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56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包括底座、轨道板、加强筋及填充层,填充层为向轨道板与底座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而成,轨道板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内形成有填充层,加强筋埋设于轨道板与底座之间的填充层内;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还包括连接件,通孔内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加强筋连接。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通孔内埋设连接件,使连接件将通孔内的填充层与加强筋连接,保证板式无砟轨道的通孔内填充层的结构稳定,以避免因为温度荷载及列车荷载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自密实混凝土蹿出,影响行车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砟轨道
,特别涉及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0002]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单元分块式结构,在路基和桥梁地段的轨道板之间采用不连接的分块式结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板是工厂化预制的,其通过轨道板上的灌注孔在施工现场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实现与底座结构的连接。施工时,首先将轨道板铺设并精调至设计位置以后,开始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当自密实混凝土流动并充满板腔后,浆液会在灌注孔及检查孔中溢出;另外,温度荷载或者列车荷载等多因素的作用,会造成灌注孔或者检查孔内的自密实混凝土蹿出,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灌注孔或者检查孔内的自密实混凝土蹿出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包括底座、轨道板、加强筋及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向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而成,所述轨道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形成有所述填充层,所述加强筋埋设于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所述填充层内;所述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呈锥形,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卡设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子件与第二子件,所述第一子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件连接,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件水平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和/或所述第一子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子件彼此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件与所述第一子件垂直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二端形成有钩状结构,所述钩状结构勾连于所述加强筋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件双面焊接,焊缝的长度为30mm~60mm,焊缝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4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灌注孔,所述填充层为从所述灌注孔向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而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内形成有所述填充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呈网状,所述加强筋水平埋设于所述填充层内。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与底座之间设置填充层,且轨道板的通孔内也形成填充层,并在轨道板与底座之间的填充层内埋设加强筋;在通孔内埋设
连接件,使连接件将通孔内的填充层与加强筋连接,保证板式无砟轨道的通孔内填充层的结构稳定,以避免因为温度荷载及列车荷载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自密实混凝土蹿出,影响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所示灌注孔处的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底座;20、轨道板;21、灌注孔;30、连接件;31、第一子件;32、第二子件;40、填充层;5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包括底座10、轨道板20、加强筋50及填充层40,填充层40为向轨道板20与底座 10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而成,轨道板20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内形成有填充层40,加强筋50埋设于轨道板20与底座10之间的填充层40内;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还包括连接件30,通孔内设置有连接件30,连接件30的一端固定于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加强筋50连接。
[0021]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将轨道板20铺设于设计位置,然后向轨道板20与底座10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流动并充满轨道板20与底座10之间的空腔之后,会从轨道板20的通孔中溢出,从而在通孔中也形成填充层4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孔可以为轨道板20上的灌注孔21、检查孔或者其它孔。为了增强填充层40的强度,保证其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填充层40内铺设加强筋50。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筋50可以为多个间隔排列的单根钢筋,也可以为钢筋网片。
[0022]另外,通孔内的填充层40与下部的填充层40缺少连接,在温度荷载及列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通孔内的填充层40可能会蹿出,影响行车安全。这里下部的填充层40是指轨道板20与底座10之间的填充层40。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孔内设置了连接件30,并将其一端固定于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加强筋 50连接,从而保证轨道板20的通孔内填充层40的结构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
[0023]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30为钢筋。连接件30的一端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之后,连接件30能够增强通孔内填充层40的稳定性。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加强筋50连接,能够增强通孔内填充层40与下部填充层4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避免通孔内填充层40与下部填充层40连接断裂并蹿出。
[0024]可以理解地,连接件30的上端与通孔内壁之间的固定,可以是单点固定,也可以是多点固定;连接件30与通孔内壁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呈锥
形,连接件30的一端卡设在通孔的内壁上。也就是说,通孔为上宽下窄的形状,连接件30的上端与通孔的内壁多点固定,其上端卡设在通孔的内壁上,以更多地借助通孔内壁的固定作用保证通孔内填充层40的稳定性。
[0025]可以理解地,连接件30可以为整体式结构,也可以为相互连接的分体式结构,都能够实现通孔内填充层40与下部填充层40之间的连接。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包括第一子件31与第二子件32,第一子件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通孔的内壁上,第二子件32的第一端与第一子件31连接,第二子件32的第二端与加强筋50连接。具体地,第一子件31为横向钢筋,第二子件32为竖向钢筋,竖向钢筋的顶端与横向钢筋焊接。横向钢筋的长度需要保证其在施工时能够卡设在通孔的内壁上,保证灌注自密实混凝土的过程中,横向钢筋的位置不会发生扰动。竖向钢筋的长度需要保证其下端与加强筋50连接。横向钢筋能够增强通孔内填充层40的稳定性,竖向钢筋能够增强通孔内填充层40与下部填充层 4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子件32的第一端与第一子件31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轨道板、加强筋及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向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而成,所述轨道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形成有所述填充层,所述加强筋埋设于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所述填充层内;所述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锥形,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卡设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子件与第二子件,所述第一子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件连接,所述第二子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件水平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义韦合导朱应娟李路遥刘慧芳马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