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60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包括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第一防水层、粘合胶、第二防水层和胶泥均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地砖层均对应地面基层设置,竖直段和墙砖层均对应墙面基层设置;防水夹板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L型夹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下夹板设在粘合胶的水平段上,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水平段均设在下夹板上;L型夹板的竖直段对应粘合胶的竖直段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的防止墙砖层和地砖层之间的渗水隐患,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渗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液体渗入的方式。防渗的手段主要有在面对液体的固体表面涂抹一层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渗入,在室内的装饰装修过程中,为了保证卫生间的水不会流至室内地面同时也不会渗入楼板中,通常需要对卫生间作防水处理。
[0003]现有的在卫生间施工防水领域,施工注重底层防水。现有技术中墙角处的墙砖层与地砖层之间会出现隐形水道,生活中使用所引起的面层水分往瓷砖内层渗透,水分会被引导至门套及卫生间之外造成渗水隐患,以及引发受潮发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墙角出现隐形水道,能有效的防止墙砖层和地砖层之间的渗水隐患的防渗水建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包括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从里到外依次设置;基层包括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砖面层包括墙砖层和地砖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第二防水层和胶泥均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地砖层均对应地面基层设置,竖直段和墙砖层均对应墙面基层设置;防水夹板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L型夹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下夹板设在粘合胶的水平段上,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水平段均设在下夹板上;L型夹板的竖直段对应粘合胶的竖直段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后,能有效的防止墙砖层和地砖层之间的渗水隐患。
[0007]作为一种优选,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底部均设有多组第一卡棱,下夹板的顶部设有多组第二卡棱,第一卡棱与第二卡棱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牢固。
[0008]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棱底部设有卡口,第二卡棱顶部设有卡头;卡头的顶部是圆锥,底部是圆柱的结构,圆柱的直径比圆锥的最大直径小;卡口上设有锥形槽,锥形槽大小与卡头的顶部的大小配合,卡口底部设有防脱环,防脱环上设有与锥形槽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与卡头的底部直径匹配;卡头与卡口卡扣连接,卡头的顶部位于锥形槽内,卡头的底部位于通孔内。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牢固,安装方便。
[0009]作为一种优选,卡头与第二卡棱为一体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装配。
[0010]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多个隔音棉,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水平段上均设有多个凹槽,上夹板和L型夹板水平段上的凹槽均与下夹板的凹槽一一对应围成独立的安装部;隔音棉设在安装部上。采用这种结构后,使该结构达到隔音效果,减少噪音骚扰楼下邻居的情况。
[0011]作为一种优选,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的外表面均涂抹油漆。采用这种结构后,防渗水效果好,防腐蚀能力强。
[0012]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均采用防水涂料。采用这种结构后,防渗水效果好。
[0013]作为一种优选,隔音棉在防水夹板上均匀分布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后,隔音效果好。
[0014]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的安装方法,在地面基层、墙面基层施工完工时,在地面基层、墙面基层表面依次铺设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作为防水层结构;然后依次进行胶泥和砖面层的铺贴;地砖层铺设在胶泥的水平段上,墙砖层对应胶泥的竖直段铺设。采用这种方法后,安装方便。
[0015]作为一种优选,安装防水夹板时,先铺设下夹板在粘合胶上,然后放置隔音棉在下夹板的凹槽上,将上夹板及L型夹板的凹槽对准下夹板的凹槽,将上夹板及L型夹板的第一卡棱与下夹板的第二卡棱连接,上夹板及L型夹板的凹槽与下夹板的凹槽形成独立安装部包围隔音棉。采用这种方法后,防渗水效果好,隔音效果好。
[0016]总的说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该防渗水建筑结构,通过在防水夹板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多组第一卡棱,下夹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卡棱,第一卡棱底部开设有卡口,第二卡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卡头,卡口与卡头卡扣连接,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设有隔音棉,且隔音棉位于多组卡棱之间的安装部,防水夹板利用卡口与卡头卡扣连接,结构简单,使防水夹板更好的铺设,将L型夹板铺设在墙角,避免墙角处的墙砖层与地砖层之间会出现隐形水道,解决了墙角渗水引发受潮发霉的问题,并使下夹板和L型夹板分别粘接在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的第一防水涂料的表面,再在下夹板上部的第二卡棱之间铺设隔音棉,使该结构达到隔音效果,减少噪音骚扰楼下邻居的情况。
[0018]2.该防渗水建筑结构,通过在地面基层的上表面和墙面基层左侧表面均涂刷有防水涂料,地面基层上表面的防水涂料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粘合胶与下夹板的底侧固定连接,墙面基层左侧底部的防水涂料通过第二粘合胶与L型夹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上夹板的上侧、L型夹板的上侧与左侧均涂刷有防水涂料,利用在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涂刷两层防水涂料和铺设一层防水夹板,三层防水结构避免了渗水情况的发生,更好的保证了建筑结构的长久使用。
[0019]3.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铺设第一防水层,既防止向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渗水,也防止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反渗水。
[0020]4.隔音棉设置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凹槽、L型夹板和下夹板的凹槽围成的安装部内,避免了第一防水层失效之后渗水导致隔音棉受损。
[0021]5.卡头与第二卡棱为一体设置,便于上夹板和下夹板、L型夹板和下夹板的装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防渗水建筑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0023]图2为防水夹板的立体图。
[0024]图3为L型夹板的立体图。
[0025]图4为卡头的结构立体图。
[0026]图5为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地面基层;2、墙面基层;3、防水夹板;311、上夹板;312、下夹板;313、L型夹板;314、第一卡棱;315、第二卡棱;316、卡口;317、卡头;4、防脱环;5、隔音棉;6、第一防水层;7、粘合胶的水平段;8、粘合胶的竖直段;9、第二防水层;10、胶泥的水平段;11、地砖层;12、胶泥的竖直段;13、墙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包括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从里到外依次设置;基层包括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砖面层包括墙砖层和地砖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第二防水层和胶泥均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地砖层均对应地面基层设置,竖直段和墙砖层均对应墙面基层设置;防水夹板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L型夹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下夹板设在粘合胶的水平段上,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水平段均设在下夹板上;L型夹板的竖直段对应粘合胶的竖直段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基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防水夹板、第二防水层、胶泥、砖面层从里到外依次设置;基层包括地面基层和墙面基层,砖面层包括墙砖层和地砖层;第一防水层、粘合胶、第二防水层和胶泥均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地砖层均对应地面基层设置,竖直段和墙砖层均对应墙面基层设置;防水夹板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夹板,L型夹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下夹板设在粘合胶的水平段上,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水平段均设在下夹板上;L型夹板的竖直段对应粘合胶的竖直段设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夹板和L型夹板的底部均设有多组第一卡棱,下夹板的顶部设有多组第二卡棱,第一卡棱与第二卡棱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棱底部设有卡口,第二卡棱顶部设有卡头;卡头的顶部是圆锥,底部是圆柱的结构,圆柱的直径比圆锥的最大直径小;卡口上设有锥形槽,锥形槽大小与卡头的顶部的大小配合,卡口底部设有防脱环,防脱环上设有与锥形槽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与卡头的底部直径匹配;卡头与卡口卡扣连接,卡头的顶部位于锥形槽内,卡头的底部位于通孔内。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渗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头与第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林海东傅继阳刘爱荣赵若红吴玖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