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76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6
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反射膜基层双面涂覆树脂层,树脂层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胶水层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射膜双面涂覆含有调温微粒子的树脂层,通过吸收/释放热量,使膜层保持稳定且合适的工作温度,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造成反射膜收缩形变。形变。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反射膜。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作本身不会发光,显示作用得益于调制背光源发出的光,显示器的性能指标依赖于背光源的性能,因此背光模组光源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液晶显像的质量。反射膜是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最重要的光学膜之一,在液晶显示器当中,反射膜在导光板背光模组的底部,将光源泄漏出的光反射回到导光板,使其能够集中正面投射,防止光线外泄,以达到增加光的使用效率。然而,背光模组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反射膜产生热收缩形变,同时反射膜在背光模组中一般是通过在双面边缘粘合遮光胶固定,反射膜上方的空间不足,导致反射膜很容易出现膜拱、褶皱、分层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传统背光模组结构中没有考虑设计光学膜可靠性的结构。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反射膜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所述反射膜基层双面涂覆树脂层,所述树脂层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所述的胶水层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所述的有机粒子与所述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r/>[0005]优选的,所述的树脂层为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酯,或有机硅。
[0006]优选的,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其壳层为SiO2,或TiO2,或ZnO,或BaTiO3,其核层为石蜡,或聚乙二醇,或硬脂酸丁酯。
[0007]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SN,或抗静电剂TM,或抗静电剂SP,或抗静电剂SH-105;所述的胶水为丙烯酸胶水,或有机硅胶水,或聚氨酯胶水。
[0008]优选的,所述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的表面张力差值大于20dyn/cm。
[0009]优选的,所述的主体树脂为PET;所述的有机粒子为经PTFE表面处理过的PMMA粒子,该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在1μm以下。
[0010]优选的,所述PMMA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在1%-20%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的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该二氧化钛粒子的粒径为0.1-0.5μm,该二氧化钛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在1%-15%之间。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反射膜双面涂覆含有调温微粒子的树脂层,通过吸收/释放热量,使膜层保持稳定且合适的工作温度,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造成反射膜收缩形变。去
除剥离膜后的反射膜可可直接粘合在背光模组中,避免了传统遮光胶固定法因热收缩大导致光学膜易产生膜拱、褶皱、分层等不良现象,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光学模组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1,所述反射膜基层1双面涂覆树脂层2,所述树脂层2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树脂层2为环氧树脂;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其壳层为SiO2,其核层为石蜡。
[0016]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4,所述的胶水层4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5。本实施例中,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SN,胶水采用丙烯酸胶水。剥离膜可采用常用的剥离膜,例如采用PET剥离膜、PMMA剥离膜膜、PE剥离膜、PVC剥离膜、PTFE剥离膜等。
[0017]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6,所述的有机粒子与所述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所述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的表面张力差值大于20dyn/cm。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树脂为PET;所述的有机粒子为经PTFE表面处理过的PMMA粒子,该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在1μm以下,所述PMMA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该二氧化钛粒子的粒径控制在0.1-0.5μm之间,该二氧化钛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
[0020]实施例二,参照图1,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1,所述反射膜基层1双面涂覆树脂层2,所述树脂层2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树脂层2为丙烯酸树酯;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其壳层为TiO2,其核层为聚乙二醇。
[0021]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4,所述的胶水层4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5。本实施例中,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TM,胶水采用有机硅胶水。剥离膜可采用常用的剥离膜,例如采用PET剥离膜、PMMA剥离膜膜、PE剥离膜、PVC剥离膜、PTFE剥离膜等。
[0022]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6,所述的有机粒子与所述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所述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的表面张力差值大于20dyn/cm。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树脂为PET;所述的有机粒子为经PTFE表面处理过的PMMA粒子,该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在1μm以下,所述PMMA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该二氧化钛粒子的粒径控制在0.1-0.5μm之间,该二氧化钛粒子在反射膜基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8%。
[0025]实施例三,参照图1,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1,所述
反射膜基层1双面涂覆树脂层2,所述树脂层2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树脂层2为有机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3其壳层为ZnO,其核层为硬脂酸丁酯。
[0026]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4,所述的胶水层4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5。本实施例中,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SP,胶水采用聚氨酯胶水。剥离膜可采用常用的剥离膜,例如采用PET剥离膜、PMMA剥离膜膜、PE剥离膜、PVC剥离膜、PTFE剥离膜等。
[0027]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6,所述的有机粒子与所述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所述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的表面张力差值大于20dyn/c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基层双面涂覆树脂层,所述树脂层中填充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下层的树脂层涂覆含抗静电剂的胶水层,所述的胶水层上再粘合一层剥离膜;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包括主体树脂以及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有机粒子、与所述的主体树脂不相容的无机粒子,芯层拉伸后有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无机粒子与主体树脂之间分离并形成空洞,所述的有机粒子与所述主体树脂之间的密度差值小于0.25g/cm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层为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酯,或有机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核壳结构的调温微粒其壳层为SiO2,或TiO2,或ZnO,或BaTiO3,其核层为石蜡,或聚乙二醇,或硬脂酸丁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热收缩、自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SN,或抗静电剂TM,或抗静电剂SP,或抗静电剂SH-105;所述的胶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栋凡雪蒙魏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