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52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动轴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包括外保护套圈,所述外保护套圈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分布的卡接筋,所述封闭环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保护套圈一侧的固定环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封闭环另一端的安装环,所述外保护套圈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封闭环靠近所述转动机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封闭筋圈,所述内转动套圈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封闭筋圈相配合的阶梯槽;整个转动机构位于外保护套圈内部,外保护套圈两端通过封闭环将转动机构进行封闭,进而灰尘无法进入内限位套圈和内转动套圈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灰尘导致的加速损耗情况,降低了内限位套圈和内转动套圈工作的实际损耗。转动套圈工作的实际损耗。转动套圈工作的实际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转动轴承
,具体是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0003]常用的轴承由两个套圈组成,内套圈通过滚珠或者辊筒在外套圈内部进行转动,通过润滑液的润滑作用以及滚珠、辊筒的转动作用,可以使内套圈在外套圈内部的转动摩擦力降低,但是内套圈与外套圈之间的缝隙中很容易进入灰尘,而灰尘附着在润滑液上难以清理,然而灰尘随着润滑液进入内套圈与外套圈的配合间隙处,从而使内套圈与外套圈配合转动时加快了两者之间的转动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包括外保护套圈,所述外保护套圈内壁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外保护套圈两端均安装有封闭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保护套圈内部的内限位套圈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内限位套圈内部的内转动套圈,所述外保护套圈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分布的卡接筋,所述内限位套圈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接筋相配合的配合槽,所述卡接筋位于所述配合槽内部,所述封闭环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保护套圈一侧的固定环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封闭环另一端的安装环,所述外保护套圈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开设有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安装环外壁固定连接有六个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靠近所述转动机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封闭筋圈,所述内转动套圈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封闭筋圈相配合的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封闭筋圈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相配合的转动槽。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槽内壁贴附有铁氟龙薄膜。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安装环的厚度一致。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保护套圈一体成型。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闭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转动套圈的内径。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保护套圈内壁与所述内限位套圈外壁相贴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转动机构包括内限位套圈以及内转动套圈,内转动套圈通过辊筒转动连接在内限位套圈内部,而整个转动机构位于外保护套圈内部,外保护套圈两端通过封闭环将转动机构进行封闭,进而使内限位套圈和内转动套圈之间的装配间隙受到了封闭环的封闭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封闭筋圈与阶梯槽的相互配合,通过密封圈与转动槽的转动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封闭环与内转动套圈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转动机构在工作时,灰尘无法进入内限位套圈和内转动套圈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灰尘导致的加速损耗情况,降低了内限位套圈和内转动套圈工作的实际损耗。
[0015]2、提高了转动机构工作的稳定性,由于封闭环包括安装环和固定环,安装环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内部,通过限位槽的封闭,可以使安装环固定更加稳定,并且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对转动机构检查维护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中外保护套圈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中转动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外保护套圈;11、限位槽;12、安装槽;13、卡接筋;2、转动机构;21、内限位套圈;211、配合槽;22、内转动套圈;221、阶梯槽;222、密封圈;3、封闭环;3a、安装环;3b、固定环;31、封闭筋圈;311、转动槽;3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包括外保护套圈1,外保护套圈1内壁安装有转动机构2,外保护套圈1两端均安装有封闭环3,转动机构2包括安装在外保护套圈1内部的内限位套圈21和转动连接在内限位套圈21内部的内转动套圈22,外保护套圈1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分布的卡接筋13,内限位套圈21外壁开设有与卡接筋13相配合的配合槽211,卡接筋13位于配合槽211内部,封闭环3包括固定连接在外保护套圈1一侧的固定环3b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封闭环3另一端的安装环3a,外保护套圈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侧壁开设有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限位槽11,安装环3a外壁固定连接有六个与限位槽11相配合的限位块32,限位块32与限位槽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封闭环3靠近转动机构2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封闭筋圈31,内转动套圈22两侧开设有与封闭筋圈31相配合的阶梯槽221,阶梯槽221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22,封闭筋圈31一侧均开设有与密封圈222相配合的转动槽311;转动机构2包括内限位套圈21以及内转动套圈22,内转动套圈22通过辊筒转动连接在内限位套圈21内部,而整个转动机构2位于外保护套圈1内部,外保护套圈1两端通过封闭环3将转动机构2进行封闭,进而使内限位套圈21和内转动套圈22之间的装配间隙受到了封闭环3的封闭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封闭筋圈31与阶梯槽221的相互配合,通过密封圈222与转动槽311的转动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封闭环3与内转动套圈2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转动机构2在工作时,灰尘无法进入内限位套圈21和内转动套圈22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灰尘导致的加速损耗情况,降低了内限位套圈21和内转动套圈22工作的实
际损耗,提高了转动机构2工作的稳定性,由于封闭环3包括安装环3a和固定环3b,安装环3a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12内部,通过限位槽11的封闭,可以使安装环3a固定更加稳定,并且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对转动机构2检查维护时更加方便。
[0022]在图4中:转动槽311内壁贴附有铁氟龙薄膜,密封圈222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材质的密封圈222具有弹性与密封性,通过铁氟龙薄膜可以降低密封圈222在转动槽311内的转动摩擦力。
[0023]在图1-2中:安装槽12的深度与安装环3a的厚度一致,固定环3b与外保护套圈1一体成型,安装槽12的深度与安装环3a的厚度一致使安装环3a在与外保护套圈1固定后表面更加光滑,固定环3b与外保护套圈1一体成型可以提高两者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0024]在图1、图2和图4中:封闭环3的内径大于内转动套圈22的内径,外保护套圈1内壁与内限位套圈21外壁相贴合,内转动套圈22需要固定连接在转动件上,因此封闭环3的内径大于内转动套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磨损的轴承套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护套圈(1),所述外保护套圈(1)内壁安装有转动机构(2),所述外保护套圈(1)两端均安装有封闭环(3),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安装在所述外保护套圈(1)内部的内限位套圈(21)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内限位套圈(21)内部的内转动套圈(22),所述外保护套圈(1)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分布的卡接筋(13),所述内限位套圈(21)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接筋(13)相配合的配合槽(211),所述卡接筋(13)位于所述配合槽(211)内部;所述封闭环(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保护套圈(1)一侧的固定环(3b)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封闭环(3)另一端的安装环(3a),所述外保护套圈(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侧壁开设有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限位槽(11),所述安装环(3a)外壁固定连接有六个与所述限位槽(11)相配合的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与所述限位槽(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3)靠近所述转动机构(2)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封闭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