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拼焊坯料、热压成型品、钢管、中空状淬火成型品、它们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291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2
本钢板具备在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的第1镀覆部、母材钢板露出的第1露出部、和在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的第2镀覆部,在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从第1镀覆部朝向钢板的一端缘的第1方向上,于母材钢板的一个表面上,依次配置有第1镀覆部、第1露出部、第2镀覆部、钢板的端缘,在第1方向上,于母材钢板的另一个表面上,至少依次配置有第1镀覆部、第1露出部、钢板的端缘,在从与第1方向及钢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进行观察时,在与从第1露出部与第2镀覆部的边界起沿第1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相比在厚度方向上更位于母材钢板的内部侧的母材钢板的表面的低部区域,设置有第2镀覆部。设置有第2镀覆部。设置有第2镀覆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板、拼焊坯料、热压成型品、钢管、中空状淬火成型品、它们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拼焊坯料(tailored blank)、热压成型品、钢管、中空状淬火成型品、钢板的制造方法、拼焊坯料的制造方法、热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钢管的制造方法及中空状淬火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119189号、2018 年6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119190号、2018年9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167169号、2018年10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202087 号、2018年11月8日申请的国际申请PCT/JP2018/041553号及2019年1 月22日申请的国际申请PCT/JP2019/001922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为了通过削减CO2气体排放量来保护地球环境,在汽车领域,汽车车体的轻量化是紧迫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正在积极地进行应用高强度钢板的研究。钢板(镀覆钢板)的强度日益提高。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板,其具备:母材钢板;第1镀覆部,其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所述母材钢板露出的第1露出部;和第2镀覆部,其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其中,在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从所述第1镀覆部朝向所述钢板的一端缘的第1方向上,在所述母材钢板的一个表面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第2镀覆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在所述第1方向上,于所述母材钢板的另一个表面上,至少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在从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进行观察时,在与从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2镀覆部的边界起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相比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更位于所述母材钢板的内部侧的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的低部区域,设置有所述第2镀覆部。2.一种钢板,其具备:母材钢板;第1镀覆部,其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所述母材钢板露出的第1露出部;和第2镀覆部,其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其中,在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从所述第1镀覆部朝向所述钢板的一端缘的第1方向上,在所述母材钢板的一个表面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第2镀覆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在所述第1方向上,于所述母材钢板的另一个表面上,至少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在从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进行观察时,在从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2镀覆部的边界起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上或与假想线相比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母材钢板的内部侧朝向所述一个表面而更位于外部侧的所述母材钢板的端部表面,设置有所述第2镀覆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板,其中,在将从所述第2镀覆部的表面至所述母材钢板为止的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设为镀覆厚,将所述母材钢板与所述第2镀覆部的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边界的位置设为第1端,将在所述第1方向上最远离所述第1露出部而存在所述第2镀覆部的位置设为第2端,将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第1端与所述第2端之间的距离设为所述第2镀覆部的宽度时,从所述第2端起朝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而离开所述宽度的20%的长度的位置
处的所述镀覆厚比从所述第1端起朝向所述第1方向而离开所述宽度的10%的长度的位置处的所述镀覆厚更厚。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从所述截面进行观察时,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A)及下述条件(B):(A)下述假想线X与下述假想线Y所成的角度α为5.0
°
~25.0
°
;(B)从下述假想线Y朝向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h为1.0μm~5.0μm,假想线X:使所述第1镀覆部的所述母材钢板与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边界线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假想线Y:将从所述假想线X朝向所述母材钢板的所述假想线X的垂线和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与所述第1露出部和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进行连结的假想线,所述交点是从假想线X中的距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的距离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所述垂线和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C):(C)在从使所述铝镀层的表面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至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为止的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中,将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相比更靠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侧的第1露出部的深度设为D(μm)时,所述D满足下述式(1-1):D≤(第1镀覆部中的母材钢板的厚度mm
×
0.2)/2
ꢀꢀꢀꢀ
(1-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D):(D)基于下述3点测定的曲率半径R0为260μm以上,第1点: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第2点: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垂线与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第3点:从所述假想线Y朝向所述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距离成为最大值的最大距离点。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于所述母材钢板的另一个表面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第2镀覆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所述第2镀覆部存在于从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起至0.9mm为止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第1露出部的宽度为0.1mm~5.0mm。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母材钢板以质量%计具有下述化学组成:C:0.02%~0.58%、Mn:0.20%~3.00%、Al:0.005%~0.06%、P:0.03%以下、S:0.010%以下、N:0.010%以下、Ti:0%~0.20%、
