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286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及方法,包括净化组合架,共五层,从上至下第五层为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第一至四层设有若干组竖向净化单位,每组竖向净化单位由分设于第一至四层竖向排列的四个容器构成:物理净化容器、化学净化容器、生物净化容器、观察容器,且每层的容器横向连通,该设备采用竖向循环运动净化方式,废水由提升水泵提升后再通过重力下沉,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容器再回到观察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可模拟水流量变化、水流速变化、水温变化、水融氧变化、光照变化、生化滤材变化下的各类单项或组合项的净化模拟测试,可模拟自然环境与非自然环境下的净化过程中发生的吸附与降解行为,可一次性研究多种净化过程。可一次性研究多种净化过程。可一次性研究多种净化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可用于废水净化的模拟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废水污染程度的不同,所对应的净化方式、滤材特性与用量等各环节的选择需要前置证实有效,反之会造成无效的结果,造成时间的浪费,造成资源的浪费,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生态自然运行。
[0003]针对难以正确选择平衡的净化方式,如何正确选择过滤材料,如何将废弃物环境友好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的选择困扰与如何获取有效的实测过程数据依据,都是值得研究的。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废水净化的实体模拟设备和方法,实体模拟设备可模拟自然与非自然状态下净化,可获取过程信息,以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净化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及方法,采用该设备可以设计和模拟各类净化过程,快速确定净化条件。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包括净化组合架;净化组合架共五层,从上至下第五层为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第一至四层设有若干组竖向净化单位,每组竖向净化单位由分设于第一至四层竖向排列的四个容器构成:第一层为物理净化容器,第二层为化学净化容器,第三层为生物净化容器,第四层为观察容器,四个容器由竖向管道连接:包括提升管和排水管;提升管由设于观察容器中的水泵提供动力,分别经管阀接入化学净化容器、生物净化容器、物理净化容器,各层容器的底部均通过排水管及管阀接入下层容器中,各层容器内还均设有溢流管及管阀接入下层容器中;各组竖向净化单位中每层容器的提升管之间通过横向互通管及管阀连接,每层容器的排水管之间通过横向互通管及管阀连接;观察容器的排水进入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净化不达标的废水经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净化处理排出。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由隔板分隔为净化区和排放区,第四层中各观察容器的排水管均接入净化区内,净化区内由上至下设有送水雨淋管、滤材盒、滤网,净化区底部通过水道连通至排放区,排放区内设有水泵,在水道出口至水泵之间依次设有沉淀物拦截区、悬浮物拦截网;水泵通过送水管连接送水雨淋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净化区顶部设置有容器呼吸装置,容器呼吸装置内设置有净化棉用于将净化过程所产生的废气降解后排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区内在水道出口至水泵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和悬浮物拦截网,第一隔板与排放区内壁构成沉淀物拦截区,悬浮物拦截网的高度高于所述的第一隔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区设有溢流管及排放管。
[0012]进一步的,在第四层观察容器的底部安装有均光观察灯,第一至三层的容器顶部均安装有观察灯,在净化组合架顶部外安装有RGB发光器模拟自然光照。
[0013]进一步的,在物理净化容器内设置有物理滤材盒、液体升温发生器;在化学净化容器、生物净化容器、观察容器内均设有液体融氧发生器;在观察容器内设有液体降温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柜,控制柜用于控制各组竖向净化单位内水流量变化、水流速变化、水温变化、水融氧变化、以及光照变化,此外还可选择性进行单组竖向净化单位或多组竖向净化单位组合或不同层多容器组合实现净化模拟测试。
[0015]一种废水净化模拟方法,采用上述的设备实现,采用竖向循环运动净化方式,待处理废水由设置在观察容器内的水泵提升至第一层、第二层或第三层容器内,通过重力下沉,液体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净化容器回到观察容器,每组竖向净化单位中的容器每层均可横向连通该层中其他竖向净化单位中的容器,可并联共同作用,以满足变量净化需要;净化完成后的成果排入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内,经容器内设备净化处理后排放;利用所述设备可控制水流量变化、水流速变化、水温变化、水融氧变化、气流变化、光照变化、生化滤材变化以设计模拟各类净化过程。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的模拟设备可模拟水流量变化、水流速变化、水温变化、水融氧变化、光照变化,生化滤材变化下的各类单项或组合项的模拟测试;可模拟自然环境与非自然环境下的净化过程中发生的吸附与降解行为,可以快速的确定最佳净化条件;使用者可获得各类净化过程信息与成果信息,并可获得各类滤材吸附效果,各类生物降解效果,效率等信息,尤其适用于作为教具供学生观察实验。本专利技术设备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过程信息广泛等优点,在资源匮乏、水环境和水资源危机的背景下极具研究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设备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设备中一种具体净化组合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设备中一种具体净化组合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设备中一种具体净化组合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设备中一种具体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Ⅰ物理净化容器,Ⅱ化学净化容器,Ⅲ生物净化容器,Ⅳ观察容器,

