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仕珍专利>正文

一种跌打风湿药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99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跌打风湿药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本发明专利技术疗效显著,见效快,费用低,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轻度患者使用1至2天疼痛即可缓解,重症患者使用1周明显见效。产品性能稳定,适宜长期存放备用。适合规模化生产,利用前景广阔,预期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期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跌打风湿药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跌打风湿药配方
,尤其是涉及一种跌打风湿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跌打风湿药,自88101012 健身足浴液及其配制方法专利申请以来,已有559 项相关申请,其中专利技术公开408项,专利技术授权124项,外观设计17项,技术10项。暂无滇红花作为跌打风湿药的专利申请;艾草、刺五加组合则在JP2017179144申请中,作为头皮或头发制剂添加剂存在;刺桐、钻地风则在CN99118248.0申请中,作为用于根治聋哑病症的药物存在;莴笋花暂无作为跌打风湿药的专利申请;CN201910525818.8虽然记载了叶上花作为舒筋活血通络中药配方,但是其仍有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鸡血藤,虎杖,木香,黄连,三七,千年健,野卜根,甘草,山楂,麦芽、元胡,秦艽、重楼,建曲,茯苓,当归等众多其他成分存在;更有在其他相关申请中记载了治疗烧烫伤、肾排石、心肌缺血的功效。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集合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七中原料的治疗跌打风湿的药物组合。申请人经研究发现该组合对跌打风湿有治疗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一种跌打风湿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黄姜。该配方与前述相比增加了一味黄姜原料。单独使用黄姜对恢复肌肉活力和促进骨胳恢复生长没有作用,但是将黄姜与前述原料组分混合后,可以明显增强药物渗透伤部肌里的速度,可以为促进骨骼恢复生长做好前期的身体准备环节,如活血化瘀、消肿的功效。此时的黄姜成分针对其他药物组分犹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明显增强药物疗效。
[0006]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650g、艾草900-1300g、刺五加400-700 g、刺桐450-750 g、钻地风300-500 g、莴笋花250-400 g、叶上花150-300 g。经配伍经验和实际临床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采用上述配方时不会出现重大药物配伍偏差,超出此配方范围后,经临床使用发现,有患者反映刺激增强、药效下降等不良后果。
[000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650g、艾草900-1300g、刺五加400-700 g、刺桐450-750 g、钻地风300-500 g、莴笋花250-400 g、叶上花150-300 g、黄姜300-500g。该组配方为本专利技术最大范围配方组分前提下,黄姜加入的适量组分结果。
[0008]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500-650g、艾草1000-1300g、刺五加400-600 g、刺桐450-600 g、钻地风300-400 g、莴笋花250-300 g、叶上花150-200 g。此组配方组分优选突出艾草和滇红花的成分,在临床使用时,对于风湿患者但无骨伤的患者疗效更佳。
[000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500g、艾草900-1000g、刺五加600-700 g、刺桐600-750 g、钻地风400-500 g、莴笋花300-400 g、叶上花200-300 g。此组配方组分优选突出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和叶上花的成分,在临床使用时,对于骨伤患者疗效更佳。
[0010]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450-500g、艾草1000-1200g、刺五加600-650 g、刺桐600-700 g、钻地风400-450 g、莴笋花250-300 g、叶上花200-250 g。此组配方组分优选突出艾草、滇红花、莴笋花的成分,可以对长年风湿性关节炎膝盖积水患者,激烈运动致腿部肌肉严重拉伤患者疗效更佳。
[001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500g、艾草1000g、刺五加600 g、刺桐600 g、钻地风400g、莴笋花300g、叶上花200g。此组配方组分为本专利技术惯用配方,可以常规使用;综合兼治:风湿、骨质增生、肌肉拉伤、膝盖积水、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等病患。
[0012]如上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为将原料制作为药酒;酒的度数为60度以上;以重量计,原料与白酒的配置比例为原料:白酒=25000克:10公斤。
[0013]上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的制造方法,其详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取上述药材切片晾晒烤干,按比例配伍;本专利技术所有原料采用晾晒烤干的方式使用,不允许将其粉碎至碎末;(2)泡制器皿为陶土坛,将药物入坛拌和均匀;陶土坛相较玻璃罐等器具,具有良好的通气性,本专利技术所涉原料在陶土坛中进行泡制效果最好;(3) 取60度以上白酒按适当比例加入;低度白酒泡制效果会偏差。以60~75
°
白酒泡制最佳,75
°
以上白酒泡制虽然可行,但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刺激性;(4) 搅拌药渣,使药物和白酒完全渗透;本专利技术原料在泡制中会产生沉淀的药渣,产生的药渣不能丢弃,许经多次搅拌使其与白酒完全渗透;经试验去除沉掉药渣的药酒其疗效不如保留药渣的药酒。
[0014](5) 密封置于阴凉处储存;制备操作和存放过程需置于阴凉处进行,陶土坛敞口处注意密封;(6) 3至5日搅拌药酒一次,使药物互相融合,充分融解;20日以上方可使用,得跌打风湿药酒。搅拌非常重要,无搅拌过程的药酒欲达到正常疗效的泡制时间要更久,且疗效会有一定的降低;按照本专利技术配方和制作方法制作的药酒20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效率和疗效达到最优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几年来对本地区多名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术后恢复治疗,多名长年风湿性关节炎膝盖积水患者,激烈运动致腿部肌肉严重拉伤患者,长年颈椎病致骨质增生患者,肋骨撞击损伤患者等进行使用,比目前同类产品更具有渗透伤部肌里更强(此处省去现有同类产品),促进骨胳恢复生长更快,恢复肌肉活力更强,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疗效独特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疗效显著,见效快,费用低,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3)轻度患者使用1至2天疼痛即可缓解,重症患者使用1周明显见效。4)产品性能稳定,适宜长期存放备用。5)适合规模化生产,利用前景广阔,预期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跌打风湿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黄姜。该配方与前述相比增加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跌打风湿药由以下原料配伍而成:滇红花、艾草、刺五加、刺桐、钻地风、莴笋花、叶上花、黄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650g、艾草900-1300g、刺五加400-700 g、刺桐450-750 g、钻地风300-500 g、莴笋花250-400 g、叶上花150-300 g。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650g、艾草900-1300g、刺五加400-700 g、刺桐450-750 g、钻地风300-500 g、莴笋花250-400 g、叶上花150-300 g、黄姜300-500g。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500-650g、艾草1000-1300g、刺五加400-600 g、刺桐450-600 g、钻地风300-400 g、莴笋花250-300 g、叶上花150-200 g。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跌打风湿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打风湿药其原料组分为,以重量计,滇红花35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仕珍
申请(专利权)人:余仕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