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00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架、顶料座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有第一润滑导板,所述第一润滑导板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上模顶板,所述上模顶板的外侧设有上模一,所述上模顶板的表面设有弹簧。该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通过将顶料座放入到下模架上,使得顶料镶件一与顶料镶件二落入下模一与下模二的上侧,而下模三贯穿顶料座表面开口槽内,达到顶料座与下模架装配的效果,通过将上模架拐角处的上模槽卡接在下模架拐角处的限位块上,达到上模架与下模架的装配效果,此刻,上模二与顶料镶件一形成车顶连接柱的模腔,便于注入成型。于注入成型。于注入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模具
,具体涉及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汽车车顶连接柱是汽车部分车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汽车车顶连接柱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配合成型模具进行操作,然而市面上的成型模具普遍上模架与下模架是对接的方式进行上下组合,容易造成连接柱的模腔出现间隙,影响了产品的加工品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高上模架与下模架的连接效果,需要一种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架、顶料座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有第一润滑导板,所述第一润滑导板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上模顶板,所述上模顶板的外侧设有上模一,所述上模顶板的表面设有弹簧,所述上模顶板的表面贯穿有卸料螺丝,且卸料螺丝的端部螺纹连接在上模架上,所述上模架的表面设有上模槽,所述上模架的表面对称设有上模二,所述上模二的一侧设有上模三,所述上模三的一侧设有中心键,所述上模顶板与上模三之间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架的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润滑导板,所述顶料座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润滑导板,所述第三润滑导板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一,所述顶料镶件一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二,所述顶料镶件一的一侧还设有定位钉,所述顶料座的顶端设有第四润滑导板,所述下模架的表面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块,所述下模架的表面还设有四个压板,且压板位于四个限位块的一侧,所述下模架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模一,所述下模一的端部设置有下模二,所述下模架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垫块,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顶杆,且顶杆位于下模一的顶端,所述压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润滑导板,所述下模架的表面对称设有两个下模三。
[0005]优选的,所述弹簧在上模顶板的表面拐角处对称设置有四个,且上模顶板与下模三为相互配合使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三润滑导板在顶料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四个,且第三润滑导板卡接在第二润滑导板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槽与限位块为相互配合使用,且限位块卡接在上模槽内。
[000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
[0009]1、通过将顶料座放入到下模架上,使得顶料镶件一与顶料镶件二落入下模一与下模二的上侧,而下模三贯穿顶料座表面开口槽内,达到顶料座与下模架装配的效果,通过将
上模架拐角处的上模槽卡接在下模架拐角处的限位块上,达到上模架与下模架的装配效果,此刻,上模二与顶料镶件一形成车顶连接柱的模腔,便于注入成型;
[0010]2、通过上模顶板表面拐角所设置的四个弹簧与下模三的接触,便于模具成型后上模架与下模架的分离,方便取出顶料镶件一内的汽车车顶连接柱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加工品质与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上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顶料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下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上模架;2、第一润滑导板;3、上模顶板;4、上模一;5、弹簧;6、卸料螺丝;7、上模槽;8、上模二;9、上模三;10、中心键;11、上模座;12、第二润滑导板;13、第三润滑导板;14、顶料镶件一;15、顶料镶件二;16、顶料座;17、定位钉;18、第四润滑导板;19、限位块;20、压板;21、下模一;22、下模二;23、垫块;24、顶杆;25、下模架;26、第五润滑导板;27、下模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架1、顶料座16和下模架25,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有第一润滑导板2,所述第一润滑导板2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上模顶板3,具体的,所述弹簧5在上模顶板3的表面拐角处对称设置有四个,且上模顶板3与下模三27为相互配合使用,所述上模顶板3的外侧设有上模一4,所述上模顶板3的表面设有弹簧5,所述上模顶板3的表面贯穿有卸料螺丝6,且卸料螺丝6的端部螺纹连接在上模架1上,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设有上模槽7,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对称设有上模二8,所述上模二8的一侧设有上模三9,所述上模三9的一侧设有中心键10,所述上模顶板3与上模三9之间设有上模座11,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润滑导板12,所述顶料座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润滑导板13,具体的,所述第三润滑导板13在顶料座16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四个,且第三润滑导板13卡接在第二润滑导板12的一侧,所述第三润滑导板13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一14,所述顶料镶件一14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二15,所述顶料镶件一14的一侧还设有定位钉17,所述顶料座16的顶端设有第四润滑导板18,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块19,具体的,所述上模槽7与限位块19为相互配合使用,且限位块19卡接在上模槽7内,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还设有四个压板20,且压板20位于四个限位块19的一侧,通过将顶料座16放入到下模架25上,使得顶料镶件一14与顶料镶件二15落入下模一21与下模二22的上侧,而下模三27贯穿顶料座16表面开口槽内,达到顶料座16与下模架25装配的效果,通过将上模架1拐角处的上模槽7卡接在下模架25拐角处的限位块19上,达到上模架1与下模架25的装配效果,此刻,上模二8与顶料镶件一14形成车顶连接柱的模腔,便于注入成型;
[0017]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模一21,所述下模一21的端部设置有下模二22,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垫块23,所述压板20的一侧设有顶杆24,且顶杆24位于下模一21的顶端,所述压板20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润滑导板26,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对称设有两个下模三27,过上模顶板3表面拐角所设置的四个弹簧5与下模三27的接触,便于模具成型后上模架1与下模架25的分离,方便取出顶料镶件一14内的汽车车顶连接柱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加工品质与效率。
[0018]该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在使用时,通过将顶料座16放入到下模架25上,使得顶料镶件一14与顶料镶件二15落入下模一21与下模二22的上侧,而下模三27贯穿顶料座16表面开口槽内,达到顶料座16与下模架25装配的效果,通过将上模架1拐角处的上模槽7卡接在下模架25拐角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车顶连接柱内下左右侧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架(1)、顶料座(16)和下模架(2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有第一润滑导板(2),所述第一润滑导板(2)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上模顶板(3),所述上模顶板(3)的外侧设有上模一(4),所述上模顶板(3)的表面设有弹簧(5),所述上模顶板(3)的表面贯穿有卸料螺丝(6),且卸料螺丝(6)的端部螺纹连接在上模架(1)上,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设有上模槽(7),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对称设有上模二(8),所述上模二(8)的一侧设有上模三(9),所述上模三(9)的一侧设有中心键(10),所述上模顶板(3)与上模三(9)之间设有上模座(11),所述上模架(1)的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润滑导板(12),所述顶料座(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润滑导板(13),所述第三润滑导板(13)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一(14),所述顶料镶件一(14)的一侧设有顶料镶件二(15),所述顶料镶件一(14)的一侧还设有定位钉(17),所述顶料座(16)的顶端设有第四润滑导板(18),所述下模架(25)的表面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增杨晓伟过君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伟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