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使用了层叠体的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34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5
提供能够提供成形体的外观和印刷时的处理性优异的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层叠体的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层叠体具有:包含聚丙烯的第一层;以及包含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第二层。
[0016]2.根据1.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从上述层叠体中分离上述第二层的工序(b)。
[0017]3.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用层叠体来制造成形体的工序(a),所述层叠体具有:包含聚丙烯的第一层;包含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第二层;以及包含聚丙烯的第三层。
[0018]4.根据3.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从上述层叠体中分离上述第二层和上述第三层的工序(b)。
[0019]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中,将上述层叠体安装至模具,并供给成形体用树脂,从而将上述层叠体与上述成形体用树脂进行一体化。
[0020]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中,以与模具吻合的方式对上述层叠体进行造形,将进行了上述造形的层叠体安装至模具,并供给成形体用树脂,从而将上述层叠体与上述成形体用树脂进行一体化。
[0021]7.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中,
[0022]在腔室箱内配置芯材,
[0023]在上述芯材的上方配置上述层叠体,
[0024]将上述腔室箱内进行减压,
[0025]将上述层叠体进行加热软化,
[0026]将已经加热软化的上述层叠体按压至上述芯材从而进行覆盖。
[0027]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a)之前或之后进行上述工序(b)。
[0028]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之前,还包括在上述第一层的不与上述第二层接触一侧的面形成第四层的工序(c),所述第四层包含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和聚酯中的1种以上。
[0029]10.根据9.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c)之后,还包括对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实施印刷的工序(d),并在其后进行上述工序(a)或上述工序(b)。
[0030]11.根据9.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d)之后,还包括在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形成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层的工序(e),并在其后进行上述工序(a)或上述工序(b)。
[0031]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层的厚度为60μm~250μm。
[0032]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上述第二层分离时,上述第一层的与上述第二层接触一侧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0μm以下。
[0033]14.一种层叠体,其具有:
[0034]包含聚丙烯的第一层;以及
[0035]包含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第二层,
[0036]上述第一层的厚度为60μm~250μm,
[0037]上述第一层与上述第二层相接触。
[0038]15.根据14.所述的层叠体,其具有62μm~252μm的厚度。
[0039]16.根据14.或15.所述的层叠体,其还具有包含聚丙烯的第三层,
[0040]上述第三层与上述第二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相接触。
[0041]17.根据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还具有第四层,所述第四层包含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和聚酯中的1种以上,
[0042]上述第四层与上述第一层的不与上述第二层接触一侧的面相接触。
[0043]18.根据17.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四层由多个层形成。
[0044]19.根据17.或1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四层的厚度为150μm时,该层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50%~900%,
[0045]上述第四层的软化温度为50℃~180℃。
[0046]20.根据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对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实施了印刷。
[0047]21.根据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形成有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层。
[0048]22.根据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从上述层叠体中分离上述第二层时的、上述第一层的与上述第二层接触一侧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0μm以下。
[0049]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层叠体、其制造方法和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0050]1.一种层叠体,其具有:
[0051]包含聚丙烯或者包含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第一层;
[0052]包含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树脂的第二层;以及
[0053]包含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的第三层,
[0054]与上述第一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对于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100重量%的比例相比,上述第三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对于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100重量%的比例更大。
[0055]2.根据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与上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的改性量相比,上述第三层的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的改性量更高。
[0056]3.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三层中的改性聚烯烃与上述第一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同。
[0057]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一层与上述第二层的界面处能够分离。
[0058]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一层的与上述第二层之间的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0μm以下。
[0059]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晶体结构包含近晶型晶体。
[0060]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上述第一层的不与上述第二层接
触一侧的面层叠有1层以上第四层,所述第四层包含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和聚酯中的1种以上树脂。
[0061]8.根据7.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第四层的厚度为150μm时,上述第四层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50%以上且900%以下,
[0062]上述第四层的软化温度为50℃以上且180℃以下。
[0063]9.根据7.或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具有印刷层。
[0064]10.根据7.或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上述第四层的不与上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形成有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层。
[0065]11.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用于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体,其具有:包含聚丙烯或者包含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第一层;包含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树脂的第二层;以及包含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的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对于聚丙烯、或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100重量%的比例相比,所述第三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对于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100重量%的比例更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与所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的改性量相比,所述第三层的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的改性量更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三层中的改性聚烯烃与所述第一层中的改性聚烯烃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的界面处能够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的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0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晶体结构包含近晶型晶体。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130℃下的结晶化速度为2.5min-1
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数为80摩尔%以上且99摩尔%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第一层的不与所述第二层接触一侧的面层叠有1层以上第四层,所述第四层包含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和聚酯中的1种以上树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四层的厚度为150μm时,所述第四层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50%以上且900%以下,所述第四层的软化温度为50℃以上且180℃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第四层的不与所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具有印刷层。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第四层的不与所述第一层接触一侧的面形成有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层。13.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用于第一层的聚丙烯或者聚丙烯和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用于第二层的选自聚乙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树脂、以及第三层的选自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1种以上树脂和改性聚烯烃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形成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并进行冷却从而得到层叠体。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冷却后,在所述第一层的不与第二层接触一侧的面层叠1层以上的第四层,所述第四层包含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丙
烯酸类树脂、聚烯烃和聚酯中的1种以上树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辰郎近藤要多田圭志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