Nb:0%~0.20%、V:0%~1.0%、W:0%~1.0%、Cr:0%~1.0%、Mo:0%~1.0%、Cu:0%~1.0%、Ni:0%~1.0%、B:0%~0.0100%、Mg:0%~0.05%、Ca:0%~0.05%、REM:0%~0.05%、Sn:0%~0.5%、Bi:0%~0.05%、Si:0%~2.00%、以及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第1镀覆部处的所述铝镀层的平均厚度为8μm~50μm,所述第1镀覆部处的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平均厚度为1μm~10μm。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中的所述第2镀覆部的面积Samm2与所述钢板的所述第1露出部的母材钢板的厚度tbmm满足(2)式:Sa≥8.51
×
10-4
×
tb
ꢀꢀꢀ
(2)。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与所述第2镀覆部邻接。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在所述钢板的所述端缘与所述第2镀覆部之间,具备所述母材钢板露出的第2露出部。15.一种拼焊坯料,其具备第1焊接金属部和介由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而与其他钢板部相连接的至少一个钢板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钢板部具备:第1镀覆部,其在母材钢板的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和所述母材钢板露出的第1露出部;在所述各钢板部中,在与所述各钢板部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从所述第1镀覆部朝向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的第2方向上,于所述母材钢板的两表面上,依次在同一面上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的铝浓度比所述钢板部的铝浓度高。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拼焊坯料,其中,在从与第2方向及所述钢板部的厚度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进行观察时,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A)及下述条件(B),所述第2方向是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从所述第1镀覆部朝向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的方向,(A)下述假想线X与下述假想线Y所成的角度α为5.0
°
~25.0
°

(B)从下述假想线Y朝向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h为1.0μm~5.0μm,假想线X:使所述第1镀覆部的所述母材钢板与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边界线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假想线Y:将从所述假想线X朝向所述母材钢板的所述假想线X的垂线和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与所述第1露出部和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进行连结的假想线,所述交点是从假想线X中的距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的距离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所述垂线和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拼焊坯料,其中,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C):(C)在从使所述铝镀层的表面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至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为止的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中,将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相比更靠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侧的所述第1露出部的深度设为D(μm)时,所述D满足下述式(1-1):D≤(第1镀覆部中的母材钢板的厚度mm
×
0.2)/2
ꢀꢀꢀꢀ
(1-1)。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拼焊坯料,其中,所述第1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D):(D)基于下述3点测定的曲率半径R0为260μm以上,第1点:所述第1露出部与所述第1镀覆部的边界点;第2点: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垂线与所述母材钢板的交点;第3点:从所述假想线Y朝向所述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距离成为最大值的最大距离点。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拼焊坯料,其中,所述第1焊接金属部中含有的铝浓度为0.065质量%~1质量%。20.一种热压成型品,其沿着第1母材钢板的表面及第2母材钢板的表面依次配置有:在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所述表面上设置有第1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所述第1母材钢板露出的第3露出部、第2焊接金属部、所述第2母材钢板露出的第4露出部、和在所述第2母材钢板的所述表面上设置有第2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第2金属间化合物部,所述第2焊接金属部的铝浓度比所述第1母材钢板及所述第2母材钢板各自的铝浓度高。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压成型品,其中,在从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及垂直于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且从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朝向所述第2焊接金属部的第2方向分别平行的截面进行观察时,所述第3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A)及下述条件(B):(A)下述假想线X与下述假想线Y所成的角度α为5.0
°
~25.0
°
;(B)从下述假想线Y朝向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h为1.0μm~5.0μm,假想线X:使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中的所述第1母材钢板与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层的边界线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假想线Y:将从所述假想线X朝向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所述假想线X的垂线和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交点与所述第3露出部和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的边界点进行连结的假想线,所述交点是从假想线X中的距所述第3露出部与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的边界点的距离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所述垂线和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交点。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压成型品,其中,所述第3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C):
(C)在从使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层的表面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至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表面为止的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中,将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相比更靠所述第2焊接金属部侧的所述第3露出部的深度设为D(μm)时,所述D满足下述式(1-2):D≤(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中的第1母材钢板的厚度mm
×
0.2)/2
ꢀꢀꢀꢀ
(1-2)。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压成型品,其中,所述第3露出部满足下述条件(D):(D)基于下述3点测定的曲率半径R0为260μm以上,第1点:所述第3露出部与所述第1金属间化合物部的边界点;第2点:从所述假想线X的所述成为0.1mm的地点起的垂线与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交点;第3点:从所述假想线Y朝向所述第1母材钢板的垂直方向的距离成为最大值的最大距离点。24.一种钢管,其具备第3焊接金属部和第3钢板,所述第3钢板形成为周向的两个端部相互相对的开口管状,且所述两个端部彼此介由所述第3焊接金属部而连接,其中,所述第3钢板的所述两个端部各自具备:第1镀覆部,其在母材钢板的两表面上从所述母材钢板侧起依次设置有金属间化合物层、铝镀层;和所述母材钢板露出的第1露出部;在所述周向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镀覆部、所述第1露出部、所述第3焊接金属部,所述第3焊接金属部的铝浓度比所述母材钢板的铝浓度高。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钢管,其中,在从与钢板的厚度方向及垂直于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且从所述第1镀覆部朝向所述第3焊接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士本博纪泰山正则巽雄二郎福地弘小林信太郎藤田宗士钱谷佑铃木优贵石田钦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