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19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包括:左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左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右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右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厚度调节部件,其安装于左加固单元、和/或右加固单元远离待浇筑剪力墙的一侧,其包括对称设于支撑框架一侧的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上、下端与支撑框架之间分别通过调节板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间距调节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程缝隙加固支设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室建筑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剪力墙一面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如相邻两个地下室墙之间一般会留有缝隙,而且缝隙有大有小,模板加固装置无支设空间。传统方法多采用一面墙先施工,后在另一面采用泡沫板支设,或者是在先施工一面墙上预留足够孔洞,以满足相邻施工面操作空间。但前者泡沫板挤压变形后很难满足变形缝空间要求,后者增加了后续填筑孔洞的工程量及施工难度。
[0003]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程缝隙加固支设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程缝隙加固支设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
[0005]本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包括:
[0007]左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左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
[0008]右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右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
[0009]厚度调节部件,其安装于左加固单元、和/或右加固单元远离待浇筑剪力墙的一侧,其包括对称设于支撑框架一侧的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上、下端与支撑框架之间分别通过调节板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间距调节组件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框架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根水平背肋和若干根竖直背肋,所述竖直背肋安装于支撑框架靠近模板的一侧,所述水平背肋垂直于竖直背肋。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直背肋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供穿墙螺栓穿入的通孔。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穿墙螺栓从右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外侧穿入模板,并从另一侧的模板、左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穿出后并旋入至紧固螺帽内,所述紧固螺帽焊接在竖直背肋上。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待浇筑剪力墙内侧设有竖向钢筋与内撑杆,所述竖向钢筋与内撑杆相互焊接,所述内撑杆垂直于竖向钢筋,且垂直于待浇筑剪力墙内侧;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与L型支撑钢筋焊接,其L型开口朝向待浇筑剪力墙。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在平面与支撑框架所在平面相平行。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板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等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框架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相铰接。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分别沿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长度方向贯穿安装的第一螺管、第二螺管,所述第一螺管、第二螺管内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所述间距调节组件还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分别与第一螺管、第二螺管螺纹连接。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杆中部、和/或端部还设有转柄。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转杆相平行。
[0019]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本技术可根据工程缝隙的实际情况,调节左加固单元的厚度,使之刚好支设在缝隙处,以适用于不同工程缝隙处的加固支设,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了剪力墙建造工程的建造效率,使用范围广。
[0021]2.本技术中,通过间距调节组件可调节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之间的间距,调节板支撑组件随之形变,当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之间的间距变化并固定时,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与支撑框架的整体厚度随之变化并固定,操作方便,稳定性强,不易变形。
[0022]3.本技术中,穿墙螺栓从右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外侧穿入模板、PVC套管,并从另一侧的模板、左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穿出后并旋入至紧固螺帽内,实现左加固单元和右加固单元之间的固定,操作方便。
[0023]4.本技术中,当需要拆除左加固单元和右加固单元时,首先通过反向旋动将穿墙螺栓自紧固螺帽内旋出并抽出,之后通过厚度调节部件调小左加固单元的整体厚度,最后通过塔吊将左加固单元和右加固单元吊装运走,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25]图1是实施例1中模板加固装置与待浇筑剪力墙、已浇筑剪力墙装配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左加固单元中支撑框架、厚度调节部件装配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拆除水平背肋、竖直背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变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支撑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左加固单元、101.模板、102.支撑框架、2.右加固单元、3.第一调节板、4.第二调节板、5.水平背肋、6.竖直背肋、7.通孔、8.穿墙螺栓、9.紧固螺帽、10.竖向钢筋、11.
内撑杆、12.L型支撑钢筋、13.支撑杆、14.第一螺管、15.第二螺管、16.转杆、17.第一螺纹段、18.第二螺纹段、19.转柄、20.伸缩杆、21.待浇筑剪力墙、22.已浇筑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 或其等同物) 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左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右加固单元,其支设在待浇筑剪力墙的右侧,其包括模板、支撑框架;厚度调节部件,其安装于左加固单元、和/或右加固单元远离待浇筑剪力墙的一侧,其包括对称设于支撑框架一侧的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上、下端与支撑框架之间分别通过调节板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间距调节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框架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根水平背肋和若干根竖直背肋,所述竖直背肋安装于支撑框架靠近模板的一侧,所述水平背肋垂直于竖直背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背肋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供穿墙螺栓穿入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螺栓从右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外侧穿入模板,并从另一侧的模板、左加固单元内竖直背肋的通孔穿出后并旋入至紧固螺帽内,所述紧固螺帽焊接在竖直背肋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空间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浇筑剪力墙内侧设有竖向钢筋与内撑杆,所述竖向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文超王东杰刘阿锋郝鉴梁鲍先锋王达张超于天甲张春鹏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