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

控制柜;
[0024]1支架,2容器底部均光观察灯,3金属承台,4金属限位条,5A2—F2容器顶部观察灯,6A3—F3 容器顶部观察灯,7RGB光照,8顶盖,9物理滤材盒,10A4
--
F4容器内液体升温发生器,11A3
--
F3容器内液体融氧发生器,12A2
--
F2容器内液体融氧发生器,13A1
--
F1容器内液体融氧发生器,14A1—F1容器内液体降温器;15排水管,16提升水泵,17提升管,18液体流量计,19管阀,20导向管阀,21溢流管;22横向互通管,23排放管,24玻璃容器, 25容器进水孔,26容器呼吸装置,27送水雨淋管,28滤材盒,29滤网,30水道,31沉淀物拦截区,32悬浮物拦截网,33水泵,34送水管,35排放管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例中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包括净化组合架和控制柜

。如图2,净化组合架共五层,底部第五层为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

,第一至四层设有A-F共六组竖向净化单位,每组竖向净化单位由分设于第一至四层竖向排列的四个容器构成:第一层为物理净化容器Ⅰ,第二层为化学净化容器Ⅱ,第三层为生物净化容器Ⅲ,第四层为观察容器Ⅳ;在物理净化容器内设置有物理滤材盒、液体升温发生器;在化学净化容器、生物净化容器、观察容器内均设有液体融氧发生器;在观察容器内设有液体降温器;各容器内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净化材料;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入气体装置、等离子发生器等相关设备,在本实例中,单层横向排列1-6个玻璃容器,4层共24 个容器,单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组合架;净化组合架共五层,从上至下第五层为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第一至四层设有若干组竖向净化单位,每组竖向净化单位由分设于第一至四层竖向排列的四个容器构成:第一层为物理净化容器,第二层为化学净化容器,第三层为生物净化容器,第四层为观察容器,四个容器由竖向管道连接:包括提升管和排水管;提升管由设于观察容器中的水泵提供动力,分别经管阀接入化学净化容器、生物净化容器、物理净化容器,各层容器的底部均通过排水管及管阀接入下层容器中,各层容器内还均设有溢流管及管阀接入下层容器中;各组竖向净化单位中每层容器的提升管之间通过横向互通管及管阀连接,每层容器的排水管之间通过横向互通管及管阀连接;观察容器的排水进入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净化不达标的废水经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净化处理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废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容器由隔板分隔为净化区和排放区,第四层中各观察容器的排水管均接入净化区内,净化区内由上至下设有送水雨淋管、滤材盒、滤网,净化区底部通过水道连通至排放区,排放区内设有水泵,在水道出口至水泵之间依次设有沉淀物拦截区、悬浮物拦截网;水泵通过送水管连接送水雨淋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净化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放区内在水道出口至水泵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和悬浮物拦截网,第一隔板与排放区内壁构成沉淀物拦截区,悬浮物拦截网的高度高于所述的第一隔板。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滔胡迪谢海建翁大庆张思亮林璘钟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李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