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凤强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16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充电器上设有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油汽发电接口、第一电能转换模块和MCU控制器,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线路与油汽发电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MCU控制器根据充电接口的充电电压和电流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使充电接口处所产生的直流电压符合电动汽车的充电要求。当电动汽车电量不足时,通过后备箱中准备的备用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经发电机进行发电,可以边走边充电,也可以停车充电,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慢、行程短的技术问题,使电动汽车实现说走就走的远途出行。就走的远途出行。就走的远途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城市出台一些系列的环保政策,电动汽车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的城市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远远跟不上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因此,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充电难,需要寻找合适的充电桩进行充电;电动汽车跑不远,担心长途中行驶的路上找不到充电设施,而使电动汽车出现搁浅的问题,还有夏天和冬天不敢开空调,担心电量不足的问题;由于电动汽车快充时电流非常大,给电网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制约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因此,电动汽车给人们带来便利、低运行成本和享受蓝天的同时,充电难和充电慢的问题给众多电动汽车使用者带来的巨大困惑,这也是在电动汽车发展路上所遇到的重要问题,需要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慢、行程短的技术问题,使电动汽车实现说走就走的远途出行,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及其应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上设有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器上设有用于连接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的油汽发电接口,所述充电器内设有第一电能转换模块和MCU控制器,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线路与所述油汽发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充电接口的电压和电流,且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经所述油汽发电接口输入至所述充电器中的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经转换后再由所述充电接口输出至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0006]所述油汽发电接口和/或所述充电接口为插拔式连接接口,所述油汽发电接口与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配合连接。
[0007]所述充电器上还设有第二电能转换模块及用于连接220V电源的市电接口,所述市电接口为一插拔式连接接口,其与所述第二电能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且所述的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第二电能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通过正向二极管连接,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第二电能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第二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0008]所述充电器上还设有第三电能转换模块、用于连接光伏发电装置的光伏发电接口,所述光伏发电接口为一插拔式连接接口,所述第三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
通过正向二极管连接,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第三电能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0009]所述充电器上还设有第四电能转换模块和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接口,所述风力发电接口为一插拔式连接接口,其与所述第四电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第四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通过正向二极管连接,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能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0010]所述充电器上还设有第五电能转换模块和用于连接储能电池的储能接口,所述储能接口为一插拔式连接接口,其与所述第五电能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通过正向二极管连接,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第五电能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0011]所述充电接口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能转换模块之间还连接一通断开关和反向二极管。
[0012]各个所述的插拔式连接接口处分别设置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接口设备电能的接入和退出。
[0013]所述充电器上设有显示屏,用于显示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及各个接口电流、电压、功率等状态信息。
[0014]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应用,采用油汽发电机、市政电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电源叠加至所述充电器,并通过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接口对电动汽车充电。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A.本技术在充电器上设置油汽发电接口,可以在油汽发电接口位置连接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通过燃油发电机和燃气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充电器和充电枪对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产生电量不足时,通过后备箱中准备的备用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经发电机进行发电,可以边走边充电,也可以停车充电,解决燃眉之急,避免因电量不足出现电动汽车搁浅的尴尬局面;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经充电器中的第一电能转换模块转换为直流电,直流电的电压和电流可以通过MCU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发出的电能转换为可以直接用来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电压和电流。
[0017]B.本技术还可以通过设置在充电器上的光伏发电接口连接光伏发电装置,经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在使用时将光伏发电装置的光伏板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顶上,即可以实现边走边充电的目的,也可以在室外停车场停车时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以在室外停车场安装固定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充电器给汽车充电,这样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绿色分布式能源,经济环保,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后顾之忧。光伏发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会经第三电能转换模块的下,经MCU控制器控制,将电能转换为电动汽车所需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同时还可以通过MCU控制器将充电参数调节为供其他电器充电的电压和电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实现远距离旅行。
[0018]C.本技术在充电器上设置风力发电接口,在不便于安装充电桩的地点安装风力发电机,再通过充电器中的第四电能转换模块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直接对电动汽车进行停车充电的直流电;
[0019]D.本技术可以同时采用油汽发电机、市政电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电源叠加对电动汽车充电,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通过MCU控制器对各个电能转换模块进行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控制,使每路发电装置发出的电能经转换后进行直流合并,并达到电动汽车充电所需的电压和电流,解决电动汽车快充对电网的依赖和不良影响。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通过连接在充电器的储能接口,将多余的电能存储到备用的储能电池中,待汽车电量不足时可以给电动汽车充电。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所示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各个接口连接对于发电和充电设施框图;
[0023]图3为采用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所述充电器(a)上设有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a)上设有用于连接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7)的油汽发电接口(3),所述充电器(a)内设有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和MCU控制器(70),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的输入端通过线路与所述油汽发电接口(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MCU控制器(70)与所述充电接口(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充电接口(1)的电压和电流,且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7)所产生的电能经所述油汽发电接口(3)输入至所述充电器(a)中的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经转换后再由所述充电接口(1)输出至电动汽车(b)的电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汽发电接口(3)和/或所述充电接口(1)为插拔式连接接口,所述油汽发电接口与燃油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7)的电能输出端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a)上还设有第二电能转换模块(602)及用于连接220V电源的市电接口(4),所述市电接口(4)为一插拔式连接接口,其与所述第二电能转换模块(602)电性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且所述的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第二电能转换模块(602)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1)之间通过正向二极管(80)连接,所述MCU控制器(70)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第二电能转换模块(602)电性连接,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转换模块(601)、第二电能转换模块(602)的输出电压和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a)上还设有第三电能转换模块(603)、用于连接光伏发电装置(9)的光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凤强
申请(专利权)人:管凤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