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35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属于工业虚拟仿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第一电脑工作站、第二电脑工作站、工业交换机、PLC的CPU控制器、开关电源及模拟盒;所述工业交换机、PLC的CPU控制器、开关电源、模拟盒子均通过标准的DIN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上;所述开关电源与PLC的CPU控制器连接,所述CPU控制器与模拟盒子连接,所述模拟盒子与工业交换机连接,所述第一电脑工作站及第二电脑工作站均与工业交换机连接。硬件连接均使用标准电源接口及以太网接口,连接简单便捷,组装快;占用空间小,不需要专用的工作台或箱体;硬件单元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虚拟仿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焊装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基本采用PLC作为核心控制设备,通过PLC的逻辑程序完成对其生产线的设备的动作时序、安全互锁等作出相应的指令控制。在生产线集成时期需要等待现场设备及电气安装完成之后才可以完成PLC信号的校验和程序调试,影响生产线制造整体周期。在生产线投入运行期间,需要现场停止生产线设备的自动运行,才可以进行相应的PLC程序修改,调整后需要实际现场验证。影响生产效率,并存在逻辑和信号错误风险。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可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在3D虚拟环境下完成PLC对焊装生产线设备信号、动作时序的准确验证。之后再将PLC程序下载到现场PLC中,可以缩短焊装生产线50%的现场调试时间,并可大幅提高PLC程序质量,减低生产现场故障停台风险。
[0003]传统的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平台仍需要三色柱灯、人机操作屏幕、操作按钮盒、远程IO设备、接线端子排、安全设备等。平台硬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该新型使用电脑工作站、PLC的CPU、工业交换机、模拟盒、开关电源、安装板即可完成虚拟调试硬件平台的搭建。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包括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第一电脑工作站2、第二电脑工作站3、工业交换机4、 PLC的CPU控制器5、开关电源6及模拟盒子7;所述工业交换机4、 PLC的CPU控制器5、开关电源6、模拟盒子7均通过标准的DIN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上;所述开关电源6 与PLC的CPU控制器5连接,所述PLC的CPU控制器5与模拟盒子7 连接,所述模拟盒子7与工业交换机4连接,所述第一电脑工作站2 及第二电脑工作站3均与工业交换机4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脑工作站2包括第一电源接口21、第一以太网接口22及第一显示屏23组成,其中,第一电源接口21和第一以太网接口22布置在第一电脑工作站2的左侧,第一显示屏23位于第一电源接口21和第一以太网接口22的上方;所述第二电脑工作站 3包括第二电源接口31、第二以太网接口32及第二显示屏33组成,其中,第二电源接口31和第二以太网接口32布置在第二电脑工作站 3的左侧,第二显示屏33位于第二电源接口31和第二以太网接口32 的上方。
[0008]优选地,所述工业交换机4包括第一电源端口49、四个以太网端口及相应的四个指示灯组成,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各个设备的通讯状态;所述第一电源端口49用于外接供电
电源为工业交换机4供电。
[0009]优选地,所述PLC的CPU控制器5由第一指示灯51、存储卡槽 52、开关53、第二指示灯54、第一端口55、第二端口56及第一安装卡扣57组成,所述第一指示灯51位于PLC的CPU控制器5顶部,存储卡槽52位于第一指示灯51左下方,开关53位于存储卡槽52右侧,第二指示灯54位于存储卡槽52下方,第一端口55位于第二指示灯54下方,第二端口56位于第一端口55左侧,第一安装卡扣57 位于第二端口56的下方;所述第一指示灯51用于显示CPU模块运行状态;存储卡槽52用于存储焊装生产线设备组态数据和PLC代码;开关53用于手动运行和停止PLC的CPU控制器;第二指示灯54用于显示网络状态;第一端口55用于以太网通讯接口;第二端口56用于外接电源为CPU供电;第一安装卡扣57用于将PLC的CPU模块固定在所述的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上。
[0010]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6包括第二电源端口61、第二安装卡扣 62及第三端口63组成,所述第二电源端口61用于给所述的PLC的 CPU控制器供电;第二安装卡扣62用于固定在所述的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上;第三端口63用于外接220V电源给开关电源供电。
[0011]优选地,所述模拟盒子7用于模拟自动线电气网络组态,包括第四端口71及第五端口72;所述第四端口71用于连接所述的PLC的 CPU控制器5;第五端口72用于连接所述的工业交换机4用于构建工业以太网通讯。
[0012]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6的第二电源端口61通过电源电缆连接所述的PLC的CPU控制器5的第二端口56;所述的PLC的CPU控制器5的第一端口55通过总线电缆连接所述的模拟盒子7的第四端口 71;所述的模拟盒子7的第五端口72通过总线电缆连接所述的工业交换机4的端口;所述的第二电脑工作站3的第二以太网接口32通过总线电缆连接至所述的工业交换机4的端口;所述的第一电脑工作站2的第一以太网接口22通过总线电缆连接至所述的工业交换机4 的端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4]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将上述的所述硬件上电并开机,即可运行相应的虚拟调试软件和PLC及仿真程序。硬件连接均使用标准电源接口及以太网接口,连接简单便捷,组装快;占用空间小,不需要专用的工作台或箱体;硬件单元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连接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电脑工作站的电脑接口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电脑工作站的电脑接口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工业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PLC的CPU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模拟盒子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第一电脑工作站2、第二电脑工作站3、工业交换机4、PLC的CPU控制器5、开关电源6、模拟盒子7、第一电源接口21、第一以太网接口22、第一显示屏23、第二电源接口31、第二以太网接口32、第二显示屏33、以太网端口(41、 42、43、44)、指示灯(45、46、47、48)、第一电源端口49、第一指示灯51、存储卡槽52、开关53、第二指示灯54、第一端口55、第二端口56、第一安装卡扣57、第二电源端口61、第二安装卡扣62、第三端口63、第四端口71及第五端口7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5]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第一电脑工作站(2)、第二电脑工作站(3)、工业交换机(4)、PLC的CPU控制器(5)、开关电源(6)及模拟盒子(7);所述工业交换机(4)、PLC的CPU控制器(5)、开关电源(6)、模拟盒子(7)均通过标准的DIN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虚拟调试硬件平台安装板(1)上;所述开关电源(6)与PLC的CPU控制器(5)连接,所述PLC的CPU控制器(5)与模拟盒子(7)连接,所述模拟盒子(7)与工业交换机(4)连接,所述第一电脑工作站(2)及第二电脑工作站(3)均与工业交换机(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脑工作站(2)包括第一电源接口(21)、第一以太网接口(22)及第一显示屏(23)组成,其中,第一电源接口(21)和第一以太网接口(22)布置在第一电脑工作站(2)的左侧,第一显示屏(23)位于第一电源接口(21)和第一以太网接口(22)的上方;所述第二电脑工作站(3)包括第二电源接口(31)、第二以太网接口(32)及第二显示屏(33)组成,其中,第二电源接口(31)和第二以太网接口(32)布置在第二电脑工作站(3)的左侧,第二显示屏(33)位于第二电源接口(31)和第二以太网接口(32)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交换机(4)包括第一电源端口(49)、四个以太网端口及相应的四个指示灯组成,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各个设备的通讯状态;所述第一电源端口(49)用于外接供电电源为工业交换机(4)供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虚拟调试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的CPU控制器(5)由第一指示灯(51)、存储卡槽(52)、开关(53)、第二指示灯(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守新李文忠毛柏吉李长松王子欣高建昊周明文林洪涛刘春柏徐赫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