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507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其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拦砂坎,所述拦砂坎将井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内设置有阀门,所述拦砂坎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排污管的最低点,所述出水管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排污管的最高点,所述拦砂坎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0003]目前,对初期雨水主要是通过合流管道入河口前连通有城市污水截流井,并在雨水排水管渠系统的末端设置调蓄池,将初期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水泵提升送至污水处理厂。
[0004]但是,上述技术中在规模较大,导致需要的投资较高、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初期雨水截流系统。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拦砂坎,所述拦砂坎将井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内设置有阀门,所述拦砂坎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排污管的最低点,所述出水管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排污管的最高点,所述拦砂坎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滤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打开阀门,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第一腔室内,在拦砂坎的作用下,部分沙砾停留在第一腔室内,当雨水的水位漫过拦砂坎时,水流通过过滤组件流入第二腔室内,过滤组件将杂物隔离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的水流较慢,能够使得另一部分沙砾停留在第二腔室的底部,使得浑浊的初期雨通过排污管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无须单独设置蓄水池,从而降低了制造的成本,无须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活动盖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井体内发生堵塞,活动盖板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入井体内对井体内堵塞进行疏导,避免由于井体内部堵塞而导致雨水无法进入排放。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拦砂坎上表面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井体内侧壁设置有对应定位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转动设置有螺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水流进入井体内的杂物,在格栅的作用下,杂物附着在格栅的表面,通过转动螺栓,使得螺栓脱离螺纹孔,将格栅从拦砂坎上
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避免格栅拥堵,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垫片。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采用橡胶制成,能够提高螺杆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橡胶制成的垫片摩擦系数较大,能够使得螺杆对安装板的固定效果更好。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拦砂坎上表面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一侧铰接在所述拦砂坎上表面,所述格栅侧壁且靠近井体侧壁的位置设置有公扣,所述公扣铰接在所述格栅的侧壁上,所述井体的内侧壁固定有与所述公扣搭接的母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清理格栅时,转动公扣,使得公扣从母扣上离开,然后朝向第二腔室所在方向转动格栅,便于工作人员对格栅进行清洗,从而避免格栅上杂物过多造成拥堵。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格栅朝向第二腔室的一侧设置有持握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握部的设置,能够为工作人员转动格栅提供受力点,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格栅进行控制。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管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设置有防水套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污管靠近第一腔室的一端安装有防水套管,防水套管能够提高排污管入水口处的刚性,从而避免防水套管受荷载被压坏。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套管朝向第二腔室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能够避免杂物进入排污管内,从而避免排污管堵塞。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在下雨时,打开阀门,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第一腔室内,在拦砂坎的作用下,部分沙砾停留在第一腔室内,当雨水的水位漫过拦砂坎时,水流通过过滤组件流入第二腔室内,过滤组件将杂物隔离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的水流较慢,能够使得另一部分沙砾停留在第二腔室的底部,使得浑浊的初期雨通过排污管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无须单独设置蓄水池,从而降低了制造的成本,无须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0025]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水流进入井体内的杂物,在格栅的作用下,杂物附着在格栅的表面,通过转动螺栓,使得螺栓脱离螺纹孔,将格栅从拦砂坎上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避免格栅拥堵,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0026]在需要清理格栅时,转动公扣,使得公扣从母扣上离开,然后朝向第二腔室所在方向转动格栅,便于工作人员对格栅进行清洗,从而避免格栅上杂物过多造成拥堵。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井体;2、拦砂坎;3、过滤组件;31、格栅;32、安装板;33、螺杆;34、垫片;35、公扣;36、母扣;37、持握部;4、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6、进水管;7、出水管;8、排污管;9、阀门;10、开口;11、活动盖板;12、防水套管;1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参照图1及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包括井体1,在井体1内一体成型有拦砂坎2,拦砂坎2的上表面安装有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的周侧与井体1内壁相抵接,拦砂坎2和过滤组件3将井体1分隔成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第一腔室4连通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第二腔室5连通有排污管8,排污管8内安装有阀门9,拦砂坎2的最高点高于排污管8的最低点,出水管7的最低点高于排污管8的最高点。
[0035]在第一腔室4的上板开设有开口10,开口10内铰接有活动盖板11。若井体1内发生堵塞,通过活动盖板11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入井体1内对井体1内堵塞进行疏导,避免由于井体1内部堵塞而导致雨水无法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拦砂坎(2),所述拦砂坎(2)将井体(1)分隔成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所述第一腔室(4)连通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第二腔室(5)连通有排污管(8),所述排污管(8)内设置有阀门(9),所述拦砂坎(2)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排污管(8)的最低点,所述出水管(7)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排污管(8)的最高点,所述拦砂坎(2)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滤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4)的上板设置有开口(10),所述开口(10)内设置有活动盖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位于所述拦砂坎(2)上表面的格栅(31),所述格栅(31)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井体(1)内侧壁设置有对应定位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转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绍蔚陈泽沂曾龙天童金曾志超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万山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