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29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3
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横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乘客能从地铁的车门处直接移动至疏散平台上,装置内部的钢管抽离之后,移动平台能够竖向升降并形成台阶,整体装置底部的可折叠台阶装置也可在有需求时形成台阶,以降低在隧道底部向应急疏散平台转移的难度,且抽出的两根钢管能作为简易担架,实现对受伤乘客的及时转移救治,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应急疏散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地铁是城市建设拓宽空间高速发展的标志,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能否对地铁内人员进行快速疏散就显得非常重要,应急疏散平台是在地铁区间隧道内设置的用于疏散乘客的专用通道,目前的应急疏散平台基本与车站站台的高度一致,发生事故时乘客可以从车门位置直接转移到疏散平台上,若地铁发生追尾、脱轨等较为严重的事故导致内部的乘客受伤,在两侧车门发生电气故障无法打开的情况下,乘客就需要从救生门下至隧道底部,然后再爬至疏散平台,此时疏散平台由于具有一定的高度,对于老弱病残的乘客来说具有很大难度,同时也无法对受伤严重的乘客进行及时转移,盲目地对受伤乘客进行人工搬运转移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不仅受伤乘客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还严重降低了人员疏散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该平台既能够与车门保持同等高度,又能按需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横撑(2),每个横撑(2)的一端均设有斜撑(3),横撑(2)的另一端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角钢(4),角钢(4)位于固定平台(1)的底部,斜撑(3)和固定平台(1)之间还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杆(5),在固定平台(1)上的一侧位置设有能竖向升降的移动平台(6),移动平台(6)与角钢(4)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的两端位于角钢(4)上且能沿角钢(4)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移动平台(6)的长度小于钢管的长度,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之间连接有折叠布(9),对应于移动平台(6)的位置,在两端的斜撑(3)和立杆(5)之间安装有限位板(10),移动平台(6)的两端设有T型滑块(11),限位板(10)的两端安装有与T型滑块(11)相配合的T型滑轨(12),所述T型滑轨(12)竖向设置且位于角钢(4)的底部,当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后,移动平台(6)能沿T型滑轨(12)降至限位板(10)上,每根角钢(4)上还安装有两组钢管限位装置,每组钢管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在角钢(4)底部的限位套(13),限位套(13)内配合安装有竖移滑块(14),竖移滑块(14)上安装限位杆(15),限位杆(15)能穿出限位套(13)和角钢(4),竖移滑块(1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始终有推动限位杆(15)伸入角钢(4)内的趋势,在角钢(4)的前端均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扇(17),其中第一钢管(7)位于门扇(17)和其中一个限位杆(15)之间,第二钢管(8)位于另一个限位杆(15)和横撑(2)之间,所述斜撑(3)之间安装有可折叠台阶装置,可折叠台阶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在斜撑(3)内侧开设有与第一连杆(18)相配合的第一滑槽(20)以及和第二连杆(19)相配合的第二滑槽(36),所述第一连杆(18)上固定安装第一平板(21),第二连杆(19)上固定安装第二平板(22),第一平板(21)和第二平板(22)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3)相铰接,第一转轴(23)位于斜撑(3)之间,在第一滑槽(20)的上侧位置处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泽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