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54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包括基底支撑平台、层叠连接设置在基底支撑平台上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第一防护组件包括沿基底支撑平台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间搭接的挡板,第一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连接杆;第二支柱竖向设置在连接杆的自由端一侧,第二支柱间拉结有拦截网,第二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插杆,第二支柱、拦截网、和插杆形成的第二防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配合隔离墙组成三级防护系统,分级缓解落石的冲击,节约成本并提高防护效果。节约成本并提高防护效果。节约成本并提高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一些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贯通的剪切面(又称为滑坡面或滑坡带)所发生滑移现象。俗称“走山”“垮山”“滑”“土溜”等,其多发生山地地貌中,坡度10-50
°
的斜坡上。我国山区和丘陵带幅员面积占大约70%,是世界上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山区修建水库、电站、道路和工厂等形成的大量开挖山坡,可产生新滑坡或导致老滑坡复活,所以我国是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和威胁也是巨大的,有时是无法估量的。滑坡防护的形式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大类。
[0003]主动防护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为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0004]被动防护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0005]上述的主动防护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远高于被动防护;大部分山体均是偶发性落石,采用整个山体覆网的方式不划算。目前的被动防护防护效果欠佳,大块滚石可直接将防护网冲垮,且不易快速修复。<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包括基底支撑平台、层叠连接设置在所述基底支撑平台上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沿基底支撑平台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间搭接的挡板,所述第一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连接杆;第二支柱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一侧,所述第二支柱间拉结有拦截网,所述第二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插杆,第二支柱、拦截网、和插杆形成所述的第二防护组件。
[0008]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组成两级防护系统,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形成吻合边坡的倾斜支护结构,贴合坡面安装;插杆和连接杆插入坡体中,使得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与坡体牢固连接、连为整体。位于上层的拦截网初级防护,小石块直接拦截,大石块滚落时减缓对挡板的冲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底支撑平台包括预埋板和底板,若干块预埋板间竖向排列、端部
共同连接于底板,所述第一支柱固定在预埋板上。
[0010]埋板埋入坡底土体中,给第一支柱提供向上和朝向坡体的支持力;第一支柱安装更牢靠,进而挡板可承受更大力度的冲击;底板将所有的预埋板连为一体,局部挡板被撞击时,与其直连的第一支柱将载荷通过预埋板分担给底板,第一支柱和配套的预埋板不易垮落。
[0011]进一步地,隔离墙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前方、并与底板固接,所述隔离墙背离第一防护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
[0012]在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的基础上,隔离墙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提升防护等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与其扣接的第一围杆,所述挡板与第一围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柱包括第二固定柱和与其扣接的第二围杆,所述拦截网与第二围杆连接。
[0014]拦截网和挡板为整个防护系统的直接受力部分,容易破损;所以第一围杆和第一固定柱/第二围杆与和第二固定柱为可拆卸安装,便于后期维护,快速更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柱与预埋板之间连接有斜支撑柱;所述第一围杆与第二围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头分别与第一围杆与第二围杆的根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杆和第二围杆的表面包覆有防护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滑坡落石防护。围绕山体滑坡、滚石易发区域安装本装置,本装置安装在坡底,拦截落石和轻微滑坡;或者阶层式安装在坡面上(即在滑坡频发坡体上,间隔一定高度安装本装置)。采用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配合隔离墙组成三级防护系统,分级缓解落石的冲击,节约成本并提高防护效果。通过底板的设置,统一连接了所有预埋板,使所有预埋板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斜支撑柱的设置,起到了稳固支撑第一固定柱的作用;通过拦截网和挡板的设置,防止坡体滑坡时产生的石块、泥沙等杂物滚落至地面,造成堵塞以及伤害。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及周边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预埋板;3-第一固定柱;4-斜支撑柱;5-连接杆;6-锁扣;601-左锁片;602-右锁片;603-螺栓;7-第一围杆;8-第二固定柱;9-插杆;10-第二围杆;11-挡板;12-拦截网;13-防护膜;14-隔离墙;15-支撑柱;16-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包括基底支撑平台、层叠连接设置在基底支撑平台上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基底支撑平台包括预埋板2和底板1,若干块预埋板2间竖向排列、端部共同连接于底板1,第一支柱固定在预埋板2上。预埋板2和底板1为混凝土浇筑而成,预埋板2采用工厂预制,安装时,先将预埋板2部分埋入土体内,然后现场浇筑底板1、与预埋板2外漏部分连接。
[0025]第一防护组件包括沿基底支撑平台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间搭接的挡板11,第一支柱包括第一固定柱3和与其扣接的第一围杆7,挡板11与第一围杆7连接。第一固定柱3与预埋板2的预制埋件焊接连接。第一固定柱3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水平的连接杆5;第二支柱竖向设置在连接杆5的自由端一侧,第二支柱间拉结有拦截网12。第二支柱包括第二固定柱8和与其扣接的第二围杆10,拦截网12与第二围杆10连接;第二固定柱8与连接杆5焊接连接。第二固定柱8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插杆9,第二支柱、拦截网12、和插杆9形成第二防护组件。安装时,插杆9插入土体内,并在连接杆5前部覆土,尽量使挡板11和拦截网12的底边靠近坡面。
[0026]第一固定柱3和第二固定柱8为钢管,第一围杆7和第二围杆10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柱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支撑平台、层叠连接设置在所述基底支撑平台上的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沿基底支撑平台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间搭接的挡板(11),所述第一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连接杆(5);第二支柱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杆(5)的自由端一侧,所述第二支柱间拉结有拦截网(12),所述第二支柱上连接有向坡体延伸的插杆(9),第二支柱、拦截网(12)、和插杆(9)形成所述的第二防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支撑平台包括预埋板(2)和底板(1),若干块预埋板(2)间竖向排列、端部共同连接于底板(1),所述第一支柱固定在预埋板(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离墙(14)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飞许京鹏周建军赵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