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38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分级装置,包括:壳体,底端设有第一颗粒出口管;设在壳体顶部的颗粒入口管和多个气体出口管,多个气体出口管沿周向均匀排布并包围颗粒入口管;设在壳体内的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分散筛板、规整填料和收集筛板;分散筛板尖端正对颗粒入口管的下端,规整填料设有倾斜通道;与收集筛板的尖端连接的第二颗粒出口管,其下端位于壳体的外部;气体分布器,包括设在壳体中并位于收集筛板下方的环管、与环管连通的进气管;环管设有朝下的开孔,进气管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气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颗粒分级装置能兼顾良好的颗粒分散性、规则的气流流场分布以及气流对细粉的多次扬析。对细粉的多次扬析。对细粉的多次扬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分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体制备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分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颗粒分级作为一项基本工业操作,因兼顾分离效率高、经济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矿物加工、滤料再生、粉体精选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空气分级对二元颗粒分级具有较高的效率。
[0003]空气分级机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技术环节,主要包括:颗粒分散性、气流流场的分布以及气流对细粉的多次扬析。良好的分散性可以减少颗粒团聚、夹带的可能,稳定有规律的流场可以随时控制分级精度和分级粒径,通过合理安排气流对细粉扬析的过程实现多次分级,从而提高分级效率。
[0004]然而,目前现有的空气分级机内分级过程和分级流场混乱,从而造成分级精度不高,压降无规律等问题。例如,如图1所示,为Barsky等提出的倾斜挡板式分级机,空气经单侧进气口9

自下而上通过壳体8

,同时颗粒从入口管1

进入装置,并倾倒在挡板6

上。颗粒向下滑落的过程中与空气错流接触,完成分级。但下落的颗粒夹带细粉严重;同时挡板下方形成涡旋,造成物料堆积和过大的压降;单侧进气和出气造成气体分布不均,影响分级效果。
[0005]此外,如Kaiser等提出的折线式分级机,颗粒在分离腔内呈Z字型流动,并与气流逆向接触。虽然可以实现对细粉的多次扬析,但由于颗粒分散性不足导致夹带量过大。王海波等提出的多孔塔板分级机在分离腔内添加水平的多孔塔板,明显改善了分级质量但压降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分级装置,能兼顾良好的颗粒分散性、规则的气流流场分布以及气流对细粉的多次扬析,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颗粒分级装置,包括:
[0009]壳体,底端设有第一颗粒出口管;
[0010]颗粒入口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央;
[0011]设在所述壳体顶部边缘的多个气体出口管,多个所述气体出口管沿周向均匀排布并包围所述颗粒入口管;
[0012]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散筛板,所述分散筛板呈尖端朝上的锥状,所述尖端正对所述颗粒入口管的下端;所述分散筛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间隔;
[0013]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分散筛板下方的规整填料,所述规整填料内设有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呈一定夹角的倾斜通道;
[0014]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规整填料下方的收集筛板,所述收集筛板呈尖端朝下的锥台状;
[0015]与所述收集筛板的尖端连接的第二颗粒出口管,所述第二颗粒出口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0016]气体分布器,包括:设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收集筛板下方的环管、与所述环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环管设有朝下的开孔,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与气源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直筒段、设在所述直筒段上端的上端盖、设在所述直筒段下端的下端盖;
[0018]所述颗粒入口管、多个气体出口管设在所述上端盖上,所述第一颗粒出口管设在所述下端盖上;
[0019]所述颗粒入口管向下延伸超过所述上端盖的下端并进入所述直筒段内,但高于所述分散筛板的尖端。
[0020]优选地,多个所述气体出口管的直径相等,且单个气体出口管的直径与所述直筒段的直径的比值不低于0.25。
[0021]优选地,所述分散筛板具有第一坡度、第一底边直径和第一筛分间隙;所述第一坡度为所述分散筛板的斜边与所述壳体径向方向的夹角,介于30
°
~60
°
;所述第一底边直径与所述直筒段直径的比值为0.5~0.66;
[0022]经所述颗粒入口管进入的分级物料中,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气流曳力的作用下随气流一起经所述气体出口管排出,粒度大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所述分散筛板的倾斜表面上滑动,与垂直穿过所述分散筛板表面的气流发生错流接触,使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所述分散筛板表面分散均匀并得到气提。
[0023]优选地,所述直筒段内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以下的空间形成分离空间;
[0024]所述加强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分散筛板下边缘平齐,下边缘对应所述分散筛板斜边延长线与所述直筒段内壁面的交点;粒度大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离开所述分散筛板后在所述加强部上发生反弹继而弥漫在整个所述分离空间内。
[0025]优选地,所述规整填料由多块波纹板片组合而成,相邻的所述波纹板片镜像设置,使相邻所述波纹板片之间形成所述倾斜通道。
[0026]优选地,所述波纹板片具有第二坡度,所述第二坡度为所述倾斜通道与所述壳体轴向的夹角,介于30
°
~60
°
;所述规整填料整体呈圆柱体状,具有第二直径,与所述直筒段直径的比值为0.66~0.83。
[0027]优选地,所述规整填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规整填料沿所述直筒段轴向方向上依次叠置,相邻规整填料对称设置,进而多个倾斜通道形成锯齿状通道。
[0028]优选地,所述收集筛板具有第三坡度和第二筛分间隙;所述第三坡度为所述收集筛板斜边与所述壳体径向方向的夹角,介于30
°
~60
°

