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安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33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安装工具,包括第一转把、第二转把、正螺纹杆和反螺纹杆;所述第一转把一端与正螺纹杆一端连接,所述正螺纹杆另一端与反螺纹杆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反螺纹杆另一端与第二转把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的外形结构均为“L”形结构,且其另一端分别设有把手Ⅰ和把手Ⅱ,该把手Ⅰ和把手Ⅱ分别为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的握持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挤压成对衬套,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进度,也可以使两个衬套达到同一力度和状态,提高了挤压衬套的精确度,可在空间限制处灵活使用,降低工人的劳动难度,提高了紧固件装配质量、产品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产品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产品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安装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专用安装工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衬套安装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飞机机翼等部件在装配衬套等紧固件的过程中,部分衬套需要成对装配,以前工人在压成对衬套时都是分开压,压完上面的衬套再压下面的衬套,有些衬套分布在部件的两面,需要翻转机体部件,非常慢且耽误进度,而且是用锤子敲进去的,无法掌握力度,很难保证同步协调,两个衬套之间的精确度差异较大。
[0003]因此,提供一个效率高,衬套挤压精度高的安装工具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工人手工压成对衬套时,操作效率低下,衬套挤压精度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压衬套的效率、进度和精度的衬套安装工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衬套安装工具,包括第一转把、第二转把、正螺纹杆和反螺纹杆;所述第一转把一端与正螺纹杆一端连接,所述正螺纹杆另一端与反螺纹杆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反螺纹杆另一端与第二转把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的外形结构均为“L”形结构,且其另一端分别设有把手Ⅰ和把手Ⅱ,该把手Ⅰ和把手Ⅱ分别为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的握持端。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转把远离把手Ⅰ的一端设有正螺纹孔,该螺正螺纹孔与正螺纹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把远离把手Ⅱ的一端设有反螺纹孔,该反螺纹孔与反螺纹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把手Ⅰ和把手Ⅱ上均设有滚花,以增加摩擦便于握持。<br/>[0008]进一步,所述正螺纹杆上设有与第一转把上的正螺纹孔相匹配的正螺纹,所述反螺纹杆上设有与第二转把上的反螺纹孔相匹配的反螺纹。
[0009]进一步,所述正螺纹杆另一端端面上设有螺栓,反螺纹杆一端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正螺纹杆上的螺栓与反螺纹杆上的螺纹孔相匹配,并通过该螺栓和螺纹孔将正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反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同时挤压成对衬套,放置在部件的上下两面,不需要把部件翻来覆去,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进度,也可以使两个衬套达到同一力度和状态,提高了挤压衬套的精确度,使衬套压的又快又好;可在空间限制处灵活使用,降低工人的劳动难度,提高了紧固件装配质量、产品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的主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正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反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为第一转把,2为正螺纹杆,3为反螺纹杆,4为第二转把,5为衬套Ⅰ,6为衬套Ⅱ,7为机体部件待压衬套孔上表面,8为机体部件待压衬套孔下表面,1-1为正螺纹孔,1-2为把手Ⅰ,2-1为正螺纹,2-2为螺栓,3-1为反螺纹, 3-2为螺纹孔,4-1为反螺纹孔,4-2为把手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
“Ⅰ”

“Ⅱ”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0019]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安装工具,包括第一转把1、第二转把4、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所述第一转把1一端与正螺纹杆2一端连接,所述正螺纹杆2另一端与反螺纹杆3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反螺纹杆3另一端与第二转把4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的外形结构均为“L”形结构,且其另一端分别设有把手Ⅰ1-2和把手Ⅱ4-2,该把手Ⅰ1-2和把手Ⅱ4-2分别为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的握持端。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把1远离把手Ⅰ1-2的一端设有正螺纹孔1-1,该正螺纹孔1-1与正螺纹杆2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把4远离把手Ⅱ4-2的一端设有反螺纹孔4-1,该反螺纹孔4-1与反螺纹杆3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把手Ⅰ1-2和把手Ⅱ4-2上均设有滚花,以增加摩擦便于握持。
[0022]优选的,所述正螺纹杆2上设有与第一转把1上的正螺纹孔1-1相匹配的正螺纹2-1,所述反螺纹杆3上设有与第二转把4上的反螺纹孔4-1相匹配的反螺纹3-1。
[0023]优选的,所述正螺纹杆2另一端端面上设有螺栓2-2,反螺纹杆3一端端面上设有螺纹孔3-2,正螺纹杆2上的螺栓2-2与反螺纹杆3上的螺纹孔3-2相匹配,并通过该螺栓2-2和螺纹孔3-2将正螺纹杆2的另一端与反螺纹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2所示,将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组成的螺纹杆穿过机体部件的待压衬套孔,然后将衬套Ⅰ5和衬套Ⅱ6对准待压衬套孔并分别穿过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的露出端,使其分别位于机体部件待压衬套孔下表面8和机体部件待压衬套孔上表面7处,在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的螺纹部分即正螺纹2-1和反螺纹3-1处分别接上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通过正转螺纹和反转螺纹同时向中间拧紧,
在拧紧的过程中将衬套Ⅰ5和衬套Ⅱ6压入待压衬套孔中,当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与机体部件衬套孔表面贴合,表示衬套已压好。
[0025]在本技术中,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用螺纹连接,组成一个长螺纹杆。如图2所示,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组成的长螺纹杆可以穿过机体部件待压衬套孔。该长螺纹杆两头分别接上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第一转把1通过螺纹正转拧紧,第二转把4通过螺纹反转拧紧。
[0026]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把(1)、第二转把(4)、正螺纹杆(2)和反螺纹杆(3);所述第一转把(1)一端与正螺纹杆(2)一端连接,所述正螺纹杆(2)另一端与反螺纹杆(3)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反螺纹杆(3)另一端与第二转把(4)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的外形结构均为“L”形结构,且其另一端分别设有把手Ⅰ(1-2)和把手Ⅱ(4-2),该把手Ⅰ(1-2)和把手Ⅱ(4-2)分别为第一转把(1)和第二转把(4)的握持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把(1)远离把手Ⅰ(1-2)的一端设有正螺纹孔(1-1),该正螺纹孔(1-1)与正螺纹杆(2)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把(4)远离把手Ⅱ(4-2)的一端设有反螺纹孔(4-1),该反螺纹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松松熊琼李桂君孙梦龙王双梁亚中李鸿辉艾胜凤焦文涛周家希杜岩周乘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