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36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5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复合膜在制备过程中,一定加热条件下,背涂层软化,第一棱镜层与背涂层可以直接贴合;在保证背涂层能够与棱镜层稳定贴合的基础上,不会影响棱镜膜辉度。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能。的再加工性能。的再加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
,特别是一种光学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背光模组主要由下扩散膜、下棱镜膜、上棱镜膜、上扩散膜四张膜片组装而成,需要逐片组装,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随着液晶模组超清、薄型化设计、组装良率要求更高的需求,为了使光学膜片的厚度减薄,行业内已经兴起复合膜片的使用,包括DOP(扩散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MOP(微透镜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POP(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等。复合膜片的应用,不仅能使光学膜片的厚度减薄,而且复合膜片由两张或两张以上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贴合,能够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0003]其中,现有POP(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上下两层棱镜膜复合是通过在上棱镜膜的背面涂布贴合胶,然后在线贴合下棱镜;这就要求涂布产线至少具有一条贴合胶涂布线和一条棱镜压印线同时进行生产,因而厂家投入成本高。另外,上棱镜膜的背面涂布贴合胶不具有遮瑕效果,棱镜贴合裁切时,缺陷和杂质物容易被放大,降低了成品率。
[0004]另有一种POP工艺,先以PET基材制备处于半固化状态的粘性背涂层,收卷待用;然后在一条具备贴合(类似覆膜功能,不需要涂布贴合胶)能力的棱镜膜生产线,先将粘性背涂层与下棱镜的棱镜面贴合在一起,通过UV完全固化粘性背涂层;最后通过压印工艺在粘性背涂层的另一面,即PET的预涂层面压印棱镜层,形成上下棱镜复合在一起的POP复合膜。其技术弊端是在于粘性背涂层收卷时容易出现粘黏,并且过机时可能出现粘辊,因此市场应用面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它不存在过机粘辊的问题,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小,棱镜膜辉度好,并且还具有扩散均光、遮盖瑕疵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学复合膜,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所述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所述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所述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
[0008]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背涂层厚度H3为3μm~7μm。
[0009]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背涂层中还包含有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粒径H1为1μm~5μm。
[0010]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厚度均为25μm~250μm,优选25μm~125μm。
[0011]上述光学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0012](1)制备背涂层: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涂布背涂层,经微凹版辊涂布、烘箱干燥,直接收卷,备用;所述烘箱干燥温度为60℃~140℃;所述烘箱干燥时间为30s~90s;
[0013](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第一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加热温度为60℃~100℃;所述烘箱加热时间为30s~90s;所述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1.5μm;
[0014](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复合膜,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进而省去通过贴合胶贴合方法中贴合胶涂布线的设备,节约生产设备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背涂层经热固化而形成,不存在发粘;有效解决粘性背涂层与棱镜层贴合时的粘性要求与收卷粘黏、过机粘辊相矛盾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复合膜,背涂层中液体橡胶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发生软化,能够直接与棱镜层粘黏,并且,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能参与涂层中热固化反应,增强贴合层结合力;使得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减小,保证了棱镜膜的辉度。
[0019]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复合膜,背涂层中添加有有机粒子,使涂层具有一定的雾度,有利于遮盖瑕疵;并且,具有扩散均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粒子粒径和第一棱镜层嵌入背涂层深度之间相互关系图。
[0023]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H1:粒子粒径;H2: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1:第一棱镜膜;2:第二棱镜膜;11:第一棱镜膜支持体;12:第一棱镜层;21:第二棱镜膜支持体;22:背涂层;23:第二棱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
[0025]为保证背涂层加热后能够软化,以便直接与棱镜层进行贴合,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同时,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能参与背涂层中热固化反应,增强贴合层结合力;使得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减小,保证了棱镜膜的辉度。其中,涂布液中选用的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是反应型交联剂,作用是促进背涂层热固化反应,增强背涂层成膜性能。
[0026]本专利技术设定背涂层涂布液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若涂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所述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所述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所述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中还包含有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粒径H1为1μm~5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厚度为3μm~7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厚度均为25μm~250μm,优选25μ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韩捷薛飞徐倩倩胡鑫万金龙刘玉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