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施灸设备及其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35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定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医施灸设备及其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系统,其中,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包括:建立目标人体的数字三维模型,基于数字三维模型对目标人体的基准部位进行识别,再结合传统中医的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实现目标人体穴位相对位置定位。基于以上的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还构建了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中医施灸设备,以解决目前对于穴位的定位没有一个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不利于中医外治疗法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无法满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的问题。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的问题。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施灸设备及其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定穴
,具体是指一种中医施灸设备及其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中医疗法中,围绕人体穴位或部位的诊治,全部是需要专业医师才能完成。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专业医师对患者穴位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治疗,目前的中医器械在这方面对于医师的帮助非常弱小,无法达到现代医疗器械对医师的协助诊治水平。比如传统中医的中艾灸、拔罐等一些传统疗法就需要专业医师确认正确的穴位位置才能进行有效治疗,普通大众即便知道中医的医疗保健效果也不能单独靠自己完成操作,从而限制了中医外治疗法的推广。
[0003]养生保健是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病才去治病的被动理疗概念慢慢被淘汰,而积极预防、平常养生保健、珍爱生命已成为趋势。这也正符合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末病”的预防理念。但目前对于穴位的定位没有一个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不利于中医外治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无法满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目前对于穴位的定位没有一个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不利于中医外治疗法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无法满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的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包括: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建立目标人体的数字三维模型;基于数字三维模型对目标人体的基准部位进行识别;基于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包括:获取标准人体穴位分布图;将人体穴位分布图数据化得到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基于所述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包括:将基准部位与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比对结合获得以基准部位作为参考点的穴位位置;将获取的穴位位置投射到所述数字三维模型上获得目标人体穴位分布模型。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基准部位包括头部、面部、颈项部、胸部、腹部、侧胸部、侧腹部、背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
[0010]此外,本申请基于上述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还公开了一种3D扫描辅助定穴系统,包括3D扫描仪和数据处理模块;3D扫描仪用于建立目标人体的数字三维模型;数据处理模块内存储有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基于数字三维模型对目标人体的基准部位进行识别,并基于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计算目标人体穴位位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3D扫描仪为三维激光扫描仪。
[001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中医施灸设备,包括上述3D扫描辅助定穴系统。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数字三维模型与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图进行比对结合,在不需要专业医师的介入下,也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目标人体穴位分布模型,完成对目标人体的穴位定穴操作。
[0015](2)本专利技术有利于中医外治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有利于传统中医疗法在养生保健领域的推广。
[0016](3)本专利技术中基于3D扫描辅助定穴技术构成的中医施灸设备,能够满足日常自我保健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7]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0018]图1为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0]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包括: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建立目标人体的数字三维模型;基于数字三维模型对目标人体的基准部位进行识别;基于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
[00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数字三维模型与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图进行比对结合,在不需要专业医师的介入下,也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目标人体穴位分布模型,完成对目标人体的穴位定穴操作。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包括:获取标准人体穴位分布图;将人体穴位分布图数据化得到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
[002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GB 12346-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经穴部位》,因此,基于此标准存在大量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实物图、实物模型、电子图、电子模型,广泛用于中医教学等领域。因此,对于标准人体穴位分布图的获取,可直接获取或依托现有技术获得。
[0024]除了通过将标准人体穴位分布图数据化获得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之外,亦可直接获取GB 12346-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经穴部位》上记载的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包括:将基准部位与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比对结合获得以基准部位作为参考点的穴位位置;将获取的穴位位置投射到所述数字三维模型上获得目标人体穴位分布模型。
[0026]具体的,基准部位包括头部、面部、颈项部、胸部、腹部、侧胸部、侧腹部、背部、腰
部、骶部、上肢、下肢。
[0027]在本实施例中,由GB 12346-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经穴部位》可知,对于经穴定位的方法,分为三种:a、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b、“骨度”折量定位法;c、指寸定位法,三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即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经穴位置。
[0028]其中,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全身各部主要分为头部、面部、颈项部、胸部、腹部、侧胸部、侧腹部、背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固定的标志,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于腓骨头前下方定阳陵泉;三角肌尖端部定臂臑;眉头定攒竹;两眉之中间定印堂;两乳头之中间定膻中等。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听宫,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曲池,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0029]根据基准部位,在结合中医理论中的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如“脐下三寸”为关元穴等,便可通过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计算出以基准部位作为参考点的相关穴位位置。将获取的穴位位置投射到所述数字三维模型上,便可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建立目标人体的数字三维模型;基于所述数字三维模型对目标人体的基准部位进行识别;基于所述基准部位和所述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包括:获取标准人体穴位分布图;将所述人体穴位分布图数据化得到所述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辅助定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准部位和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定位目标人体穴位包括:将所述基准部位与所述人体穴位相对位置数据比对结合获得以所述基准部位作为参考点的穴位位置;将获取的穴位位置投射到所述数字三维模型上获得目标人体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艾养阳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