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75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包括主体、推进器、移动设备,主体呈鱼雷状,推进器安装在主体的一端;主体包括壳体、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控制模块一、升降装置、电源;电源与控制模块一连接;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以及信号收发装置一安装在壳体外部,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靠近主体另外一端,控制模块一和升降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推进器以及升降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一连接;移动设备和信号收发装置一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代替潜水员下水检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申请程序,在检验时间安排上也更加自由,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水下图像,水上观察水下情况。水上观察水下情况。水上观察水下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航行、靠泊阶段,船体外壳可能会与海床发生碰擦甚至搁浅,长时间航行,船体外壳可能会存在腐蚀及大量海生物附着的情况。需要进行定期检测,检查船体外表情况时需要申请专业的潜水员进行检查,申请手续繁琐、费用较高,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可能会影响船体运行情况、增加耗油、船体俯视、甚至破舱进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代替潜水员下水检查船体外表情况,节约了成本和程序,时间安排上也相对灵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包括主体、推进器、移动设备,主体呈鱼雷状,推进器安装在主体的一端;主体包括壳体、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控制模块一、升降装置、电源;电源与控制模块一连接;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以及信号收发装置一安装在壳体外部,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靠近主体另外一端,控制模块一和升降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推进器以及升降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一连接;移动设备和信号收发装置一之间无线通信连接。
[0005]进一步地,照明装置包括可见光补光灯和IR补光灯,可见光补光灯用于水下检查照明使用;IR补光灯用于开放水域下检查时照明使用,可以避免惊扰水下生物。
[0006]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水仓、水泵,水仓设置在壳体内,水泵和水仓之间连接通过水泵向水仓内抽水、排水,水泵与控制模块一连接,通过抽水实现主体下沉,通过排水实现主体上浮。
[0007]进一步地,推进器为回转螺旋桨推进器。
[0008]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对称设置。
[0009]进一步地,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件。
[0010]进一步地,壳体为钛合金壳体。
[0011]进一步地,移动设备包括信号收发装置二、控制模块二、显示器、电源、控制按钮;信号收发装置二、显示器、控制按钮分别与控制模块二连接,电源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代替潜水员下水进行船体外壳检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申请程序,在检验时间安排上也更加自由,通过移动设备的信号收发装置二与主体内的信号收发装置一进行信号传递,实现远程控制,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水下船体外表图像,并传输到移动设备,可以直观观察水下情况,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的主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移动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移动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模块一电路原理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模块二电路原理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2、推进器;3、移动设备;4、IR补光灯;5、可见光补光灯;6、图像拍摄装置;7、信号收发装置一;8、壳体;9、密封件;10、电源;11、水泵;12、控制模块一;13、水仓;14、信号收发装置二;15、显示器;16、控制按钮;17、电源;18、控制模块二;19、马达一;20、球形关节;21、螺旋桨;22、马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2]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主体1、推进器2、移动设备3,主体1呈鱼雷状,推进器2安装在主体1的一端,移动设备3和主体2之间通信连接;主体1包括壳体8、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6、信号收发装置一7、控制模块一12、升降装置、电源10,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6、信号收发装置一12安装在主体1的另外一端,控制模块一12、升降装置以及电源10安装在壳体8内;壳体8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壳体8采用钛合金壳体,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性能,将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相对合拢后用钛合金螺丝紧固后形成完整壳体,为了保证壳体的密封性,在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之间安装密封件9,密封件9为橡胶圈,防止海水进入壳体8内。
[0023]推进器2为回转螺旋桨推进器,推进器2包括螺旋桨21、球形关节20、马达一19、马达二22,螺旋桨21通过球形关节20安装在主体1的一端,球形关节20内安装马达二22,通过马达二22控制球形关节20活动,进而实现推进器2转向;螺旋桨21通过马达一19与球形关节20连接,马达一19的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使得螺旋桨21正转或者反转,进而实现前进或者后退;马达一19和马达二22分别和控制模块一12连接,通过控制模块一12控制马达一19和马达二22工作。
[0024]电源10与控制模块一12连接,为主机内所有部件供电,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6、信号收发装置一12、推进器2以及升降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一12连接,通过控制模块一12控制相应的部件工作。
[0025]照明装置包括可见光补光灯5和IR补光灯4,可见光补光灯5为LED灯珠,IR补光灯为波长在940nm的LED灯珠,可见光补光灯5用于水下检查照明使用;IR补光灯4用于开放水域下检查时照明使用,其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光,仅能够被图像拍摄装置6捕捉到,可以避免惊扰水下生物。
[0026]升降装置包括水仓13、水泵11,水仓13设置在壳体8内,水泵11与控制模块一12连接,通过控制模块一12控制水泵11向水仓13内抽水或者将水仓13内的水排出,通过向水仓13内抽水实现主体1下沉,通过将水仓13内的水排出实现主体1上浮。
[0027]移动设备3包括信号收发装置二14、控制模块二18、显示器15、电源17、控制按钮16;信号收发装置二14、显示器15、控制按钮16分别与控制模块二18连接,电源17与控制模块二18连接。
[0028]通过操作移动设备3上相应的控制按钮16,可以控制主体1上浮、下沉、转向、推进,控制模块二18通过信号收发装置二14发出5GHz信号,信号收发装置一7接收该信号后传递给控制模块一12,控制模块一12控制主体1上浮、下沉、转向、推进,图像拍摄装置6为摄像头,将拍摄的图像传输至控制模块一12后由信号收发装置一7发出,信号收发装置二14接收来自信号收发装置一7发出的5GHz信号,最终通过控制模块二18处理后在显示器15上显示出水下图像。
[0029]本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推进器、移动设备,所述主体呈鱼雷状,所述推进器安装在主体的一端;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控制模块一、升降装置、电源;所述电源与控制模块一连接;所述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以及信号收发装置一安装在壳体外部,照明装置和图像拍摄装置靠近主体另外一端,所述控制模块一和升降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照明装置、图像拍摄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一、推进器以及升降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一连接;所述移动设备和信号收发装置一之间无线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可见光补光灯和IR补光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舶外壳检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水仓、水泵,所述水仓设置在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帆吴伟春金庆云李晓奎李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