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89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扬声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其中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壳壁上设有用于输出声波的声波孔,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第二倒相槽连通第一倒相槽和声波孔;以及第二壳体,盖合于第一壳体上且覆盖于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上,第二壳体的对应第一倒相槽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置扬声件的容置槽;当第二壳体盖合于第一壳体时,容置槽连通第一倒相槽,容置槽的槽壁、第二壳体的内壁、第一倒相槽的槽壁和第二倒相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扬声件和声波孔的倒相管;扬声设备包括上述的外壳组件和扬声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具有倒相管的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的优点。高的优点。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扬声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扬声设备如音响产品中的倒相管的设置方式通常为:先把上盖和下盖组装成倒相管组装体,上盖和下盖通过点胶或超声焊接的方式组合而成,然后通过螺丝把倒相管组装体固定在音响的内部腔体里面。上述音响的倒相管存在结构复杂,组装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相管结构复杂,以及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壳组件,包括:
[0005]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上设有用于输出声波的声波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所述第二倒相槽连通所述第一倒相槽和所述声波孔;以及
[0006]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倒相槽和所述第二倒相槽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一倒相槽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置扬声件的容置槽;
[0007]当所述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倒相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倒相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倒相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扬声件和所述声波孔的倒相管。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相槽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倒相槽的横截面的面积。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相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倒相槽的长度。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相槽的槽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相槽沿非直线方向延伸。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相槽的形状为“U”形。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置于所述倒相管的缝隙上。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匹配所述第一倒相槽和所述第二倒相槽的固定槽,所述密封件嵌合于所述固定槽中。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覆盖所述声波孔上的防尘罩。
[001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设备,包括扬声件,以及上述的外壳组件,所述扬声件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0017]本技术提供的外壳组件及扬声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形成于第一壳体上,即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集成于
第一壳体上,减少了外壳组件的部件的数量,使得形成倒相管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当第二壳体盖合于第一壳体上即可完成倒相管的组装,提升了倒相管的组装速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0023]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4]1-外壳组件;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声波孔;14-第一倒相槽;141
-ꢀ
加强筋;15-第二倒相槽;16-容置槽;17-密封件;18-固定槽;19-防尘罩;2
-ꢀ
扬声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002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1,用于收容扬声件2以形成扬声设备,例如外壳组件1中设有喇叭以形成音响。
[0030]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的壳壁上设有用于输出声波的声波孔13,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倒相槽14和第二倒相槽15,第二倒相槽15连通第一倒相槽14,同时第二倒相槽15连通声波孔 13;第二壳体12盖合于第一壳体11上且覆盖于第一倒相槽14和第二倒相槽 15上,第二壳体12上对应第一倒相槽14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扬声件2的容置槽16,当第二壳体12盖合于第一壳体11时,容置槽16连通第一倒相槽14,容置槽16的槽壁、第二壳体12的内壁、第一倒相槽14的槽壁和第二倒相槽 15的槽壁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扬声件2和声波孔13的倒相管。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1中的倒相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2]扬声件2置于容置槽16的内部,扬声件2在发出声波时会产生前后振动,向前振动发出声波,向后振动同样会发出声波,通常向前振动发出中高音声波,而向后振动发出低音声波,倒相管就是把向后振动发出的低音声波收集并利用起来;在本实施例中,扬声件2的前端朝倒相管的外部设置,扬声件2的后端朝倒相管的内部设置,扬声件2的低音音波在倒相管中传递,直至声波孔13,再通过声波孔13传出,这样扬声件2的前端的声波和后端的声波均得到利用,扬声件2的外放效果得到加强。
[0033]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1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4]第一倒相槽14和第二倒相槽15形成于第一壳体11上,也即第一倒相槽 14和第二倒相槽15集成于第一壳体11上,减少了外壳组件1的部件的数量,同时使得形成倒相管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当第二壳体12盖合于第一壳体 11上即可完成倒相管的组装,提升了倒相管的组装速度。
[0035]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倒相槽14和第二倒相槽15一体形成于第一壳体11上。
[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倒相槽14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倒相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上设有用于输出声波的声波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倒相槽和第二倒相槽,所述第二倒相槽连通所述第一倒相槽和所述声波孔;以及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倒相槽和所述第二倒相槽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一倒相槽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置扬声件的容置槽;当所述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倒相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倒相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倒相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扬声件和所述声波孔的倒相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相槽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倒相槽的横截面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相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倒相槽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全邵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