机盒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信号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接收机和所述接收钳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接收机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接收钳连接,
[0006]所述机盒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盖盒,所述机盒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所述盖盒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筒,所述第三连接筒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筒内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三连接筒至所述第一连接筒内,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三连接筒至所述第二连接筒内,所述盖盒通过所述转动轴、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和第三连接筒配合与所述机盒转动连接;
[0007]所述机盒背离所述转动轴侧设置有卡扣,所述盖盒背离所述转动轴侧设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铰链扣,所述机盒上设置有第一把手;
[0008]所述机盒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第一通孔内位于所述散热风机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收钳包括柔性线,所述柔性线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柔性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件呈钩子状,所述柔性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与所述柔性线另一端连接。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收钳包括圆弧形固定件和圆弧形滑动件,所述圆弧形固定件内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滑动件相匹配的圆弧形滑槽,所述圆弧形滑动件设置于所
述圆弧形滑槽内,所述圆弧形滑动件可沿所述圆弧形滑槽滑动,所述圆弧形固定件侧壁设置有圆弧形通孔,所述圆弧形通孔与所述圆弧形滑槽连通,所述圆弧形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部分伸出所述圆弧形通孔至所述圆弧形固定件外。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弧形固定件靠近所述圆弧形滑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侧壁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螺纹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盒底部设置有支撑块。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电缆识别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机盒侧壁设置散热风机,散热风机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即散热风机对信号发生器和接收机同时进行散热,设计合理,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的主视图;
[0017]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中转动轴处爆炸图;
[0018]图4显示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19]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中柔性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中圆弧形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缆识别仪中圆弧形固定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机盒;2.盖盒;3.信号发生器;4.接收机;5.接收钳;6.第一通孔;7.第一把手;8.第一连接筒;9.第二连接筒;10.第三连接筒;11.转动轴;12.支撑块;13.卡扣;14.铰链扣;15.连接线;16.柔性线;17.第一连接件;18.第二连接件;19.圆弧形固定件;20.圆弧形滑动件;21.圆弧形滑槽;22.螺栓;23.第二把手;24.圆弧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
范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识别仪,包括:机盒1、放置于机盒1内的信号发生器3、接收机4和接收钳5,机盒1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机盒1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信号发生器3设置于第一空腔内,接收机4和接收钳5设置于第二空腔内,接收机4通过连接线15与接收钳5连接,
[0026]机盒1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盖盒2,机盒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筒8和第二连接筒9,盖盒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筒10,第三连接筒10位于第一连接筒8和第二连接筒9之间,第三连接筒10内穿设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一端伸出第三连接筒10至第一连接筒8内,转动轴11的另一端伸出第三连接筒10至第二连接筒9内,盖盒2通过转动轴11、第一连接筒8、第二连接筒9和第三连接筒10配合与机盒1转动连接;
[0027]机盒1背离转动轴11侧设置有卡扣13,盖盒2背离转动轴11侧设设置有与卡扣13相匹配的铰链扣14,机盒1上设置有第一把手7。
[0028]机盒1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第一通孔6内设置有散热风机,第一通孔6内位于散热风机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识别仪,接收钳5包括柔性线16,柔性线16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7,柔性线16另一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盒、放置于所述机盒内的信号发生器、接收机和接收钳,所述机盒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机盒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信号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接收机和所述接收钳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接收机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接收钳连接,所述机盒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盖盒,所述机盒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所述盖盒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筒,所述第三连接筒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筒内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三连接筒至所述第一连接筒内,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三连接筒至所述第二连接筒内,所述盖盒通过所述转动轴、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和第三连接筒配合与所述机盒转动连接;所述机盒背离所述转动轴侧设置有卡扣,所述盖盒背离所述转动轴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铰链扣,所述机盒上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机盒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第一通孔内位于所述散热风机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经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