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84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水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轴线中段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


[0001]本技术涉及给水管
,具体公开了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

技术介绍

[0002]给水管道是给水工程中用于向工厂、住户输水和配水的重要部件,对于金属材质的给水管,由于水要通过该金属管形成的管道进行输送,水与管壁直接接触,长时间管壁会生锈、腐蚀,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锈渣混入到水中还会影响水质。
[0003]专利CN201620311237.6公开了一种给水涂塑复合钢管,钢管的内壁或外壁上涂有环氧树脂层,防止水对钢管的腐蚀。
[0004]然而,当上述钢管用于连接弯管时,由于弯管的应力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内衬层受到很大的剪切和拉伸应力从而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
[0006]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轴线中段为90
°
弯曲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连接管由外到内依次为钢管、粘结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其中粘结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同时粘结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合物涂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增加,所述钢管内壁上三层的厚度总和恒定。本技术中内弯指的是连接弯管中半径较小的一侧,外弯指的是连接弯管中半径较大的一侧。
[0007]本技术根据连接管内壁的应力分布,设置内壁上各层的厚度,在连接管中段的外弯部分其内壁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所受到最大应力,该部位为连接管最薄弱的部位,因此通过设置厚度使强度最高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达到最厚,同时抗拉伸强度较好的碳纤维层也保持一定厚度,从该部位开始,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和碳纤维层的厚度向管材两端和管材内弯逐渐减小,在连接管的两端内弯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和碳纤维层的厚度达到最小值;粘结层的厚度变化趋势和其他两层相反,粘结层的厚度根据线性低密度聚合物涂层、碳纤维层的厚度而变化,使粘结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的总厚度不变,从而保持连接管内壁的平滑,不因管内壁涂覆层的厚度变化对水流传输产生阻力。
[0008]进一步的,粘结层可以选自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氰基丙烯酸酯、氯乙烯丙烯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10-14mm,内壁上三层的总厚度为1.2mm。其中所述粘结层的最小厚度为0.1mm、最大厚度为0.6mm,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的最小厚度为0.4mm,最大厚度为0.8mm,碳纤维防护层的最小厚度为0.2mm,最大厚度为0.3m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连接管内壁涂层厚度的有效分布,防
止连接管因脆弱部位应力过大导致的破损,延长了管材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给水复合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3]图1为给水复合连接管的机构示意图,给水复合连接管1的轴线中段为90
°
弯曲状,复合连接管从外到内的各层分别为钢管2、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4、碳纤维防护层5,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同时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合物涂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增加,所述钢管内壁上三层的厚度总和恒定。本实施例中钢管管壁厚度为14mm,内壁上三层的总厚度为1.2mm,其中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最小厚度为0.1mm,该最小厚度位于连接管中间外弯的内壁上,最大厚度为0.6mm,该最大厚度位于连接管两端内弯的内壁上,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的最小厚度为0.4mm,该最小厚度位于连接管两端内弯的内壁上,最大厚度为0.8mm,该最大厚度位于连接管中间外弯的内壁上,碳纤维防护层的最小厚度为0.2mm,该最小厚度位于连接管两端内弯的内壁上,最大厚度为0.3mm,该最大厚度位于连接管中间内弯的内壁上。
[0014]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复合连接管,轴线中段为90
°
弯曲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连接管由外到内依次为钢管、粘结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其中粘结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同时粘结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减少,线性低密度聚合物涂层、碳纤维防护层的厚度从连接管内弯向外弯逐渐增加,所述钢管内壁上三层的厚度总和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海钟建杭周富超曾艳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荣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