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01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且操作台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承载件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电机、移动槽、移动轴、L型块和圆孔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电缆收卷位置的调节,使电缆均匀收卷至收卷辊上,增加了收卷的效果,通过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连接轴、第一矩形块、第一矩形槽、第二连接轴、第二矩形块、第二矩形槽、第三电机、调节槽和调节轴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收卷辊的安装与拆卸,即方便将收卷的线缆进行收集。进行收集。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
,具体是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在线缆运输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线缆的占用空间,需要使用自动收线装置将线缆进行收卷。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多数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无法调节线缆收卷的位置,使得线缆无法均匀收卷至收卷辊上,导致收卷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且操作台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承载件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承载件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6),且操作台(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二承载件(7),所述第一承载件(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9),且第一承载件(6)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8),所述第一连接轴(18)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矩形槽(20),所述第二承载件(7)的前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轴(21),所述第二连接轴(21)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矩形槽(23),所述第一承载件(6)与第二承载件(7)之间设置有收卷辊(8),所述收卷辊(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块(19),且收卷辊(8)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22),所述第一承载件(6)的顶部后侧设置有调节槽(13),且第一承载件(6)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2),所述调节槽(1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轴(14),所述操作台(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槽(10),所述移动槽(10)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轴(15),所述操作台(1)临近移动槽(10)的一侧设置有L型块(16),且操作台(1)临近移动槽(10)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所述L型块(16)的上侧开设有圆孔(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底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腿(2),所述支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用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18)的前端贯穿于第一承载件(6)并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8)与第一承载件(6)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时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立洲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