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12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绕旋转轴心转动的凸轮;因所述凸轮的转动而往复运动的往复构件;和将所述往复构件压向凸轮的压力单元。由作用在所述凸轮与往复构件的接触点的负荷产生第一负荷转矩。负荷施加单元向所述凸轮施以负荷从而产生第二负荷转矩,该第二负荷转矩具有与所述第一负荷转矩基本相反的相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典型的图像形成设备按照以下方式生成图像。即,首先,在感光元件上生成静电潜像, 然后,该潜像用色粉显影成色粉图像,再后,所述感光元件上的色粉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 体,随后,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至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最终通过加热使该 图像固定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一般而言,采用辊承载图像或记录介质。借助所述辊的转动, 图像和记录介质得以传送。为了驱动所述辊转动,诸如电机的驱动源经由诸如齿轮或定时 皮带等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至该辊。曾有人开发了一种縮回机构,当无需某元件生成或承载图像或运送记录介质时,该縮 回机构能够将该元件縮回。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 3512307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多色 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将要生成黑色图像时,仅生成黑色图像所需的元件被启用,而对生成 黑色图像无需的元件被縮回。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 2006—083189公开的 手动馈纸装置中,底板构造成在该手动馈纸装置关闭电源时向下縮回,以便于使用者容易 对记录介质进行处理操作。该縮回机构通常包括能够将来自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转换成往复 运动的凸轮。一般而言,借助弹簧或类似器件将外力作用到往复构件上,使其保持在工作位置或作 为原位的缩回位置上。当保持原位的往复构件因所述凸轮的转动移至某一其他位置时,超 过所述外力的力作用在该往复构件上。此时,负荷转矩作用于凸轮轴上。随后,当该往复 构件从所述其他位置返回原位时,所述外力作为对所述凸轮的驱动力,即,驱动力通过所 述外力的作用经由该往复构件施加于凸轮上。此时,加速转矩作用在凸轮轴上。此种方式 下,因为往复构件在工作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负荷转矩和加速转矩交替作用在凸轮轴上。这样的负荷转矩和加速转矩之间的变化被称为负荷变化。驱动源设定成输出超过作用在凸轮轴上的最大负荷转矩的动力。因此,即使所述负荷 转矩的平均转矩与加速转矩的平均转矩相同,当负荷转矩与加速转矩之间的负荷变化大 时,仍必须釆用能够输出大于所述最大负荷转矩的动力的驱动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 种办法是以导致降低所述负荷变化量的方式修改所述凸轮或往复构件的形状。但是该办法 可能导致凸轮或往复构件的性能可靠性降低。而且,如果该修改导致凸轮或往复构件构造 的复杂化,则可能增加设备的尺寸和制造成本。例如,当取决于负荷变化将没有转动控制功能的直流整流电机用作驱动源时,该直流 整流电机的角速度与所述负荷变化同步变化。即,当负荷变化量增加时,直流整流电机的 角速度也增加。因此,在一种机构通过检测凸轮的转动位置和往复构件的位置控制凸轮的 驱动与停止驱动这样的构造中,角速度的变化取决于工作位置。因此,当负荷变化变大时, 必须更精准地检测凸轮和往复构件的位置并且更精确地设定控制值。而且,在驱动源没有转动控制功能的情况下,驱动源的转速发生变化,因此取决于转 速变化的周期,驱动源的运行声响时而增大时而减小。因此,使用者可能会觉得运行声音 刺耳。而且,如上所述,在凸轮绕轴旋转一周时加速转矩作用于凸轮转轴上的区域中,取决 于加速转矩或外力的强度产生使凸轮和往复构件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当往复构件回归原位 时,由于加速,往复构件可能产生相对大的冲击声响。因此,使用者可能会觉得该冲击声 音刺耳。因此,在撞击部位设置冲击吸收材料以降低冲击声响,或者设置用以在加速转矩 作用于凸轮轴的区域中向凸轮或往复构件施加摩擦或类似负荷的减速材料以便能够降低 加速转矩。然而,当向设备设置冲击吸收材料或减速材料时,设备的构造变得复杂。此外, 还必须考虑冲击吸收材料或减速材料性能的时间退化问题。而且,当向设备设置减速材料 时,所设置的减速材料即使在加速转矩作用在凸轮轴上时仍将向凸轮或往复构件施加负 荷,该负荷的施加方向使负荷转矩作用在凸轮轴上,从而增大平均负荷转矩,因此也增加 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部分解决常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技术在记录介质上生成图像的图像形 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往复运动转换机构,该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绕旋转轴心转动的凸轮;由于所述凸轮的转动而往复运动的往复构件,其中,作用在该凸轮与往复构件 的接触点的负荷产生第一负荷转矩;和将往复构件压向凸轮的压力单元;该图像形成设备 还包括向凸轮施以负荷从而产生第二负荷转矩的负荷施加单元,其中该第二负荷转矩的相 位与所述第一负荷转矩的相位基本相反。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采用的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作用于图2所示的凸轮转轴的负荷转矩的示意图;图4是解释作用于所述凸轮上的负荷转矩的取决于凸轮转角的过渡变化的曲线图。 图5是包括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手动馈纸单元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是串列式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 光打印机的主机身l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4,支撑辊5 和6,激光扫描单元(LSU) 8,四个转印辊10,第二转印辊12, 一对套准辊13,定影单 元14,排纸单元15,带清洁单元16,堆纸单元17,馈纸单元20和手动馈纸单元40。所 述图像形成单元2基本上设置在主机身1的中心,分别形成黄色(Y),青绿色(C),品红 色(M)和黑色(K)的彩色图像。所述馈纸单元20设置于图像形成单元2的下方并馈送 将要由图像形成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张。所述中间转印带4是由支撑辊5和6支撑的 环形带并被驱动按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顺便提及,该中间转印带4在本实施例中作 为中间转印体之用。或者,也可以用鼓替代中间转印带4。所述第二转印辊12设置成隔中 间转印带4与支撑辊6相对。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都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 (分别是3Y, 3C, 3M和3K),充 电单元7,显影单元9和清洁单元11。所述感光鼓3Y, 3C, 3M和3K串列排列于中间转印 带4上方,每两个感光鼓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Y, C, M和K色粉图像分别形成于感光鼓3Y, 3C, 3M和3K的表面。每个感光鼓3Y, 3C, 3M和3K都由充电单元7, LSU 8,显影单元9,转印辊10和清 洁单元ll包围。每个充电单元7都对各个感光鼓3Y, 3C, 3M和3K的表面充电。所述LSU 8用相应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使各个感光鼓3Y, 3C, 3M和3K的表面曝光。每个所述显影 单元9都将各个感光鼓3Y, 3C, 3M和3K的表面上因曝光生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色粉图像。 转印辊10分别设置成隔转印带4与感光鼓3Y, 3C, 3M和3K相对。在色粉图像转印至中 间转印带4上之后,每个清洁单元11都从各个感光鼓3Y, 3C, 3M和3K的表面去除残留 色粉。下文将说明由所述彩色激光打印机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当感光鼓3被驱动按图1中 的顺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技术在记录介质上生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往复运动转换机构,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    绕旋转轴心转动的凸轮;    由于所述凸轮的转动而往复运动的往复构件,其中,作用在所述凸轮与往复构件的接触点的负荷产生第一负荷转矩;和    将往复构件压向凸轮的压力单元;和    向凸轮施以负荷从而产生第二负荷转矩的负荷施加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负荷转矩的相位与所述第一负荷转矩的相位基本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岛透山崎知善目黑雄二高比良正史福嶋辰生田中公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