[0029]经所述规整填料落下的物料中,粒度小于所述第二筛分间隙的颗粒随气流向上运动并经所述气体出口管排出,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所述收集筛板表面向下滑动收集并经所述第二颗粒出口管排出。
[0030]优选地,所述第二颗粒出口管包括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弯管段,所述颗粒入口管、多个气体出口管、上端盖、分散筛板、直筒段、加强部、规整填料、收集筛板、下端盖、第一颗
粒出口管和直管段均以所示壳体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颗粒分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32]1、颗粒首先在进料处进行充分分散及一次分级,阻止了下降颗粒对上升气流中细粉的夹带作用,从而减轻了后续过程的分级负担。
[0033]2、多个气体出口管沿周向均匀排布,消除了现有分级装置由于单侧排气在出口区引起的流场偏移和气体速度梯度,使得轴向气流分布更均匀合理。
[0034]3、直筒段内设置规整填料,结构的约束能够引导气流流动,规范分级流场,控制装置压降;在锯齿状通道内实现颗粒与气流多次错流接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分级精度。
[0035]4、大颗粒出口即第二颗粒出口连接锥台状收集筛板,实现大颗粒离开装置前的充分气提,强化气流对颗粒的扬析作用。
[0036]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0037]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端设有第一颗粒出口管;颗粒入口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央;设在所述壳体顶部边缘的多个气体出口管,多个所述气体出口管沿周向均匀排布并包围所述颗粒入口管;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散筛板,所述分散筛板呈尖端朝上的锥状,所述尖端正对所述颗粒入口管的下端;所述分散筛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间隔;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分散筛板下方的规整填料,所述规整填料内设有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呈一定夹角的倾斜通道;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规整填料下方的收集筛板,所述收集筛板呈尖端朝下的锥台状;与所述收集筛板的尖端连接的第二颗粒出口管,所述第二颗粒出口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气体分布器,包括:设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收集筛板下方的环管、与所述环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环管设有朝下的开孔,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与气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直筒段、设在所述直筒段上端的上端盖、设在所述直筒段下端的下端盖;所述颗粒入口管、多个气体出口管设在所述上端盖上,所述第一颗粒出口管设在所述下端盖上;所述颗粒入口管向下延伸超过所述上端盖的下端并进入所述直筒段内,但高于所述分散筛板的尖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体出口管的直径相等,且单个气体出口管的直径与所述直筒段的直径的比值不低于0.2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筛板具有第一坡度、第一底边直径和第一筛分间隙;所述第一坡度为所述分散筛板的斜边与所述壳体径向方向的夹角,介于30
°
~60
°
;所述第一底边直径与所述直筒段直径的比值为0.5~0.66;经所述颗粒入口管进入的分级物料中,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气流曳力的作用下随气流一起经所述气体出口管排出,粒度大于所述第一筛分间隙的颗粒在所述分散筛板的倾斜表面上滑动,与垂直穿过所述分散筛板表面的气流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喜卢道铭范怡平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